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兰馨 《东北之窗》2010,(18):37-39
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此次修改共有46处.其中取消13项死刑罪名、恶意欠薪入罪等修改内容成为亮点。而对于商业社会来说,《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拟修改条款对商业环境的潜在改变成为了企业界人士所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公布"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及其说明,内容包括建议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公布"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及其说明,内容包括建议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5.
杨洁  杨静 《魅力中国》2010,(29):158-158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年的8月23日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草案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我国是世界上保留在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提倡废除死刑,实施人道主义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是否到了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的时刻了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应废除死刑在经济犯罪中适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继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后,中国先后通过一个决定和八个修正案,对刑法作出修改、补充。此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草案如果获得通过,将成为1997年后第九份刑法修正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在此背景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削减了哪  相似文献   

7.
胡修谱 《魅力中国》2014,(10):302-302
共谋罪是英美刑法中一个极具特色的罪名,在香港刑法中亦是如此。设置共谋罪地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在未达到未遂阶段之前实质性犯罪的实施,是将有组织的犯罪扼杀于萌芽状态。但共谋罪的适用规则也存在着处罚犯罪扩大化、追诉时效的无限延伸化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丁华宇 《特区经济》2010,(7):243-245
在对中外税收犯罪比较评析的基础上,我国的税收犯罪在立法模式应当采取附属刑法的模式;在罪名体系上,应当调整关于自然人与单位实施逃税罪的刑罚配置,扩大抗税罪的犯罪主体,增设税务代理人逃税罪;对于发票犯罪,按照行为方式的不同来构建罪名;在刑事责任上,应当取消死刑、限制无期徒刑、少用自由刑、增设资格刑、普及财产刑。  相似文献   

9.
冯宗盛 《魅力中国》2013,(20):272-272
摘要:诈骗罪、盗窃罪作为常见多发性侵犯财产类犯罪,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这二种罪名在主体、客体、主观方面都相同.客观方面虽然在通常状况下不难区分,但在一些非典型案件中,常常存在交叉重叠,较难以辨别。本文拟通过详细阐述诈骗罪、盗窃罪构成要件,分析说明二罪的不同点,以期为实务中准确定性处理类似争议案件,提供些许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众多刑法罪名中,有一类犯罪原本是从属于正犯的帮助行为,但立法者将其独立成罪并且设定刑罚。该类犯罪行为有特定的帮助对象,实施特定的行为以达到预期的帮助结果为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修正案(九)》)中新增加了许多以帮助行为单独定罪的罪名,其中也包括由考试作弊入刑引出的一系列帮助考试作弊犯罪行为,如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等,其必要性值得肯定,但对于帮助考试作弊行为的定罪与量刑标准,仍需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唐世齐  冯艺 《理论观察》2023,(11):101-105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之一,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10月“断卡”行动以来,检察机关起诉涉嫌帮信犯罪案件上涨较快,目前在各类刑事案件中被诉人数排名第三。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帮信罪近13万人,是2020年的9.5倍。2021年,帮信罪在所有犯罪罪名中,案发数量排名第七。2022年上半年,位居全国案件高发率第三,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第一罪”。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种网络犯罪层出不穷,尤其是民营企业、科技公司等收入较高群体涉罪人数持续增加,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开发软件、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被诉人员中,近90%为没有犯罪前科的初犯,给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较为明显。本文将以刑事一体化为视域,分析帮信罪的增设背景、特点和手段,运用刑事一体化原理探寻治理帮信犯罪问题的相关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刘冬明 《魅力中国》2011,(18):291-292
《刑法修正案(八)》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进行了立法完善,按照现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总体要求,本罪的修正也是恰逢其时,由此,正确理解和准确适用该罪名,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陈宇 《中国经贸》2008,(24):59-59
金融犯罪并非一个法定概念,我国刑法中设计金融的犯罪集中表现为刑法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五节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概念本身没有统一的界定,就是以“金融犯罪”概括我国刑法中有关金融的犯罪是否科学也受到质疑。有的论者称它为“危害金融罪”,也有的称为“扰乱金融秩序罪”等说法。本文采用通说,以“金融犯罪”作为有关金融的犯罪的类罪名。  相似文献   

14.
朱木之 《魅力中国》2010,(8X):204-204
《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在《刑法》第388条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款,两高将该罪命名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为正确理解适用这一新增罪名,笔者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侵占罪和盗窃罪是财产犯罪中最常见的两个罪名之一.关于两个罪的区分在理论上争议不大,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误解的情形.笔者对此,从侵占罪的三种对象入手,辅之案例分析,分别阐述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以期能够对两罪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经济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犯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内学者还没有对其概念达成共识。建立在对经济犯罪作广泛理解的前提下并作为对经济犯罪的处罚手段之一的死刑在刑法规定中占了很大比例,在全部60多个死刑罪名中,经济犯罪涉及死刑的罪名多达20多个,而从哲理、伦理、法理三个层面来论述这些罪名的设置是不合理的,在经济犯罪中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靳羽葆 《魅力中国》2014,(24):302-302
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在保护食品安全领域充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食品安全的概念、刑法保护的现状等介绍,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两个立法缺陷:法条罪名设置过于单薄和资格刑缺失。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保护机制,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将食品安全犯罪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扩充食品安全犯罪罪名和增设食品安全犯罪的资格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刑事立法呈现“轻刑化”的趋势,我们的一些同志也主张“限制重刑”。对此,笔者提出不同看法。 毋庸否认,同世界上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刑法在某些方面确实比较严厉,尤其在死刑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突出。1979年颁布刑法时,有死刑的罪仅有二十二种,尔后几经补充,现已增至五十余种罪可以处死刑。在当今世界各大文明国家中,我国是死刑适用条款和罪名最多的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反映了重刑  相似文献   

19.
吉仁同 《魅力中国》2014,(3):350-350
《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有关醉驾入刑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同时困扰着我国刑事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其中就包括如何理解我国刑法13条中“但书”条款对危险驾驶罪的适用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焦点,力求能够阐述出我国刑法13条“但书”规定在危险驾驶罪中所具有的正确指引机能。  相似文献   

20.
据《东方早报》报道,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该草案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最高刑由5年提高到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