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中国及时抓住国际分工模式调整的机遇,通过加工贸易这一产品内贸易形式切入国际生产链,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产品内贸易基地,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研究较为欠缺。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对中国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现状和效用进行了研究,这对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在产品内贸易中的地位,理解产品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产品内贸易实现产业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美电子信息产品贸易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之间的电子信息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中国对美国的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顺差逐年递增,贸易磨擦杨剧,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本文对目前中美电子信息产品贸易现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发展文化产品贸易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为美国。首先分析了中美两国间文化产品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认为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硬件上,中美两国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其次,通过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计算公式实证分析了中美两国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认为中美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典型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4.
《商》2016,(15)
通过中韩两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对比研究,发现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远不及韩国。在旅游市场、旅游环境、旅游产品等领域,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韩国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分工由产业间深入到产业内并进一步深入到产品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产业。经典贸易理论以整体终端产品作为潜在的分析假设,因此难以担负解释国际贸易现状的重任。那么,什么是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怎样分析产品内分工的组织或权力结构?本文将以汽车为例,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向军  柴华 《市场论坛》2009,(10):6-8
文章首先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产品内贸易的定义及其发展原因,发展趋势。然后,详细分析了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意义和启示。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从产品内贸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对中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现阶段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G-L指数和BI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但仍然主要由进口贸易带动双边畜产品贸易的增长;中国与巴西畜产品贸易最为密切,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畜产品贸易有明显上升趋势;主要贸易畜产品为肉类、乳品、蛋品、蜂蜜类及其他动物产品(主要指动物肠、胃、肝等);静态G-L指数显示双边畜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动态BI指数反映出中俄、中印之间的畜产品贸易增长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乳品、蛋品及蜂蜜类产品、其他动物产品的贸易增长主要由产业内贸易引起;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差异及市场开放程度对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影响较为显著。因此,中国应促进产品多样化迎合消费市场,发展规模经济,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合作,发展高质量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9.
2018年美国以"寻求贸易平衡"为由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单边贸易制裁,制裁的产品集中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展的高技术产品。基于2000-2017年中国海关总署以及《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现状和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依据《中国制造2025》中的创新能力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贸易顺差只是美国对华贸易摩擦集中于高技术产业的表象原因,遏制中国技术创新和维持全球经济体系治理话语权才是其真实目的。中国应通过提升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加强与日本欧盟的经贸联系、积极申请加入CPTPP来应对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品的进口限制。  相似文献   

10.
服务贸易:国际特征与中国竞争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宪  殷凤 《财贸经济》2008,(1):113-120
本文在国际服务贸易最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力。论文从开放度、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和显示比较优势等方面对口国和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国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美贸易量的迅猛增长,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本文就造成贸易摩擦的若干经济因素进行分析,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内就业问题以及两国贸易产品结构三方面揭示了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贸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商场现代化》2007,(28):34-236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巨额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在高新技术上已经赶上美国?中美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贸易互补的结构是否发生实质改变?本文借助合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并分析中美高科技产品双边贸易的分工性质,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巨额顺差,但是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还较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分工正向产业间分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美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近年来两国双边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对2002—2012年中美贸易商品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知,美国对中国主要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对美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双边贸易结构呈现互补性,同时在机电产品领域存在一定的产业内竞争。从资源禀赋、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阐释了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并对中美贸易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中国与新加坡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日益增加。鉴于此,本文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进行了简单分析。本文首先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入手,接着分析了中美贸易日益扩大的原因,最后就发展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从政府和企业方面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已有的产业内贸易研究基础上,研究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并且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找到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分析导致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日制成品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以及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对日出口虽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已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并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竞争力指数在不断提高。同时。中日制造业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正在逐渐上升。文章最后重点提出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我国对日制成品贸易结构改善的对策:积极推进比较优势动态升级,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拓展,产品内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在介绍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呈现优化升级的趋势;产品内贸易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并不十分显著,提出充分利用进口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升级平台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日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提高,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也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及其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