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江虹 《西南金融》2007,(1):63-63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看来,读书不仅只是简单地荻取一些知识,而重要的是在“净心”。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元份,真正要读书的人,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心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达到“净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看来,读书不仅只是简单地获取一些知识,而重要的是在"净心",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份,真正要读书的人,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心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达到"净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一向有好读书的传统。关于读书的典故很多,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形容一个人有学问、有知识,也常用“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词语,都和读书有关。即使是现在.在这个忙碌的社会里,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打开电脑即知天下事的信息时代,捧着一本散发着纸墨清香的新书读上几页,还是一件能让很多人觉得开心的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读书人”应该读三类书:首先是“有关自己专业的书”,在为它们是一个专业人员的立身之本。第二类书是与专业有关的其它门类的书。这类书对于开拓思路、增长见识、加深修养、提高理解、判断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5.
读书人生     
古人云:“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为于穷。”这是对读书人生作了最好的包容和最生动的印证。论及价值,莫过于用陶冶和熔铸,为人类文化精华的绵延和发展,创造了活的魂灵。读书能够充实人生,读书是人生中一道诱人的风景。读古人的书,让古人和现代人的灵魂在此相撞。读“举世混浊而唯我独清”,读“不为五斗米折腰”,读“大江东去浪淘尽”,从中读出古人的人生,看见古人的灵魂,并让古代的人融入我们现代的生活。读古人的书,读的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现代人的享受。在享受中寻找读书的感觉。在感觉中悟出生活,让自…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正好印证了为什么那些在大街上匆匆行走的现代人的脸上总写着几分焦灼和不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真正多读书、读好书的人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开展的“农行要发展、员工当自强”读书活动中,《公司要好员工要强才行》一书中“满足顾客的需要”这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了我,也使我对服务的内涵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荐书与杂谈     
杨立杰 《金融博览》2013,(13):84-85
单位组织推荐图书活动,便推荐了这几本,大体是今年以来读过的。“他读的书多”《沽酌集》,止庵著。确切地说,本意并非要推荐这本书,或者说并非仅仅要推荐这本书,而是想推荐止庵这位作者,以及他的很多书。止庵的很多书,可以归为“关于读书的书”,读他的书可以发现很多读书线索,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在本节日即将到来之际,我就读什么书,读书有何益处,谈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书籍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古今有人读之,特别在当今知识时代,更有大量的人阅读。但我劝大家在阅读时,要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0.
书事杂侃     
高原 《草原税务》1994,(9):31-31
“书香”、“书山”之词,大概没有人不知道。梁实秋先生说.书曰“香”,是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书斋门窗紧闭,天长日久自然生出一股香味。另有人说.古人用檀木做书橱,因此也有香味。于是就有书香之说。现代成语“书香门第”,就用来比喻世代读书的人家。书曰“山”,则可顾名思义,指藏书或读书极其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人不知道。于是,自古万千天下学子和书淫者们.泛舟学海.苦读寒窗的故事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11.
读书,人生     
读书 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咱们不谈功利性的看书,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只从做学问的角度看,读书是接受前人文化传承最重要的途径.大家都在读书,但可能效果迥异.如何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2.
大家荐书     
《深交所》2009,(5)
从本期开始,深交所读书协会与《深交所》内刊不定期设置“大家荐书”栏目,邀请国内文学界著名作家、学者推荐他们所读的好书。希望大家可以籍此“按图索骥”,与好书结缘。  相似文献   

13.
《金融队伍建设》2009,(4):68-68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相似文献   

14.
题外话说读书 眼下世风,文人多有感慨。话题之一就是书越来越多了,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倒不这么看,表面的现象难掩实质的动因:首先,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了,导致许多人的视线从书籍上转向互联网等其他手段;其次,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喜欢读书的人也愿意读些短小读物或闲书,用于排遣压力;最后,是出书泛滥、质次价高,难觅使人心怡的书,致使读书成了一件很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15.
文生 《中国信用卡》2007,(11S):26-29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在这个日益商品化的环境中,人们也渐趋浮躁。虽然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只有在书中才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有人说,书如风尘仆仆的流浪汉,又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书如满腹经纶的的哲人,授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吃书     
儿时曾听父亲讲过一件趣事,说是某小儿天性愚钝,读书读不“进”去,乃父望子成龙心切,将书烧成灰掺兑在茶水中命他吞下去,谓之“吃书”。我问后来呢?父亲笑而不答,我猜想这是父亲在威胁我,我若如那小儿一般读不进书,他也会如小儿之父一般命我吃书。  相似文献   

17.
专家学者谈读书□本刊记者张蕾编者按: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通往知识的桥梁。为了使大家读好书,有好书读,本刊从1996年第一期开始开辟“好书大家读”栏目,介绍一些专家学者读书治学的方法、经验和体会,推出新书评介等。希望通过开办这个栏目,提供给广大...  相似文献   

18.
爱书说     
一本好书,人人爱读,书生尤甚。但喜欢读书的人不一定都懂得爱惜书、保护书,这就大可遗憾了。  相似文献   

19.
从事文秘工作后,我就与读书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去年,县局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每人每月交流一次读书心得,局长叫我作点评人,更增加了我读书的紧迫感。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专心读书。读到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读到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读到激情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读到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一时,书人融合,物我皆忘。然而,书海无涯,精力有限。我奉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将主要精力放在财经税务类书籍上,对文学历史类书中的点滴税收知识兼收并蓄。读《红楼梦》时,注意到贾雨村贪赃枉法,讹人拖欠官…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投资》2006,(4):3-3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与我们习见的不同,一般老板都是先创业,碰到问题再回到学校读书,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时髦的说法叫做:“百战归来再读书”。封面文章《高效创业者》中的几位创业者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他们是先读书,希望先用专业的商学知识武装头脑,然后再下海创业,即所谓“先喂脑袋,再装口袋。”三男一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