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加强对全国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全国社会救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研究拟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制度、政策、体制和机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统筹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教育、住房等其他社会救助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扶贫开发政策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研究解决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跨部门信  相似文献   

2.
齐芳 《中国就业》2012,(11):53-5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因此,在构建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的过程中,除了给予弱势群体一些基本的物质上的救助之外,还要考虑给予他们的就业援助,让他们能够顺利就业,走上自助之路,从而彻底摆脱贫困状态。就业援助的内容从技术层面分析,按照其援助的经过可将其分为以下四项协助贫困者进行职业分析和职业策划。即通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进行调查和摸底,协助每一个有劳  相似文献   

3.
中外救助及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摆脱贫困的主要出路。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方案正在发生转变,从以社会福利为导向转移到以激活就业为导向,逐步减少了被救助人的收入,同时,增加了就业补助、教育培训、工读课程和语言学习,目的是使受助者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从救助及就业的角度,对国外就业激励政策和措施进行效应分析,并结合北京市的相关情况提出一些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代乡村社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贫困人群,使乡村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论述了当前乡村社会变迁过程中乡村救助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背景、乡村变迁、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按照2011年国家公布的2300元的贫困标准,郑州市贫困人口有34万多人。构建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郑州市为例,总结了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及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居民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分析收入差距与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贫困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构建Logit等计量模型,并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与工具变量法(IV Probit)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在社区层面上,收入差距导致了教育与财政资源在区县间的配置不均等,阻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居民的贫困发生率;在个体层面上,收入差距降低了居民对教育资源的可及性,恶化了居民的健康水平,从而导致居民进入贫困状态。社会资本能够降低居民发生贫困的概率,同时也能够缓解收入差距对居民贫困的不利影响;提升就业能力与收入水平、增加教育与医疗投资、改善社会经济地位、强化融资能力等是社会资本缓解贫困的主要渠道与机制。研究创新: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收入差距与社会资本对居民贫困的作用机制,指出社会资本是缓冲收入差距对居民贫困不利影响的重要保障。研究价值: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经验证据和路径解释;在实践中,对减贫、防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保未就业人员求职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心 《城市问题》2007,(7):71-75
当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者的比重日益提高.运用北京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若干经济、社会和心理(文化)因素对低保未就业者的求职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贫穷文化和社会资本对求职意愿、家庭规模对求职行为的影响作用具有统计显著性,工作与低保的比较效益以及就业援助则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常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常州市城市贫困阶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群体特征及其社会救助状况;讨论了社会救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经济的改革转型,也伴随着新的贫困群体的出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社会救助制度为我国缓解人民贫困、保障人民生活和追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背景下,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社会救助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社会救济程序,建立救助网络,细化救济标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内容。社会救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目的性,社会救助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食、住、衣、医,其实质是保障人的生存权。二是义务性,社会救助是国家的义务,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三是无偿性,不企图回报。  相似文献   

11.
杜明翠  郭宏 《数据》2013,(6):20-21
受多项转移支付政策继续加大保障力度,医疗、住房等领域专向救助进一步拓展延伸等因素影响,2012年北京市农村低保户收入、支出双双实现快速增长,收支增速分别比全市农村加快4.4个和9.4个百分点。享受福利待遇的低保家庭普遍存在年老体弱、因病致贫等实际困难,基础刚性需求较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因此政府的救助政策对促进低保家庭增收,改善其生活质量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受家庭条件、成长环境、社会阅历以及生活压力的限制,他们在就业时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从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入手,分析了其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乡县高度重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贫困问题,把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的脱贫工作纳入全县的整体脱贫工作中,为切实帮助全县1950户,2785人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摆脱贫困,该县结合实际制定方案,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其他专项救助为补充,通过低保兜底一批,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支持一批,就业培训一批,住房保障一批,教育资助一批,确保到2018年前与全县农村精准扶贫对象同步脱贫,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救助体系并不完善,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困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而在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较落后、对教育援助的需求更为强烈的西南地区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以对贵州财经大学为例,试图对高校教育救助的相关政策及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帮助贵州贫困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经济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世界各国的基本国情不同,其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也不一样,分析和探讨这些国家的救助制度,有利于为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文章主要通过对各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和探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贫困群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主要是解决社会成员生存层面的问题,社会保险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社会福利旨在提高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贫困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及其贫困程度的加深,其作用也日益加大。据2004年11月1日统计,目前本市家庭人均月收入400元以下贫困大学生为73367人,其中家庭人均月收入280元以下特困大学生为35445人,分别占在校生总人数的16.13%和7.79%。教育社会救助不仅是促使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保证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石,也是我国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一部分应该享受教育社会救助待遇的贫困大学生却没有享受到,…  相似文献   

19.
制度经济学视野下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拉美陷阱”的分析,提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体现着政府服务社会能力的高低。继而,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就业保障长效机制的缺失、政府公共服务行政职能缺位、职业培训制度忽视针对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制度缺陷,并从经济补偿政策、失地农民的就业成本、收入稳定性等方面对当前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进行了制度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许红芝 《价值工程》2010,29(23):169-170
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文章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探索影响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因素。通过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效而可靠的帮助,从而提高贫困大业生的求职择业能力,为其顺利就业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