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充分合理、有计划地开发永嘉县优越的森林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永嘉县率先投入20多万元开展了县级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永嘉县致力于发展五个类型的特色森林旅游:生物多样类、山水观光类、宗教文化类、休闲养生类、健身体验类。为此,永嘉县还将逐步健全九大体系,分别是:森林旅游组织管理体系、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协调体系、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体系、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体系、多元化投资体系、森林旅游市场营销体系、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体系、森林旅游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对生态建设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介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森林、草地、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归纳,基于文献研究结果结合祁连山国家公园实际情况,构建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后期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和《关于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编制说明》,创新性地构建以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为一级指标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评价体系,并且对小兴安岭地区进行了评价,得到小兴安岭中部地区、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分别是62.23、60.19、57.95和54.14,说明小兴安岭中部地区的森林比其他地区的森林有较高的生态区位重要性,建议在投入森林建设资金时,应对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较高的地区倾斜,以利于推进小兴安岭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安全不仅是实现人们健康生活的保证,更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解读分析森林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从森林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安全相关理论等方面总结了森林生态安全的理论研究基础;从森林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以及森林生态安全和林业产业的关系三方面梳理了目前的研究内容,并对数学模型等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基于上述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森林生态安全的研究尚属于初级研究阶段,即缺乏一些基础理论的探讨和动态性研究;提出了今后应着眼基础特性,加强理论研究,构建整体的森林生态安全研究框架体系并建立各区域的森林生态安全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开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活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主体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就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系统地评价森林生态安全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建立中部地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择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配,采用模糊物元模型对中部地区2005年、2010年、2015年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评价期内该地区森林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良好状况且提升稳健,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北部省份(山西、河南)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较佳,中部省份(湖北、安徽)森林生态安全状态良好,南部省份(湖南、江西)森林生态安全状态有待提升。[结论]评价期内森林生态安全状态提升较为缓慢,且省份间存在较大差别;河南、湖北、安徽3省承受了较大的森林生态安全压力;单位GDP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普遍偏低,成为阻碍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响应的主要因素。中部6省森林生态安全提升重点应在于减轻人类活动对森林环境的负面干扰,增强森林的营造、管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09,(4):F0002-F0002,1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的具体指导下,宁波林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林业现代化的目标,发展生态林业,提升效益林业,构建和谐林业,已初步建成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全市现有山地面积688.8万亩,森林蓄积量10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2%,林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业》2009,(8):2-2
近年来,奉化林业按照“营建绿色家园,保护山林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服务奉化经济”的工作方针,深化林权改革,建设生态文明,初步建成了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资源保护体系。全市现有山林面积126.3万亩,森林蓄积量20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6%  相似文献   

8.
关于森林经营的几个热点问题张建国一、两大体系建设问题迄今为止,虽然林业部正式提出了“两大体系”建设,但并未有明确的理论和范围的界定。所谓生态体系,我认为任何一个绿色的林分都是构成这一体系的组成,而不论它是哪类森林。生态体系就是各类不同林分构成的森林生...  相似文献   

9.
森林具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森林生态补偿在解决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外部性、调节森林生态保护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等功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回顾了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的制度建设及其发展过程,综合梳理了森林生态补偿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森林生态补偿绩效的评价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等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森林生态补偿绩效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运用的不一致,导致了评价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森林生态补偿绩效研究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效应指标的完善、补偿效率测算的效应滞后性和补偿制度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森林生态会计核算重要性的基础上,回顾了森林生态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核算的发展沿革,提出了构建森林生态会计核算体系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构建森林生态效益会计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西藏最近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定量计算了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并结合西藏森林资源状况和现行的生态政策,实证分析西藏的生态补偿制度,提出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补偿的具体建议,为西藏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补偿标准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市生态林补偿机制的背景、进展、评价及其他情况的论述,提出了北京生态林补偿制度的设想,并结合生态补偿制度和生态力评价,分析了如何构建、完善生态林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及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几点思考:通过完善政策与法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地方补偿、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森林生态公益性产品服务体系等途径,探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良性运行机制,为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林权制度的改革史,不难发现林权制度改革主要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其经济价值,对其生态价值则重视不够。当代林业以生态效益优先为指导思想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顾了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当前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些许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为证实"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是导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益差别的本质原因"的假设,构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国30个省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验证了金融生态环境各指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究了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对集体林改经济效益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济效益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政府治理能力、经济基础水平、金融发展状况、制度和文化等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对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森林认证与系统思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森林认证是缓解全球森林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森林经营认证和森林产品认证。森林认证将影响到世界森林资源、各国林业发展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森林认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政策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只有利用系统理论,才能更好分析论证在中国特定条件下的森林认证系统;在系统思想指导下,找出我国森林认证的关键要素、主要子系统和最优结构,才能发挥森林认证体系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严重的法律冲突。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的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立法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上位法相冲突。本文对这些法律冲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法律冲突的本质是漠视农民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作为一个特殊的复合系统,必须保证其内部各子系统和要素的有序运行和良性循环。本文首先确定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标志,其次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阐明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产生于系统内部的自组织过程,并建立自组织运动的描述模型,从而揭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取得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从峡江县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了林权制度改革后,现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存在审批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措施过于死板、手续过于繁琐等弊端,限制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落实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制定最低生态标准,实行采伐计划审核登记制,建立林权所有者经营诚信制度,加快商品林采伐权交易市场建设步伐等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法理上存在明显的法律冲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介绍福建省在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游补上游的创新,超前的分级保护,补偿类别的细分。对这些做法进行法律评价:下游补上游是市县政府履行一部分补偿基金筹集职责的好办法;比国家早四年多提出对公益林的保护分三个等级;分析存在的不足,如没有补偿标准的增长机制,补偿标准大幅落后于相邻省份;模仿中央财政管护补偿的模式,使得征用补偿落空;国有公益林得到了不应得的征用补偿(即产权损失补偿);没有专门的公益林补偿管理机构;公益林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位阶不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