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性过剩难题及破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流动性通常被通俗地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和资金总量。因此,流动性过剩也就是指金融体系中的货币和资金太多了,超过了一国资产的内在价值。观察货币供应量(M1和M2)指标可以较好地描述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状况。截至2006年底,我国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存量分别达到34.56万亿元12、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9%和17.5%,银行体系的资金十分充裕。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仁伍 《银行家》2007,(2):48-50
“流动性过剩”问题产生的主因在于内外不平衡的经济格局,而解决“流动性过剩”难题却不能依赖于单一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主要集中在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以及平衡国际收支四个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法》也明确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最近几年尤其是在2006年,我国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重心基本上集中在纠正不平衡的国际收支上,频繁出台的货币政策也主要是针对外部不平衡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2006年初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高达19.2%,一季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在3%以上,8月份CPI攀高至6.5%,9月份这一数值回落到6.2%,11月份CPI的涨幅达到6.9%,同时,2007年前10个月新增贷款是2006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2007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2006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早已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在发展,消费品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目前的资本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一)我国的流动性过剩现状及产生原因截至2008年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达42.10万亿元,同比增长17.48%,前2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492亿元,同比多增692亿元;M2/GDP也位居世界前列。我国金融体系当前流动性非常充裕,总体上已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迹象。直观地讲,巨额贸易顺差是我国产生流动性过剩局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任统 《中国金融》2005,(9):39-41
货币供应量M2平稳增长。2005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46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9.47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比上月末下降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M1增幅较低的主要原因是3月份流通中货币减少1429亿元,同比多下降833亿元。  相似文献   

6.
任统 《中国金融》2006,(21):41-42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明显下降,现金季节性投放较多 2006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下降,是2005年8月份以来增速首次低于17%(见图1)。从结构上看,造成M2同比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下降很多。消除季节因素后,2006年第三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季环比折年率为14.5%,比第一、第二季度末分别下降3.4和3.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见图2)。  相似文献   

7.
监管部门和经济学家都在研究谈论流动性过剩.寻找流动性过剩的原因.2007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抑制流动性过剩.只有积极治理.才能够缚住流动性过剩这条大龙。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就是"钱"太多了.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货币供应量过多了.如果用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流动性.统计显示.2006年的广义货币达到了  相似文献   

8.
赵雪芳 《中国金融》2006,(15):33-34
记者;2006年6月份我国工业增长了19.5%。城镇投资增长了31.3%。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43%。都显示出了年初以来的加快增长趋势。2005年以来受到产能过剩压力的钢铁.水泥等产业的增长率也在重新加速。有消息说2005年国家发改委审定的11个产能过剩部门目前已经只剩下5个。中国的生产过剩矛盾似乎正在消失。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经济发生了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我国货币供给M2超过99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大关,而2006年1月,我国货币供给M2才刚刚达到30万亿元。从同比增速看,2013年1月,我国货币供给M1和M2同比增速出现明显回升走势,尤其是货币供给M1同比增速由前几个月的5%-6%,大幅度回升到15.3%。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流动性过剩”成为中国经济讨论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关键词之一,甚至在总理的工作报告里都谈到了这个。为了防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央行在一年之内七次上调准备金率,但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那么,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化解当前市场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呢?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分析(一)表面原因1.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大幅增长自2004年5月起,我国贸易连续表现为顺差。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末,我国贸易顺差已达到17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3%。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涌入国内,贸易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由此带动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06年1-10月,因为外汇占款央行被动地增加了货币投放1.6万亿元,是当期M1的增加额的1.48倍,即使货币当局大量使用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当期流通中现金仍同比增加近3000亿元。2.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近几年,国...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1997年货币运行态势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课题组一、货币运行状况与特点1997年,福建省货币运行呈现增幅回落及流动性下降的特征。年末M0、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5.9%、11.6%和15.9%,除了M0因1998年春节提前使1997年1...  相似文献   

12.
《金融纵横》2002,(2):6-9
一、2001年的信贷运行主要特点 2001年的信贷运行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存贷款总量平稳增长。全年全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比年初增加1297.11亿元,同比增幅为15.44%。各项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702.30亿元,同比增幅为11.77%。全省货币供应量(M2)增幅为14.03%。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幅均高于同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与消费价格指数增幅之和,表明货币信贷总量的增长与全省经济增长水平基本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以下几组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也不难看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种种迹象。从数量上分析,一是货币供给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给量和狭义货币供给量余额分别达到40.34万亿元和15.25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14.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0月我国贸易顺差为2705亿美元,同比增加13.5%。1-10月顺差累计达到2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59%,但由于进口增速加快,该数据比1-9月的顺差增幅下降了10.2个百分点,说明外贸领域的调控措施正在见效,顺差持续扩大的势头有望放缓。另据,央行数据显示,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1亿元,同比多增119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人民币存款大幅下降4498亿元,同比多降6020亿元。货币供应量高位反弹,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8.47%,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22.21%,增幅都比上个月有所回升。2007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2006年同期上涨6.9%,环比上涨0.3%。信贷和通胀的进一步走高,导致了央行2007年10次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至历史最高记录14.5%。  相似文献   

15.
数据点睛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8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放缓,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控制。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一、流动性问题的由来及概念界定 2004年以来,我国货币领域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表现为货币超额供给,商业银行存贷差持续扩大,超额存款准备金居高不下,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和资产价格快速上升.比如2001-2006年,各年末人民币存贷差分别为3.13万亿元、3.96万亿元、4.91万亿元、6.32万亿元、9.25万亿元、11.32万亿元,流动性过剩加剧的态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的中国经济,在连创新高的GDP和CPI增幅中高调收尾。GDP增幅继2003年越过10%、2006年越过11%后,今年预计增幅将达到11.5%,持续数年的两位数增幅,累积至今已冲抵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上限,宏观经济在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流动性过剩始终如影随形,股市、房市产生的资产价格猛涨;贸易顺差增长迅猛,外汇储备年底已超1.4万亿美元,流动性过剩成为2007年经济绕不开的话题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连续7个月超出央行3%的CPI政策忍耐高限,11、12月份更是接近7%。而以“多步骤、微调整”为特点的宏观调控,则在国内外不确定因素日渐增多的背景下,避免了我国经济的大起大落。作为重要调控手段的准备金与存贷款利率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胡艳妮 《金融博览》2009,(16):15-17
今年上半年,货币供应增速再超预期,M1和M2纷纷创下近几年新高。据央行最新数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M1与M2增速剪刀差有所回落,表明资金持续正流向实体经济,经济活跃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一直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伴随"流动性过剩",股票、房地产等各类资产价格出现膨胀。本文认为,不能仅从货币供给总量的角度将"流动性过剩"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货币供给过剩。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和全球M2、M2/GDP的变化趋势并不支持"流动性过剩"的判断,而且持续数年的"流动性过剩"首先带来的是资产价格泡沫,而非一般物价水平的膨胀。为准确把握"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应从货币需求角度加以结构性考察。本文提出,近年我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是"在货币供应具有较强内生性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出现变化,微观主体具有较高风险偏好,投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极大旺盛,出现大量货币追逐有限非货币资产,并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加剧,表现为银行存款增幅下降,近2800亿元资金流出商业银行,充裕资金的61%进入资本市场,推动股票市场持续走牛。但保险市场,尤其是寿险市场并没有从中获得相应的增长,呈现增速放缓和退保率上升等新特征,一季度上海市寿险公司退保金共支出18.20亿元,同比增长90.71%,银保保费收入27.86亿元,同比减少13.81%,退保主要集中于占寿险市场保费份额近八成的分红险和万能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