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正>编者按: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耿立民 《中国经贸》2014,(20):41-42
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知识和技术支持,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本文通过驻保高校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说明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是可行和必要的,并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给出一些促进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京津冀地缘相接、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极具区域协同发展优势。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由  相似文献   

4.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后,国家高层频频行动,市场反应热烈……京津冀一体化俨然已驶入“快车道”.做好顶层设计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工具.据悉,国家宏观层面的规划日前已在赶制.而京津冀三地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京津冀一体化工作,实实在在推进“大接轨”战略.目前,各地政策已加紧调整、充实,多项规划、协议已纷纷落地,京津冀正致力于实现“政策共同体”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构筑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核心区、示范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开放门户。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区域发展落差较大、商业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区域扩散仍处初级阶段及生态环境非常严峻等挑战,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应当清醒面对。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目标,做好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何河北雄安新区一设立就具有那么高的地位,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国家级新区,如何与之相适应,在进一步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天津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进首都经济圈人才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北京和周边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整体人才竞争力,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解决首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规模过快增长与环境资源承载力有限间的长期性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2014,(5):3-3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要求,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定义为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积极参与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的国家战略,既是中关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关村广大创新创业主体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共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总体要求,中关村坚持以协同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以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以优化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点,统筹利用高端创新创业要素,共同构建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统一的区域信用体系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难以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的要求.京津冀应借鉴长三角地区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在组织机构、法律法规、信用标准、信用市场等方面尽快突破,最终实现信用资源的无障碍流动共享,从而带动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内实现合理配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北京良乡高教园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的两个高教园区之一,2002年正式奠基,十多年来,房山区委、区政府与各入驻高校精诚团结,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2010年,以“汇集学府资源、科技引领产业、绿色生态环境、宜居宜业新城、践行以人为本”五大理念集合而成的园区发展升级版--“智汇城”品牌全面唱响。随着“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高教园区重新审视自身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积极探寻在“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人口流动治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政策考量因素,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及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人口流动的影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人口流动影响的应对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下人口流动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京津冀地处环渤海区域,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推动京津冀地区长期合作与发展,提升环渤海区域国际竞争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利益补偿机制的内涵与功能出发,结合京津冀地区合作的迫切要求和存在的利益分配问题,提出了京津冀都市圈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莹 《产权导刊》2016,(1):41-43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多重战略大背景下,设立天津自贸区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之一,发展融资租赁业是天津自贸区建设的关键一环,原本就领先国内的东疆融资租赁业在新的形势下既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又要面临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能够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政策、区域、金融等优势,规避相应的市场、营运等风险顺利推进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赵弘 《中国高新区》2014,(11):20-2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解决北京城市病和区域环境问题、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打造以创新为特征的中国经济第三增长级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需要。回顾京津冀区域合作历程,从1986年天津市提出建立环渤海区域合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形势、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部署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教育肩负着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承担着推进科学进步、科技创新的职责。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更长远的推动力和更广泛的辐射力,在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开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京津冀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快汇聚共享各类创新要素,大力引育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设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从协同和创新两个角度来研究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立军 《发展》2013,(11):109-111
浙江省委、省政府适时出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扶持欠发达地区推进“山上浙江”建设,要立足山区的生态优势,走绿色发展路子;围绕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生态化;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人口集聚城镇化;围绕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山海协作模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一体化正面临着一个路口,是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以借鉴的区域经济崛起的样本,还是在地区利益博弈中匍匐不前,仍是待解的难题,亟待破局。"2015年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彼时距离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已有一年时间。2014年,也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迈出实质步伐的一年。尽管步履艰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京津冀三地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京津冀高职院校推进协同发展的困惑与问题,以天津职业大学的实践为例,从机制体制创新、区域产教融合发展、专业协作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服务区域协同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