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2.
梁拨剑 《全国商情》2011,(11):34-37
相比去年,炎帝已经是今年的第四家获得商务部直销经营批复的直销企业,除了2007年获牌直销企业出现井喷,达到17家外,其他每年发放的牌照数量还算正常,平均每年2至3家。不知道今年是否会有第四家、第五家获牌企业,但是利好的消息是,随着直销行业的规范发展,以及很多获牌企业的模范作用,很多专家预测,未来两年将是获牌井喷的两年。  相似文献   

3.
《全国商情》2007,(12):19-20
随着获牌企业的不断增多,中国直销企业的阵营也在不断地产生着分化,2007年,这种分化的趋势在已获牌企业、准直销企业和“灰色”中同时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4.
刘颖 《全国商情》2011,(4):20-23
中国直销发展的历程,是一个风雨历程;两个《条例》颁布实施以后,直销行业的合法生存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对好不容易拿到经营许可证的批牌直销企业,在开展正常业务时更是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对此,众多业内人士忧心忡忡,有一位直销企业家,在经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后,  相似文献   

5.
2008年底,继江苏安惠低调拿牌后,哈药的名字也成功出现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站上。这对于沉寂多时的直销界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业界也由此引发了关于“民族直销企业崛起”的热烈讨论。然而,时至今日已过大半年的时问,早已拿牌的哈药却迟迟没有启动市场,对于众多觊觎牌照但可望不可及的中小企业来说,哈药的做法多少让人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这不得不再次引起行业的相关讨论与猜想。哈药筹备几时休?本刊特邀请多年从事直销行业咨询管理服务的北京海畴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专业顾问,对此事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6.
Q1:据了解,在目前24家拿牌企业中,安利和雅芳可从事直销的区域超过20个,其他直销公司也在不断向主管部门申请扩大直销区域。从政策环境方面来看,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近日明确了如何辨别传销、如何查询直销公司等问题。企业直销区域的扩容,国家打击传销力度的加大,对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7.
Q1:近期某网站公布了2009年中国内地直销行业业绩突破1000亿元大关的信息,其中24家拿牌企业销售业绩在600亿元以上,准直销企业的业绩在400亿元以上。这一数字是否有水分,确切的数字是多少?不管怎样,2009年都是直销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是哪些方面构成了直销大发展的因素?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范伟云 《全国商情》2009,(12):64-65
我不知道国外有没有“直销难民”这种现象。在大陆,不讨论那些以加盟费为主要利润来源的被我们国家定性为“传销”的项目,即使在那些正规的拿牌直销企业里,“直销难民”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最近在天涯网站上,一些资深的但是已经退出某直销公司的人士和另一些同样资深,但依然奋斗在一线的该公司直销人的争论已经达到了高潮,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直销运作过程中的负面现象,比如“一将功成万骨枯”。  相似文献   

9.
《全国商情》2006,(9):69-69
2006年8月1日,商务部在直销管理系统网站上公布了4家获牌的内外资企业,这是继2月22日雅芳获得首张直销牌照之后,第二批获牌企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有限公司与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为外资直销企业,批准日期为7月22日;而作为内资直销企业的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蚁力神天玺集团有限公司则是在7月19日便获得商务部的批准。获牌企业都已进行了长期的筹划,并将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直销工作。其中,一些内资直销企业都是首次涉足这一领域。目前,两家获牌的外资直销公司所被批准直销区域还相对受到限制。第二批直销牌照敲定 四企业…  相似文献   

10.
《全国商情》2011,(2):52-53
截至目前,中国直销界已有26家企业获得直销牌照。从已经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发表企业声明的企业中,综合专家分析、相关部门的态度及企业申牌的态度来看,2011年,天狮与爱茉莉将可能成为牌照“幸运儿”。  相似文献   

11.
《全国商情》2007,(12):45-45
2007年5月15口,美乐家的获牌让这家一向低调的外资直销公司开始受到中国市场的关注。但在拿牌之后,美乐家似乎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大张旗鼓地运作,反而显得更加低调。由于市场的按兵不动,所以也引来了一些不太积极的舆论评价。像为了驳斥外界的猜测一样,2007年11月,美乐家顺利得到了商务部的正式批复,  相似文献   

12.
《全国商情》2010,(7):12-12
众所周知,目前直销行业的现状是传销与直销并存,获牌直销企业与准直销企业并存。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下,作为企业管理者,笔者深刻感觉到,中国直销行业的监管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关键词     
《全国商情》2011,(8):10-11
光荣获牌 7月11日,爱茉莉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的直销经营牌照,成为第28家中国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14.
张琦 《全国商情》2010,(12):33-33
经过一年多时间发展,中脉直销事业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规模盛大的2010年全球年会上,中脉国际全球副总裁、中脉科技中国区总裁张琦总结道,“中脉从最后一个启动直销业务的国内拿牌企业,成为行业内成长速度最快的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15.
《全国商情》2011,(4):1-1
3月2日,中国拿牌直销企业之一的广东康力医药有限公司与北京法蕾雅日用品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月15日,康力F营销体系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直销行业又一个经典的整合案例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全国商情》2007,(12):50-51
作为首都第一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宝健在2007年依然以其一贯低调务实的稳健作风,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直销市场,一步一个脚印,稳健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全国商情》2007,(12):44-44
在直销行业中,很多企业都是低调得出了名的,但像美商尚赫这样低调得除了公司网站以外就再也找不到丝毫相关消息的获牌直销企业,也实属稀奇。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到2009年对中国直销行业来说,是一个“规则形成”的阶段,不论外资企业期望沿用国际惯性,或是内资企业力求平等对待,商务部都采取了谨慎稳健的把关原则。虽然这样的法规和管理模式未必能令直销行业满意,但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业规则。在商务部、工商局、公安系统的配套下,直销行业的管理似乎形成了“有牌违规,无牌违法”的市场运作机制。遵照《直销管理条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明天的明天     
《全国商情》2011,(12):80-82
等待无疑是一个希望和煎熬并存的历程。 对于在中国地区经营的直销企业而言,获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牌照是它们走向合法化的唯一途径,跨过了这道门槛,它们便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反之则是被打击和取缔的对象,和非法传销画上等号,这样就催生出了一大批翘首以盼的申牌企业,等待着合法名分。  相似文献   

20.
《全国商情》2007,(12):52-53
作为浙江省第一家获得直销牌照的外资直销企业,三生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企业规划、优质的产品和独特的文化在2007年继续稳步发展着。在三生看来,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优势”,而正是这种踏实、谦虚的心态,激发三生人更大的动力和创造力,在基于这种“自身没有优势”的认识下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