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与以往单纯从内部控制这一规则治理机制出发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不同,引入关系型交易这一关系治理机制,探讨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及其交互作用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供应商/客户关系交易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供应商关系型交易诱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对客户关系型交易诱发的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抑制了权力高管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却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在法制水平较高的地区,内部控制更能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却没有明显增加,说明较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了内部控制治理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考察公司内部控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总的来说,内部控制质量和高质量的审计师都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二者在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替代关系;内部控制以及审计师的作用受到会计师事务所注册地与上市公司注册地是否在同一省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2011—2015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认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增加了审计风险,且对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决策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拓展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视角,也为理解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正逐步完善,但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对盈余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必要的实证证据。文章以"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标准,以我国2009年至2011年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的影响,并进一步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熊婷  程博 《财会通讯》2013,(12):46-48,52
本文以2010年深市A股非金融行业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操控性酌量费用显著负相关。表明高质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指出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企业是否会选择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受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高低的影响;另一方面,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监督方面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起到抑制影响。进而得出结论,通过降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能够减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选择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基于GLM方差分析法和传统最小二乘法的检验表明,内部控制可以显著地抑制应计项盈余管理,却无法显著地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更倾向通过改变现金流支出和酌量性支出来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用2SLS方法校正内生性问题后,主要结论依然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2003—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放在同一模型中直接观察现阶段我]国企业所处环境下二者的互动关系发现,两种盈余管理之间总体为正相关关系,而不是过去研究得出的互补或替代关系。进一步分别从企业内部环境(代理程度)和外部环境(市场化水平)考察两种盈余管理互动的具体情形发现,代理问题的加重会显著形成应计盈余管理增加导致的真实盈余管理减少的反向变动,但当真实盈余管理增加时应计盈余管理也同步正向变动;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使两种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变成此增彼减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揭示了现阶段我国企业两种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和内外部环境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情况,这对于政府更全面地监管以及企业更有效地治理和控制两种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2005—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结合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对高管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大多数企业已建立了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高额薪酬能抑制冒险的盈余管理行为,只有当高管薪酬水平较低时其盈余管理程度才会提高;高管的薪酬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而且激励强度较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较好,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高管基于薪酬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基于业绩的薪酬激励不是高管盈余管理的直接诱因,增强激励强度反而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效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A+H”股公司2017年率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制度背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回归(DID)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高了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强了真实盈余管理传递未来盈余信息的非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审计质量较低、内部控制较弱的公司中;而且当关键审计事项描述段涉及应收账款减值和坏账准备、应对段涉及估值专家工作、公司净营运资产较低时,这一效应更显著。这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能通过改善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限制应计盈余管理空间而增强真实盈余管理的非机会主义动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0年进行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在定向增发前一年的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问题。结果发现:定向增发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通过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相结合进行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能力选择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从外部监督力量来看,债权人监督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司实施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空间,使公司更多的转向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并没有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2006年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变化,基于此探讨会计准则变迁对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整体增加,应计盈余管理减少,在新旧会计准则变化过程中,两者呈一定程度替代关系,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没有减少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整体盈余管理行为,而真实盈余管理对信息技术类公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陈丽蓉  周曙光 《财会通讯》2010,(10):42-44,47
本文以2008年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DA)|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内控部门是否定期提交监督报告和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公司治理角度,以2011—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了A股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是否受到高管团队权益性超额薪酬的影响以及CEO权力强度和内部控制质量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益性超额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EO权力强度能够显著加强权益性超额薪酬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整体上能够抑制权益性超额薪酬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就产品市场竞争和竞争地位对经理人盈余管理行为(具体包括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和竞争地位对上市公司经理人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集中度越低,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上市公司在行业内所处的竞争地位(定价力量和市场份额)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则较为复杂,在行业内拥有较强定价力量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调高利润,而在行业内所占市场份额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董事会治理和财务治理对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董事会治理能显著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独立董事独立性和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财务治理通过有效的财务控制能显著降低管理层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通过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机制能显著降低其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此外,在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治理存在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情形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比例在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相关;法人股比例在与依次度量真实盈余管理显著相关,但数据结果却与研究假设相反;股权集中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9年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考察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其应计和真实两类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抑制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在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越大,表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胜 《财会通讯》2014,(7):49-53
本文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出发,研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及某些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在形态上呈U型关系;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终极控制人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管理,国有终极控制人具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独立董事未能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盈余管理幅度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两权分离度决定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等外部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是影响终极控制人实施盈余管理的最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