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政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以旅游学与政治学为母学科,同时吸纳二者的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并将政治学的宏阔视野纳入旅游研究,大大拓宽了旅游研究的范围,丰富了旅游研究的内容,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众多崭新的视角.旅游政治学应在深入探讨中国政治与旅游问题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确立自己的研究框架,为中国旅游研究与实践做出积极贡献,推动中国旅游学与政治学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学科内部层次的角度,可以把旅游学划分为旅游史学、旅游哲学、旅游科学、旅游工学、旅游技艺学5个部分.旅游史学探究现存的旅游现象,建构旅游学的事实体系,是一个"史"的领域.旅游哲学发掘旅游现象背后的存在,并在旅游存在与旅游现象的相互作用中,摸索旅游学的理念体系.旅游科学关注旅游现象内部,以及旅游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其中的因果体系与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旅游学科"元研究"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昆欣 《旅游学刊》2003,18(3):76-79
旅游学科“元研究”是以旅游学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的意义在于如何使旅游学科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旅游学科理论研究的反思,引入“元研究”的概念,提出了旅游学科的简单要素,阐述了旅游学科研究的基本对象,试图解释旅游学科的基本问题.为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混沌理论哲学观对旅游学混沌态及学科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淑华  沙润 《旅游学刊》2006,21(9):54-58
从混沌理论哲学观,对旅游学混沌态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前科学阶段"混沌态和"内在随机性"混沌态,认为旅游学的"内在随机性"决定了旅游学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从混沌学的"初值敏感性"理论,阐明了旅游研究应以游客为初始路径的观点.根据混沌理论,确定了体验和服务是旅游系统的两个奇异吸引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旅游系统动力机制分析,提出了由体验维、服务维、影响维和信息、技术维等4个维度构成的旅游学科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5.
从旅游学的研究角度看旅游高等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被进一步关注 ,而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 ,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本文着重从旅游学的研究角度 ,包括理论方面和研究现状 ,尤其是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分支和学科成熟度等方面作了分析 ,提出对旅游学研究的把握是旅游高等教育安排中要深入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旅游学刊》2008,23(3):19-23
本文提出了中国旅游事业以及高等旅游教育与科研近30年发展中几个主要方面问题:旅游和高等旅游教育科研的所得和所失、旅游的基本性质、高等旅游教育的定性、旅游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旅游学科体系的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成、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及内容的确定,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集中阐述了作者对旅游学科定性和定位、旅游学科理论体系结构、旅游学科的研究方法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等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旅游学科核心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学科发展至今,国际和国内旅游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公认的学科核心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目前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导向色彩,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研究,其片面性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旅游学科体系框架的构建需要将环境、社会问题纳入框架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审视,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从发生学、系统观视角来讨论旅游学的核心,尝试建立旅游学科的框架体系。从发生学角度看,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活动,其中,既包括旅游者活动,也包括旅游供给方的各项活动,可将其归纳为旅游经济系统、旅游环境系统和旅游社会系统。与此对应,以旅游活动为核心的旅游学科体系也应该以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学和旅游社会学三者并重的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应考虑旅游产生的各种经济现象、社会关系和环境影响,也应考虑把其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研究对其他子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进我国的假期制度旅游学研究应从重建旅游学的主体地位、发掘交叉研究的学术潜力、揭示假期旅游的本底特征及其延续机制、探讨假期旅游对旅游系统和假期制度的综合影响,进而建构旅游理论入手.  相似文献   

9.
