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五二年,斯大林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专门讲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他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紧接着,斯大林又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三点:一、  相似文献   

2.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自身的基本经济规律。所谓基本经济规律是这样一种规律,它决定该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因而决定其生产的实质和本质。《(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66—567页)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作了如下表述:  相似文献   

3.
<正>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经济学界大多数同志都同意斯大林同志的表述,即“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认为这个表述的基本精神正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但是,对这个表述的内涵,却有不同的理解。大体上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包括四  相似文献   

4.
<正> 读了《经济研究》1980年第8期上刊登的张朝尊同志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内涵”),觉得这的确是个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我也愿意就此发表一些看法,和同志们共同研究。一如何理解斯大林同志的表述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如何理解斯大林的这段话?我的理解是:第一,斯大林对社会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些同志认为,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在这里,我想谈一点粗浅意见。一主张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应当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同志(下简称“肯定者”)认为,斯大林表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表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整个社会需要”,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则是“整个社会需要”的一部分,所以,扩大再生产需要应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斯大林所说的“整个社会需要”,能作这样的理解吗?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应用投入产出法的全过程,包括准备、统计和预测三大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国和一些地区都编制了投入产出统计表。对前两个阶段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而应用投入产出法进行经济预测刚刚开始,缺乏经验,本文就应用这个方法进行预测的程序问题作些初步探索。 一、从最终产品出发进行预测 按照斯大林的表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里“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而“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最终产品除进出口(地区为调进调出)产品外,包括(1)固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本刊编辑部于今年10月25日邀请部分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座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现将座谈会部分发言摘要发表如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是搞生产建设首先必须明确的根本指导思想问题。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善经济结构等,都首先要明确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论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他总结苏联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后得出来的理论结论,很值得我们学习和体会。为了推动这个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讨论,本刊将陆续发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社会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统一。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新表述 ;“三个代表”思想符合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 ,抓住了一切经济理论和一切经济行为的本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精神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所特有的两个经济规律。斯大林早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就原则地论述过二者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如果不知道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是为着什么任务而进行,或者任务不明确,那么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以及或多或少真实地反映这一规律的国民经济计划化,是不能自行产生任何效果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只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1956年第5期登载了骆耕漠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骆耕漠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起因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论点,是不够确切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所以存在商品生产,不仅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而且也是由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和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决定的。(而经济核算——依据骆耕漠同志的说法——又是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在一个企业、一个经济部门中的扩大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价值规律问题的研究是一个与现实经济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基本理论问题。三十五年来我国经济界和经济学界对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初期,特别是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发表之后,到1966年上半年是第一阶段。当时主要是学习和宣传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地位、作用的观点,并用这些观点来解释和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当时讨论的焦点还停留在如何理解价值规  相似文献   

12.
自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其当成一条经济学的真理写入了各种版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30多年来,它不仅至少熏陶了两代人的思想和感情,而且也变成了各种理解的教义指导着难以计算的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看,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办事对我们是否有所造福呢?结合实践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条“规律”进行反思。我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本身就是个自相矛盾的表述,用“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来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性和一般趋势既在理论上讲不通,也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不符,以此指导实践,反而会削弱对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也会以计划代替市场,这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斯大林晚年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苏联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概括,它不仅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第一部系统的著作。为了了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发表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五十年代以前苏联经济学界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的争议以及斯大林这部著作在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快慢是不断交替的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把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说成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原理,在经典著作中最早见于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其中就有“关于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增长占优先地位的原理”。我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扩大再生产时,只论证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Ⅰ(V+m)>ⅡC,没有把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因而根本没有得出生产资料增长更快的结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的公式看,“根本不能得出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占优势的结论,因为这两个部类在这里是平行发展的。这个公  相似文献   

15.
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斯大林指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一项基本原理。有些同志不同意斯大林的这一说法,认为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看成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他们或者从根本上否定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社会再生产的普遍原理,或者认为这一原理只适用于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再生产。我们认为,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里先从前一种看法说起。  相似文献   

16.
<正> 孙冶方同志以毕生的精力从事经济理论的研究,他对阐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他对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仍然要起重要作用的论著,正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者,虽然从1953年起就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服从客观经济规律,承认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要起重要作用,但长时期来在理论上认识不彻底,在实践中并没有认真遵守客观规律,以致于常常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今天重新温习斯大林提出来,并经孙冶方进一步发挥的这一学说,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重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见解。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有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他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1959~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之中。这些批注和谈话,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又珍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遗产。本文从12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这12个方面是:(1)论苏联经济学范式;(2)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论经济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纲;(5)论过渡时期;(6)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7)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8)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9)论社会主义经济波浪式发展;(10)论社会主义管理;(11)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12)论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开展“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理论”的讨论,进一步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对于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斯大林提出“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这本来是很容易理解的极普通的道理,但为什么有些同志却反而不能接受呢?建国以来,由于我们套用苏联以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做法,在很长一段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买方市场,以社会需要作为生产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正>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是尽人皆知的常识问题还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讨论生产目的问题有什么实践意义?依我看,可不可以这样说,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生产目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中具有主导作用的规律,可以表述为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的互相作用及其统一。但是,不能把目的和手段二者等同起来,因为任何手段总是要服从一定的目的。如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点一样,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最主要之点。正因为这样,我们有理由说,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