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女真语“木杜儿”与龙对译关系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木杜儿”语言的民族性暗示它所指的龙具有民族文化内涵。辽金时代出现的坐龙具有北方民族文化特质,所以,在“木杜儿”与龙的对译关系中。首先是坐龙;女真语“木杜儿”(龙)与契丹语“傅”(龙)所指同一,都与突厥人“附离”(狼)具有内在联系;“木杜儿”的本义蕴藏在北方民族语言文化中,祖先、祖先神的本义是“木杜儿”与龙对译关系成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有金一代的帝王中,完颜雍对女真民族文化的维护尽心尽力,"幸上京"、"倡复旧"是他作为女真民族统治者挽救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金源故都,完颜雍感慨万端,自度"胡曲",即<金史>所载的"本朝乐曲".<本朝乐曲>记述了世宗对女真民族文化的眷恋,及祖先开疆拓土业绩的缅怀,从中可以探寻金世宗在女真人急剧汉化的历史进程中的悲怆心理.  相似文献   

3.
<正>"沃其贝"(达斡尔语,意为祭敖包),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萨满教祭祀活动,源于蒙古族的"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土或鼓包),是由萨满主持的膜拜神灵祖先的祭祀仪式。几个世纪以来,我国北方各古老民族的所有祭坛上几乎都被萨满教占据。一般认为,萨满教起源于原始狩猎。萨满分职业萨满和家庭萨满,达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批评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巍然屹立的高峰"(杨明照语);也是最具有中华民族品格的一部文学批评巨著.  相似文献   

5.
明朝政府为了有效管辖东北女真地区,实行了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主要体现在设立羁縻卫所,任命各部酋长为地方官,定期朝贡,设立马市等方面.明朝对女真各部采取的温和政策显示出浓厚的情缘特征,女真人对中原文化体现出向心情结,农耕文化与渔猎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为满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东北女真地区文化嬗变.  相似文献   

6.
杨学工 《魅力中国》2009,(11):72-72
"一个没有创造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过程与方法,关注  相似文献   

7.
人—神异构与人—圣同构从中西哲学通过人与世界的关系来对"人"进行界定的系统中,提出"圣"与"神"进行对比分析具有相当的针对性与包容性。正是因为西方文化(整体意义上的)提出了"神"做为"人"的异质性、客观化存在,并在人一神异质关系系统中以"神"为参照对"人"进行矛盾性定义;而中国文化提出"圣"(佛、仙)做为"人"的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中国画的历程,是在逆境中图生存,在困境中求出路,从坎坷中走向复兴的。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传统中国画是被当做"国故""国粹"(与"古董"同义)来对待的,在追求"西化"的人们眼中它固然已经落伍,在主张"普罗文化"的青年进步文化人眼中,它更是旧文化、封建文化的代表,是革命和改造的对象,还谈不到继承。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尊重其民族文化的地位,但由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贵和"思想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必须恪守的原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民族国家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因而它也成了人们构建理想社会的指导理念.新时期,深入发掘并弘扬"贵和"思想的合理要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复杂的国际局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的光辉历程,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一个发展、三个关系"重要论断的强有力的说明和论证.从"三个关系"的角度来说.民族与阶级的关系揭示了西藏民主改革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揭示了考量任何时期的西藏问题时,都必须将其至于中国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西藏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一个发展"角度来说,重点以民族内部结构这个民族发展的内因为主,揭示西藏民主改革是西藏民族内部结构变革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必将对民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把握"一个发展、三个关系"重要论断对西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际上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大开发.据统计,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3个分布在西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18个,有16个分布在这一地区,总人口3亿多,占全国人口的15.42%,占西部人口的97.19%;土地面积591.3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自治地方总面积96.84%.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集"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西部边疆地区)、"穷"(欠发达地区)、"弱"(生态环境脆弱)、"富"(自然资源富集)于一身.西部大开发,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将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变化、大发展的时代.图书馆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文献的贮藏宝库,我们要迎接大开发,为少数民族的大发展送上一份真情厚礼.本文认为,图书馆文献开发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和为经济建设优先服务,是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相似文献   

12.
山东人与黑龙江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各民族生息的伟大摇篮,她与黄河、长江流域并列为我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她的广阔怀抱中成长起来的诸民族,都是勤劳、勇敢、善战、富有进取精神的民族,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皆入主中原,建立过一统天下的王朝或成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3.
<正>龙是华夏先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动物形象,自龙的图案出现起,其形象便因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思想文化及审美意识的影响,不断变化与完善着。在浩繁的中国“龙文化”中,龙的姿态千变万化,但总离不开卧、旋、盘、腾四大样式。而黑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镇馆之宝——铜坐龙则呈罕见的坐姿,造型独特优雅,形象逼真,工艺精湛,将几种动物完美结合于一身的坐龙形象,堪称龙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北方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并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奇缺,我们对这一民族的早期历史知之甚少,"鲜卑"族名与山名的关系便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诗中,"遮帕麻"、"遮米麻"、"桑姑尼"是阿昌族最初崇拜的三位祖先神灵,祖先崇拜反映出阿昌族民族发展的脉络,也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孝道思想丰富了史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身份与归属一直是重要的课题之一.作为文学体现,身份一词则超越了本身的表意上的所指,更多的指向为文化身份,是一个族群或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征的标志."喜福会"是母亲一代借以调剂心理落差和宣泄情感的文化空间,她们遭受着美国和中国都不承认其身份的境地;女儿成为了建构双重身份的真正的"他者",她们同样在身份危机的苦海中漂荡.两种文化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们在双重背景下,更增添了一种文化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条沟通贸易的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重视语言的互通.本文讨论了"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的关系,语言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中发挥互联互通作用日益凸显,要真正了解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大大拉近与当地人的感情,就要用当地习惯的语言来沟通,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工程.新疆民族成分多,语言多样,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又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促进民族之间语言互通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从永乐初年开始,海西女真进行了持续一、二百年的民族迁移。关于海西女真南迁的主要原因,学者们普遍认为是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对海西女真的吸引。但笔者以为,海西南迁主要是为了躲避来自蒙古的骚扰,当然,明朝对女真的招抚政策也是吸引海西女真南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孙静  孟慧 《北方经济》2006,(15):25-26
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牧"(牧业、牧民、牧区)问题.在现阶段"三牧"问题,即草原荒漠化加剧,牧业增产不增收、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是影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巨大障碍;化解"三牧"问题,是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核心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20.
鄂温克是北方典型的少数民族,具有分布广、人口少特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民族文化淡化、潜移,向城市文化演变的影响.构建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环境的小城镇、农村文化社区、民族聚居地新社区等模式,是城镇化过程中,保持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