应天煜 《旅游学刊》2004,19(1):87-92
旅游作为一门跨多个学科领域的应用科学,其学科发展往往会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而目前旅游学研究中具体实证研究有余而基础理论工作相对不足的局面已经阻碍了旅游学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确立、完善和向前发展。本文试对社会心理学中新兴的“社会表象理论”(Social Representation Theory)以及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将该理论引入旅游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为国内旅游学界的相关研究工作起到一点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Mill & Morrison的旅游系统理论,文章构建了由6个主类和61个亚类组成的旅游研究系统分类框架(The tourism research system categorization framework),选.取31本国际旅游期刊在2003-2012年期间的10058篇文章,从而提取出13669个关键词(其出现频次为41624)并进行归类,运用演绎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旅游研究主题进行大数据整理.文章识别出旅游学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和各个旅游研究主题的受关注程度:从主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目的地”领域,其次是“需求”和“营销”领域;从亚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市场细分”和“吸引物和节庆”领域,而“基础设施”、“交通(旅游目的地内部)”和“旅游客流”等领域受关注度最少.最后,本文试图寻求与旅游学学科树进行理论对话,重新检验了近10年国际旅游研究在国内分类框架的学科特征与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既有研究有少量以关键词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旅游学科相关信息,然鲜见对学科创新力及知识体系演变与构建的研究。文章以《旅游学刊》2000—2014年载文的书写关键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合内容分析,创新性地将学科创新力测评及知识体系演变结合研究。结果显示:(1)学科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和创新保持力分呈变异V形和倒V形,除2000—2004年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变化稍大外,2000—2004年的创新保持力、2005—2009年及2010—2014年的各项创新力较为稳定;(2)学科知识体系演变由学科内容及方法的演变来展现,内容为数量-质量-精神层次的演变,方法为质性方法-量化方法-质与量结合的演变;(3)构建由研究内容、方法及目的3大部分组成的旅游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文章探讨以《旅游学刊》单一期刊为研究对象,理论建构依据的是“分析性归纳”,强调的是“典型性”,反映的是“高水准旅游学术刊物”这一同质化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森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俞晖 《旅游学刊》2001,16(5):67-69
发展森林旅游业作为构建21世纪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动力和支柱性产业,从战略的高度来认清新世纪我国森林旅游业面临的形势与发展的趋势,认识森林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布局,是促进和保障我国森林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本文就此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兆荣 《旅游学刊》2004,19(6):20-27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许多应用学科中的“后进者”。但是,旅游人类学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成为该分支最具学科性的核心价值,也成了其他学科乃至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借此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无论从学科的理论反思抑或是应用层面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Tourism research has generally taken a reductionist approach and has not effectively understood tourism as a stakeholder within a complex system (CS) of stakeholders. As a result, interpretation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STD) are highly focused and sector-specific, thereby limit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ourism components and other components within a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complexity science as an alternative paradigm to understand why STD is problematic. It is argued that a new world view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unpredictable world in which tourism operates. Complexity science and the associated chaos theory offer an alternative paradigm for viewing and understanding tourism phenomena. Viewing underlying influences on a CS in term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ity science, including the edge of chaos, strange attractors and conflict provides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in which tourism operate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a framework, adapted from complexity science characteristics, to identify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keholders with politic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interests in an urban river context, the Swan River in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旅游学刊》2012,27(9):91-98
文章从对旅游学科尴尬处境的分析入手,讨论了如何以理性思维构建旅游学科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研究历程,提出并分析了旅游学科得以建立的三大基础,即文献基础、理论基础、人才基础以及各自的内容和特点.文章认为,旅游学科的文献基础包括学术研究文献、旅游实业界经营管理运作文献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文献,以学术研究文献为核心和重点.最后,文章讨论了旅游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论问题,认为旅游学科的理论框架由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应用理论三个层面构成,最能体现旅游研究特点的方法论是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旅游知识共同体(学科)构建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流行的旅游定义所存在的过于宽泛的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获得的一次休闲体验。这一定义涉及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决定着旅游知识共同体的核心、内涵和边界。笔者认为,区别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行,有利于旅游以及相关学科的建设,能避免当前旅游以及相关专业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温泉旅游乃旅游科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处于潜学科阶段。对于潜学科而言,因知识分布较为零散,学术力量处于潜在状态,适合以知识共同体替代学术共同体,用线索追踪法这一创新方法来推进研究,以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挖掘与综合,形成研究力量,发现新知识,最终走进学术化研究阶段。在知识共同体语境下,为推进温泉旅游研究进程,可以地理学的文化转向、社会学的弱势群体、计算科学的数据挖掘等为理论支持。旅游研究需要加强知识变革意识,关注旅游系统中主体的能动性,需要扶持弱势的潜学科,同时,潜学科也要通过自强以夯实自身建设,挖掘潜在的知识能量。关于温泉旅游知识共同体研究,应用线索追踪法涉及线索起点、学术队伍、研究生群体、温泉专业、温泉企业、协会组织、国际联系、知识载体等方面,可依据有关信息建构属于自己的线索型知识关联,以共同建设温泉旅游知识共同体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8.
高舜礼 《旅游学刊》2002,17(6):42-44
2002年7月1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我国出境旅游带入一个历史新阶段,表现出五大发展特点。因此,现阶段出境游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形势,重新定位市场,重新思考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出国游组团社提出了五个建议:珍惜特许经营权;加强自律,规范经营、网络化、品牌化发展;三大旅游市场全面推进;努力争取进行跨国经营。文章分析认为,出境游组团社之间实行互为代理,有利于促进旅行社在营销层次的网络化,推动形成批发与零售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