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满足经济发展对油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工业将在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同时,努力增加清洁油品产量,不断提高加工深度,积极适应重质含硫原油加工,进一步增加轻质油品收率.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世界炼油工业呈现出以下特点;(1)世界总的烽油能力变化不大,但是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独联体和东欧炼油能力明显下降,亚太地区显著上升,中东地区也有较大增长。(2)由于原油呈现重质化倾向,品质下降,而油品需求朝轻质化方向发展,因此原油加工趋于深度化。(3)环保标准日趋严格,油品趋向优质化。(4)炼油业竞争激烈,各大石油公司炼油和油品销售赢利微薄。(5)世界许多国家实行石油公司民营化和油品贸易自由化。究其原因,有的是经济转轨的需要,有的是为加入地区性贸易组织或世界贸易组织,也有的是为吸引外资、盘活资产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从石油需求的增长看中国炼油业的发展及石油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亚太地区油品总需求的60%依靠进口,但从净进口量来看,中国并不是主要的进口国。预计到2005年,亚太地区石油需求量将增加760万桶/日,中国将增加210万桶/日。亚太地区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将分别提高到70%和40%。亚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进口原油而非油品的进口方针,中国也是如此。未来十年亚太地区增加的原油供给将主要是中东的高含硫原油。为此,中国需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可以接受超大型油轮(VLCC)的中转设施;(2)发展大规模的高含硫原油加工能力;(3)建立多元供应结构,与石油生产国和供应国建立良好关系;(4)引进国外大宗石化设备制造技术和大规模、高舍硫原油加工方面的技术;(5)发挥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作用,与它们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四大矛盾作了较为详细叙述。文章就解决矛盾提出必须制定石油化工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一亿吨原油的优势。建议压缩原油出口,原油心量在国内加工,取消平价、议价双轧制,提高加工深度,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用出口部分重质原油换回轻质原油,多出口油品替化原油出口等实行替代战略;同时应及早寻找新能源、新原料、新燃料以弥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弱点。建议能源部和石化总公司联合成立开发集团以实现城市煤气化,把宝贵的液化气、天然气替代下来,石化总公司应当向高科技化、集约化、多元化和多方位化努力,使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投资、同样生产规模能得到更好经营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是重质油轻质化中的重要过程之一,催化裂化是重要的一项二次加工工艺,在生产柴油和汽油等轻质油品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一次加工的原油,能得到占原油的40%的轻质油品。随着不断增加的轻质油品的需求量,而且油品质量方面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操作费较低、投资少、轻质产品收率高,原料适应性强这些催化裂化过程具有的显著特点,也为炼油厂提供了利润来源。因此,催化裂化反应再生工艺成为当今石油炼制的核心工艺之一,并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到21世纪初期,目前的欧佩克成员国中有不少将失去或大幅度减少石油出口能力,世界石油市场可能出现几个相互竞争的石油出口中心,原油价格将越来越取决于非欧佩克国家边际油田的石油供给成本。2010年世界原油产量将达到高峰,之后将出现结构性的石油短缺。为应付这些情况,除加强节能和能源转换以及采取降低液体合成燃料成本等措施外,必须促进石油勘探、开发及生产的技术进步,以增加剩余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率仍将居世界之首,这一地区面临的问题是: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将迅速增加;中国和印尼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轻质油品需求占主导地位,油品质量标准升级;低硫原油和重质燃料油将出现短缺;炼油能力不足,尤其需要增加裂化和脱硫能力。要维持亚太地区石油市场的稳定发展,就有必要鼓励在中东产油国、亚太地区欠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及日本之间,以多种形式开展石油项目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受经济增速趋缓、电力等能源供应形势好转、替代能源较快发展等因素影响,三季度石油需求增速略有回落。因国际油价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三季度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有所下降;石油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出口增速也加快。三季度国内原油基准价波动上涨,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没有调整。预计四季度国内原油产量增速仍将平缓,原油加工量和多数油品产量增速将有所下降。石油进口将受到影响,出口增速将有所加快,成品油供应形势不容乐观。原油价格将保持高位,成品油价格没有下调空间。上调幅度也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进口原油的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口原油作为补充资源将逐渐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国内原油勘探没有重大突破,预计到2000年和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总量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1.2亿吨,届时我国将成为原油进口大国。大量进口原油对我国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国可以利用世界石油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并借此促进我国石油开采、加工和贸易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内、国外两个石油市场的接轨;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面对我国目前石油贸易体制、加工技术、外汇支出及能源安全供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及早制定进口原油的政策,改革原油进口加工体制,加强含硫原油加工及炼厂改扩建的宏观管理,提高进口原油的贸易水平及原油加工的管理水平,开发和改进新技术。