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从数字化治理手段局部运用、“光网乡村”技术底盘构造、乡村数字治理网格化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徐州乡村数字化治理取得的成效;并且,具体分析整体规划缺乏、技术差距较大、建设基础有待加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乃至其他地区的农村数字化治理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调整的低碳效应测度——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中国面临高速发展与低碳的深层次矛盾,产业结构调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低碳发展途径;为测算产业结构变动产生的低碳效应,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多目标优化模型,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模拟运算,求得Pareto最优解集;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缩小范围,集中关注产业结构因素,更具针对性,所采用的遗传算法在该领域内运用得还不多。结果表明:在保证稳定增长与就业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减少碳排放的手段仍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应推动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低碳型第三产业;节能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的协调一致,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是正相关的。然而,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呈现出非一致性的特征。本文认为,主要因为该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受到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困难重重,等等。因此,通过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模式,来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对于解决失业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结合1978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演变和区域经济增长情况,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两者进行阶段性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产业转型的市场机制已经形成,可以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生产要素由其它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和升级,进而推动江苏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演进很大程度上受三次产业间依赖关系的制约,过分重视某些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带来产业间的非均衡发展;此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维持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总之,实现产业结构整体的合理化、高级化和产业间的均衡发展.应是江苏产业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从固定投入、技术、制度、社会行为四个维度构建碳锁定效应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建立实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RAGA-PP模型),进而测度并实证分析中国碳锁定效应水平。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借助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更为系统、全面地度量碳锁定效应;运用RAGA-PP模型有助于克服权重判定的主观性、早熟收敛等问题。主要研究结论为:除社会行为锁定程度不断加强外,中国的总碳锁定水平、技术锁定水平、制度锁定水平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东部省份碳锁定整体最弱,西部地区最强,而中部和西部各省份两极分化严重;提升低碳技术推广与运用成效,加大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加碳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紧密度等是碳解锁的首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推进徐州建材行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新要求。本研究从规模扩张、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型发展等维度出发,分析徐州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机制与对策。结果表明:徐州建材行业的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对于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正不断凸显,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耗呈减少态势;应重点构建市场与政府协同、产业联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建立现代建材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优势与状况——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航天制造业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分析江苏省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及状况,并与华东地区其他省份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江苏具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经济科技实力雄厚等优势条件;近几年该行业的规模、研发投入呈总体上升趋势,但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与安徽、上海和江西各地相差甚远;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充分发挥优势条件,抓住“大飞机”落户上海的历史机遇,必须依托于本省经济与科技实力,从加强科技资源内投外引,制定航空航天技术创新的专项扶持政策,强化省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及航空工业园建设,打造沿江、沿沪宁线、沿海三大产业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概况,本文实证测度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灰色关联效应,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对工业结构的划分更为细致,并且采用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总体存在较强的关联效应,但各行业比重与碳排放的关联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行业发展历程、行业特性、生产节能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关;与碳排放的灰色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应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如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化学工业等的生产规模应被适度缩减,并提升其生产效率与能源利用率;而纺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传统轻工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的关联度均不高且相差较小,但也不可一味的任意扩张,应分清调整主次与先后顺序,合理的确定扩张速度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7—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的扩展形式,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将空间自相关性纳入传统模型中,并且未采用简单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描述产业结构,而是将生产部门细分为五类行业。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空间维度上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受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的限制,这影响了减排效果的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工业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仍非常明显,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正相关,其他行业比重调整的降碳作用有待更充分的激发。指出:我国应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促进以技术创新与进步为基础的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各区域要力求与周边地区协调、互助,共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