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相关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在地理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下均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动态模型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则具有显著负向溢出效应;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空间权重矩阵设定不同而有所不同;三大经济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直接效应大体一致,东、西部地区长期内呈现正向促进效应,中部地区呈现负向抑制效应。应利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期正向效应,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均衡发展,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科研、贸易三方面分析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构建较为系统科学的包括内部生产、投入、产出要素及外部经济、政策、教育要素在内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结合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岭回归分析法,提取相对重要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科技论文发表篇数、企业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3年期央行贷款基准利率四项指标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较为显著.提出以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内部发展为主,外部改善为辅,协同促进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后,美国重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战略.目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在分析我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后,从投入——产出的分析视角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综合考察构建的指标体系,选取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决定指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内研发经费投入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国外研发经费投入贡献较小;有效发明专利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作用较为明显,但人力资本和新增固定资产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升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是负面的,这可能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区位熵指数和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发展水平情况,运用空间计量的有关模型,基于空间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分布存在区域间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产业。文章在对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经济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包括企业家在内的投入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影响要素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家、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应通过企业家精神培养、产业区培育、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等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文在构建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6和2010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影响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规模产出、政策环境和发展潜力,且各省市发展极不平衡。今后,我国应不断完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逐步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大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现辽宁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本文针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不同视角的统计数据分析,找出影响该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研发投入、产品附加值、科技创新能力及产业环境为切入点,提出了提升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框架,确定影响承接离岸外包设计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在参考国外问卷设计的基础上,对承接设计离岸外包最集中的长三角地区的设计外包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外包设计产业钻石模型的强竞争力因素一个,中等竞争力因素三个,弱竞争力因素二个;我国长三角地区离岸外包设计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偏低,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足和文化差异是导致钻石模型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提升承接离岸外包设计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是改善重要的弱竞争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围绕区域产业竞争力话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波特的"钻石"模型奠定了竞争力研究基础。以此为基础,根据江苏工业化总体进程、产业特点以及大力推进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大背景,提出适合江苏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发现各城市的产业优劣势,提高产业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刘军  温凤荣 《全国商情》2007,(5):108-109
面对世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高新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利用麦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找出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金融支持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及因果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政策意义。本文优化选取反映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的核心指标,筛选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衡量指标,构建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模型,考察分析中国金融规模成长、金融结构优化与金融效率提升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协整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的正向相关关系。进一步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则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指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产业链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在遵循制度引致、突破重点、支撑引领和跨越发展的逻辑思路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编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要以产业链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高效整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略论提升苏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苏南地区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下工夫。本文对苏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苏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苏南地区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SSM模型基础上加入空间作用因素,从区域空间作用的角度分两阶段研究滇、桂、川三省1996—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演变。结果表明:云南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受相邻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由消极影响逐渐转为积极影响,但是高技术产业自身竞争力却由优势逐渐转为劣势;广西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在相邻区域产业发展积极影响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并且两阶段一直都受到相邻区域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四川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受相邻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由第一阶段的消极影响转为第二阶段的积极影响,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由一阶段的劣势地位转为二阶段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旨在加强沿江开发的整体统筹规划,逐步提高沿江开发产业发展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实现沿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同构测度与产业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三次产业严重趋同,部分制造业存在产业同构,其中尤以南通和盐城两市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地区资源差异、比较优势和制度因素。江苏沿海地区应错位发展其优势产业,创新产业合作发展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以区域战略联盟延长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推进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一般的习惯,讨论经济问题总离不开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和不同地区的竞争力。然而近20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发展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一些高价值产业,基本单位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金字塔式的结构,而是变成了一种网络形式,解决问题者、识别问题者和战略经纪人成为这种基本单位的主宰者,是一种更加开放的企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发展速度常常超过人们的预测。吉林省近年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基本单位形式的改变也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认真研究一下基本单位结构的变化,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一个测算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建立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计算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综合评价值;然后考察了1998~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2007年间,技术贸易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结构性特征,以2003年为转折点;1998~2002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而2003~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构建动态可比的评价指标体系着手,运用全局主成分法建模,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长三角城市动态竞争力的演变,并对长三角中江苏与浙江所属城市的竞争力差异进行分析,得出城乡协调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调整的低碳效应测度——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中国面临高速发展与低碳的深层次矛盾,产业结构调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低碳发展途径;为测算产业结构变动产生的低碳效应,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多目标优化模型,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模拟运算,求得Pareto最优解集;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缩小范围,集中关注产业结构因素,更具针对性,所采用的遗传算法在该领域内运用得还不多。结果表明:在保证稳定增长与就业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减少碳排放的手段仍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应推动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低碳型第三产业;节能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的协调一致,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