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张锐 《大经贸》2008,(5):24-25
历经长达三年和15轮的谈判,中国与新西兰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下文简称《协定》)在日前最终签署。这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不仅从微观层面将进一步激活中新两国的贸易能量,而且意味着中国正在加重自己在国际贸易舞台上话语权的份量。  相似文献   

2.
中澳自贸区(Free Trade Area,简称FTA)谈判于2005年4月启动,2014年11月结束实质内容谈判,是中国和发达农业国达成的第一个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基本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2015年6月17日,中澳双方代表完成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工作,至此,中澳结束了自贸谈判10年长谈。在谈判进程中,农业一直都是其中的关键敏感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研究了中澳FTA的建立对两国农产品往来的影响,探讨了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策略,对两国未来农产品贸易的有序推进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冰岛是我国在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同我国发生贸易争端最少的欧洲国家之一。两国贸易的快速、顺利发展基于双边经贸的互补性,得益于以互利共赢为指导思想的双边经贸关系制度。目前,两国在渔业、能源、高新技术及旅游服务业等领域都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中国与冰岛自由贸易协定第三轮谈判已经结束。本文针对协定的谈判内容以及双方一些具体情况,对两国在签署未来《中冰自由贸易协定》之前提出些许建议,以期能对协定的完善提供一点裨益。  相似文献   

4.
自"中澳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以来,双边贸易不断拓宽,经济互补性持续增强,彼此已成为主要的贸易伙伴.但中澳双边自由贸易的实现将是一项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本文从中澳两国的贸易关系及其互补性分析入手,阐述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以及对两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近期,中国与巴拿马签订自贸协定的消息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热议。中巴两国经贸往来已有一段时间,但是距离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仅过了两年有余,就已经果断决策,快速进入了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阶段,这无疑展示出两国致力于维护长期稳定双边关系的美好愿景。本文结合时事背景,着重归纳并梳理中-巴自贸协定谈判的进展情况及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地缘位置相近和相同的儒家文化的中韩两国,2002年开始讨论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2012年5月2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与韩国外交通商部部长朴泰镐在北京举行中韩经贸部长会议,宣布正式启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从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且汽车产业作为代表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韩美两国贸易谈判代表在经过14个月的漫长谈判后,终于在今年4月2日达成韩美自由贸易协定(VTA)。  相似文献   

8.
论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州各国间的双边自由贸易。美洲特别是中南美地区,双边贸易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1999年末,南北美共有23个经济联合体,其中,除2个共同体(加勒比海共同体和安迪斯共同体)、2个共同市场(中美共同市场和南美南部共同市场)、2个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墨西可、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三国自由贸易区)外,其余17个都是1991年后,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基础的双边经济联合。其中,由经济联合组织与某一国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有5个(加勒比海共同体和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多米尼加,中美共同市场和多米尼加,安迪斯共同体和巴西),由两国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有12个。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和墨西哥,1991年以来,智利分别与墨西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多尔、加拿大,秘鲁等7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分别与智利、哥斯达利加加、玻利维亚、尼加拉、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国签订了双边自由协定以后,双分别与厄多尔、巴拿马和秘鲁开始了双边自由贸易的谈判;与此同时,安迪斯共同体和马拿巴、中美共同市场和智利、中美共同市场和巴拿马,也分别开展了双边自由贸易的谈判。  相似文献   

