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中心体制: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刘炯  王芳 《农村经济》2005,(1):12-14
现阶段,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在深入分析农村公共产品单中心供给体制(即单中心的治理模式,单一的供给主体以及高度集中的资金安排等)的基础上,指出构建多中心体制(即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多元化的供给主体以及多虽心的资金安排等)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现状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在继承人民公社时期供给体制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公共产品的供给和使用都是由集体统一组织、安排,农民个人只是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劳动者。由于通过税收等制度内财政手段筹集到的公共资源极为有限(1978年,全国农业税的名义税率为15.5%,实际税率仅为4.4%左右),而且仅限于公社本级,因而制度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人民公社正常运转所需的公共产品不得不主要依靠制度外供给,实际中采用的则是以…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等方面的矛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乡村秩序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表现出的不同作用,本文得出合理的乡村秩序对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有重要的作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需要重构乡村秩序。  相似文献   

4.
目前山西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和完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与城市之间实行两套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造成农村公共产品历史性欠账较多,供给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财政投入不足和供给模式单一。山西获批为"综改区",更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逐步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忽视广大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从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机制的失衡。因此,要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要选择最优的供给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6.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非常严重的障碍之一.原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落后,已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地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体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品提供的政治经济学:基层政府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及效率低下,是由于我国的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机制及基层政府的理性经济行为导致的,因而要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制度导向来完善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公共财政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最大化的私人竞争机制占据主导位置,以至于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无法有效地由私人提供,只能由各级政府进行供给。本文所涉及的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畴内私人不愿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我国在1978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迁激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这种分散组织结构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农村生产、农民生活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国政府却长期未给予重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战军  谢梅 《农村经济》2005,(12):23-25
在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且需求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迫切需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有所创新,不论是从理论和现实经验,还是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来看,都存在着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在深入分析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乡镇村承担了大部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山东省某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当前乡镇村普遍存在大量负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陷入困境。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问题,必须一方面化解乡镇村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改革当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完善分税制改革体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1.
ERP系统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是一个以财务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由于它可以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成,实现数据的来源唯一、实时共享、多路径查询,为企业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因此,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并在一些企业得到应用。实施ERP系统后,企业的整个业务管理流程与传统的业务管理流程有很多不同,在此主要介绍ERP系统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两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在按照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科学技术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和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组建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本文重点研究了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体制问题和创新问题,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框架的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中国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空间规划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建立“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行政层级以及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一张蓝图”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其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空间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建议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当前,人们对森林生态体系的评价多集中于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的评价,特征评价和协调性评价方面的成果尚不多见,本文在界定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造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集体产权基础上承包制与合作制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应当建立农民以承包经营权进行自主合作的农村内生发展机制.集体产权基础上承包制与合作制的真正契合,坚持了合作制和承包制的合理内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产权制度设计.以集体所有制、承包制和合作制为特征的农村基本制度框架、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土地股份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土地流转这一土地制度改革的新形式逐渐在全国发展起来,但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土地股份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岛的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海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海岛经济构成单一、生态环境脆弱,如不合理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极易造成海岛资源质量下降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阻碍海岛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有关海岛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岛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实现海岛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责制是政府机构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参与环境活动的主、客体双方的职责和权利进行明确,并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综合评判标准用来考核双方责任和权利落实程度,权利客体借助描述、证明等形式对自身行为绩效进行表达,权利主体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对客体的绩效给予评判,并辅之以相应奖惩举措。在实践中表现出效应两重性、向度全程性、形式多元化、内容普遍性、结果多样性等基本特质。该框架包括问责的主体,对象,范围,程序,方法和结果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城乡规划督察制度对于土地督察制度的借鉴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发现,城乡规划督察制度中的组织架构、监管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于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土地督察制度需要从加强立法、完善组织架构、开拓社会监督渠道、完善人员遴选程序、注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督察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过程管理的土地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为解决土地信息系统难以适应土地管理业务处理流程变化的问题,提出将工作流思想应用于较低层次的管理支撑层,采用面向过程管理的机制,定义、协调、监督和控制管理过程的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模式.研究方法:对过程管理的组织模型结构和管理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并对过程控制中信息处理对象的流转、接续和客户端应用程序接口的代理(Agent)技术以及结合土地管理系统的具体开发实现等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基于过程管理的土地信息系统有较好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可伸缩性及对动态应用的支持能力,研究思想在广州土地房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得到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