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7,(10):141-145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了解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对江西2001~2015年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江西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总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能源消费结构的限制、产业结构的约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制约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困局。据此,建议优化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大力创新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森林、湿地与林地管理,増加森林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2.
绿色投资可以通过对新能源行业的资金支持及对环保产业的拉动作用,分别从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途径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发展。文章通过对我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绿色投资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在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东部地区绿色投资的发展将抑制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等污染能源所占比重的提高,有助于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于低碳化发展;在中部地区,绿色投资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西部地区,绿色投资促进了煤炭等污染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征、人口规模及技术水平等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全要素分析框架下较为精确地测算了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并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估计了结构性调整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降低工业国有产权比重,合理引导资本流向,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从碳排放绩效省际差距成因上看,禀赋结构对碳排放绩效省际差距平均解释度达到21.785%,能源结构达到20.229%,工业产权结构达到10.638%,产业结构达到2.986%。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模型,并收集2005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具体分析了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创新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碳排放总量增高是由于我国能源的高速消费引起的,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由此得出,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深入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1990年--2009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等对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量影响不显著;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且其贡献率也最大;能源强度变动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负向影响因素,其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对1995-2011年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除1997-1998、2002-2004年的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状态以外,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弱脱钩关系。从行业看,农业、食品/饮料/烟草业和其他制造业脱钩状态最为显著;石油/炼焦加工,金属冶炼/压延行业的脱钩状态最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拓展的Tapio脱钩模型得出:人均收入和能源强度是影响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主要因素,而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的影响则较小。因此,我国应通过提升高碳产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促使能源强度下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速能源结构调整,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以实现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耗、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资源匮乏、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多重压力和制约下,探索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系是实现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碳排放关系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测算,得出第二产业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最密切,与碳排放的关联性也最强,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因此为实现河北省的节能减排,产业结构政策应重点调整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农业低碳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3,(6):26-32
根据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和能源消费的数据估算的1978~2010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基于回归与ARMA组合模型、STIRPAT模型对不同情景下"十二五"时期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河南省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呈倒N型,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未来的拐点将出现在人均GDP为28000元和23000元左右;若河南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目标顺利实现,则可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17%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7,(8):11-17
本文基于55个国家的110个样本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方法 ,运用Amos Graphics软件对能源供给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各影响因素的直接影响效应、间接影响效应以及因果关系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能源供给结构、碳排放约束、城镇化水平、资源条件、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依次对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由大到小的总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约束、资源条件、城镇化水平、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依次对能源供给结构产生由大到小的总影响。根据研究结论,从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外部能源供给优化国内能源供给结构、从需求侧倒逼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提高能源科技水平和利用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规划中,我国节能减排除要求单位GDP的能耗下降16%之外,进一步强调了碳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碳排放降低17%,且在2015年底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1.4%。然而,201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仅实现2.01%降幅,低于3.5%的预期目标,相关的碳强度目标同样未达标;非化石能源比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过去近20年里,产业结构的变动是我国经济增长一个显著特点。产业结构变动不仅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也对能源消费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统计指数分析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一、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1.用统计指数分析法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总量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各产业能源消耗密度不同,如能源密度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上升较快,能源消费需求也会因此有较快的增长。本文中,产业结构以…  相似文献   

12.
基于Kaya模型的中国低碳经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因素分析法借助Kaya恒等式对1990年~2007年间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高碳排放的主导因素,人口是增加CO2排放的重要因素,能源强度的降低对减排的贡献功不可没,能源结构改善对减排的效果不甚明显,并提出破除以GDP为纲的迷思,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人口结构、宣扬低碳理念,改善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效率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爱兰 《经济界》2012,(3):66-69
本文在总结我国能源结构和能源经济效率状况和特点基础上,采用最新研究数据,对我国能源结构和经济效率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分析。结论认为:我国能源结构和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水平,节能降耗存在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同时,从制定结构优化调整和技术创新规划、积极调整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加快能源利用技术创新、加强法规政策支持、加快。‘节能减排工作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进行了很多研究,如路正南建立了能源消费模型,证实产业结构变化直接影响能源需求和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史丹也认为结构变动是能源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不同的能源品种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不完全一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对我国能源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通过LMDI指数因素分解方法,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影响因素分为购买力、能源消费结构、生活消费结构、支出、人口五方面。基于2005~2011年全国及各省区能源平衡表数据,研究各因素对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增加量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入和居民购买力增强是推动城镇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支出中用于能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生活消费结构向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转变不再是导致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进能源消费节约;能源价格变化对能源消费有一定影响。此外,省级数据的研究结果表示每种因素在不同地区对于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不同产业(或行业)的能耗水平是不同的。在产业结构中,如果能耗水平高的产业比重大,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耗量就会提高。反之,则能源消耗的水平下降。我国过去的几次产业结构调整都使能源消费水平发生较大的波动。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对于未来能源消费预测,制定能源发展战略,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节能型国民经济体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产业结构及能源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第一次产业占30.1%、第二次产业占4…  相似文献   

17.
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剖析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要从推进工业低碳化、促进城镇生态化、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等方面采取对策,努力减少碳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将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巨大影响。就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做扼要阐述;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来验证天津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并通过各产业能源消耗强度、结构效应与强度效应、单位GDP能耗等指标来考查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合天津市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7):44-48
CO2排放快速增长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河南省作为人口和能源消费大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本文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得到河南省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单位GDP能耗仍然较高、工业能耗占社会能耗比重较大和2000年以来社会总碳排放量持续上升,但单位GDP碳排放量保持持续下降的结论,并根据分析提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节能低碳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三大产业的结构优化问题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具体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仍较薄弱,第二产业占G D P的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