9.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论坛由中国商务部、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墨尔本大学亚洲经济中心联合举办,目的是加深共识,促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顺利进行.中澳两国高级政府官员、商界和学术界领导人将出席本次论坛,总理亲自助阵,可见澳大利亚政府对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的关切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论坛由中国商务部、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墨尔本大学亚洲经济中心联合举办,目的是加深共识,促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顺利进行。中澳两国高级政府官员、商界和学术界领导人将出席本次论坛,总理亲自助阵,可见澳大利亚政府对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的关切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美国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战略发展演化与实施的视角探讨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形成与其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双赢合作机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The number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since 1990 despite efforts to promote multilateral trade liberalisation. While there is evidenc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FTA formation, still little is known on the processing of trade agreement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pre‐implementation duration. This paper fills the research gap by using event data on the negotiation, the sign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e agreements. Duration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egime types and the lengths of the negotiation and the ratification stage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claim that higher levels of democratis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negotiations, while political constraints lead to delays. Moreover, the depth of an agreement matters: a higher number of WTO‐X and WTO+ provisions do not only prolong the negotiation stage, but also the subsequent ratific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potential anticipation effects of trade agreements, these results are of interest for exporting firms that assess the timing of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3.
FTA谈判中的陷阱及其防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建明 《国际贸易问题》2007,289(1):108-115
文章深入地剖析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常见的五种“陷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FTA谈判中的防范陷阱之道。其中包括:充分认识FTA之局限;重点关注贸易利益;不可迷信“标准条款”;始终坚持量力而行;切莫轻信“继续谈判”;尽量避免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因美国宣布加入而引起世界的关注。它具有跨度大、网络化、质量高、开放性和时代性等一般自由贸易协定(FTA)所没有的特点。美国加入TPP有四个原因:一是塑造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新样板",为成立更大的"美式"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打下基础;二是将TPP树为美国区域贸易协定的新模式,"拔高"标准,获得更大利益;三是抗衡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扭转美国被排除在外的不利局面;四是将TPP作为通往FTA-AP的桥梁,实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但TPP谈判举步维艰,面临多重挑战,它能否最终扩大FTAAP尚属疑问。  相似文献   

15.
在亚太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一直进展缓慢,直到最近,亚太的经济合作才出现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美国不仅与东盟10国签订了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还与韩国、澳大利亚开始贸易自由协定的谈判,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参与东亚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密切关注的。文章基于GTAP模型对美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路径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不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弊大于利,而参与则是利大于弊。中国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最优策略;二是要注意美国的扼制策略,积极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WTO赖以存在的基石,GATT第24条作为最惠国待遇的最大一项例外为自由贸易区(FTA)的建立提供了正当性的基础。由于该条款谈判历史上的原因,GATT第24条的条款并不非常明确。自由贸易区的兴起和发展使其正成为平行于WTO体制之外的国际经贸法制。中国应根据本国经贸状况构建符合本国利益的自由贸易区体系和规则。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逐渐重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极作用,继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协商之中。本文目的是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对中澳两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影响。本文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对自由化方案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澳两国间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改进两国和世界总福利,澳大利亚的农业和工业都将受益,农业部门所得利益大于工业部门,中国所得利益全部来自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而农业部门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最后,基于模拟分析结果,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贸规则的加速重构,我国自贸协定的谈判和签署步伐明显加快,且签署协定的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协定实施对双边贸易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果。未来,中国的自贸协定谈判将呈现出覆盖范围更广、开放层次更高、协定对象向重点国家和地区突破的态势。为了实现"形成覆盖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的目标,我国应通过积极参与构建超大型自贸区、将自贸区网络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深化自身改革提供制度支撑、综合考量宏观收益开展自贸谈判、设计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自贸协定"范式"等策略来推进自贸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The recent proliferation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has resulted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network of preferential trading relationships. The economics literature has generally examined the formation of FTAs as a function of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lone. In this paper, we show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that the decision to enter into an FTA is also crucially dependent on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existing FTA relationships with third countries. Accounting for the interdependence of FTAs helps to explain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FTA formations that would not otherwise be predicted by countries'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empirically compare the role of firm size when exporting with that when using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schemes. We employ a unique survey provid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FTA use by Japanese affiliates in ASEAN, India, and Oceania. Our findings from the analysis on Japanese affiliates in ASEAN are as follows. First, firm size matters in both decisions on exporting and on using FTA schemes. In particular, firm size is more quantitatively important in decisions on FTA use than on exporting. Second, firms with experience in utilizing FTAs for exporting have an approximately 40% higher probability of using an FTA for exporting to a new country. Third, larger-sized firms use a larger number of FTA sche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