为避免能源消费的盲目性,吸取西方国家过度消费石油的教训,节油和开发石油替代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是我们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7-15,109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炼油工业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炼油能力迅速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炼厂布局有所改善,油品质量快速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的多元化竞争新格局.201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增至6.5亿~6.7亿吨,炼油企业与资源国之间的大型合资炼油项目合作将深入发展;装置规模和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加工不同原油的适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持续调整优化;汽柴油标准将继续升级;替代能源将得到更大发展.文章还对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行业2010-2014年规划》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19日,哈萨克斯坦政府批准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010-2014年加快工业创新国家发展规划》。依据该规划,哈石油和天然气部编制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该《行业规划》规定了油气目标产量和出口量等具体指标,要求哈油气行业完成规定的原油和凝析油开采及加工处理的年度指标;满足国内对油品和天然气市场的需求;实现原油出口路线的多元化;增加本国油气加工量和加工深度,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1.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及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亚太地区石油消费持续高速增长,原油供需缺口扩大,从区外进口的原油已达到5.3亿吨,区内原油加工能力已增至8.5亿吨。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石油需求增长减缓,油品库存高涨,油品价格屡屡下滑,炼厂被迫削减加工量,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周边国家低价倾销油品,大量走私柴油涌入我国,使我国成品油市场乃至炼油及原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的冲击。我国应一方面加大打击油品走私的力度,另一方面抓住国际原油价格低水平徘徊的机遇,积极组织原油进口,并及时调整炼油产品结构,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地区的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预计1990~201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未包括中国大陆)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5%,其中泰国、印尼和韩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更快。1990~201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产品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各种产品所占比例的变化为:石脑油由5.64%升至8.54%,车用汽油从10.29%升至12.91%,柴油由32.07%升至40.55%,喷气燃料和煤油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燃料油的比例将大幅度下降;轻质油品的需求将占总需求的?5%;中间馏分短缺将难以避免,需要从中东等地进口。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炼油工业面临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轻重质原油价差增大,炼油能力过剩、利润长期低迷以及下游建设成本增大、炼厂新建和扩能改造项目减少的严峻形势。因此,未来炼油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劣质重油加工水平;为适应油品结构变化趋势,多渠道增产柴油;生产低硫、超低硫清洁燃料;继续发展生物燃料。我国炼油工业面临原油资源供应趋紧、原油品质劣质化、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趋严等挑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1)扩大原油来源,实现炼厂加工原料资源多元化;2)进一步提高劣质重油深加工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炼厂装置改造步伐;3)加快清洁燃料生产升级换代,提高加氢装置比例;4)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同时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雪静 《中国石化》2014,(11):29-32
石油供应多极化、炼油发展重心进一步转向亚太和中东、油品升级速度加快,全球炼油业正在发生深刻改变。近几年来,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长期下滑并将持续下去,天然气份额大幅上升,成为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引起了世界能源供应格局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全球炼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目前世界炼油行业出现了石油供应多极化、炼油发展重心进一步转向亚太和中东、原油品质重劣质化、油品质量升级速度加快、美国页岩油加工兴起等新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多种因素综合分析看,较高的油价仍将持续一段时期,对其影响应审慎对待,从企业层次看,应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挖掘增产潜力:优化区位选择,积极拓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油品生产结构;压缩自烧油量;降本增效。从国家层次看,应通过税收优惠,促进国内劣质原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必要时实行原油进口零关税;适当降低油品消费税;加强节能工作,提高油品使用 效率;压缩社会烧油;发展替代能源;逐步建立健全国家能源安全体制和石油石化企业抗风险机帛,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长稳久安。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降低了世界石油需求。油价从147美元/桶的高位曾垂直下落到40美元/桶以下,替代能源的开发似乎也不像高油价时那么迫切。然而,石油等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总是越用越少,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地球气候变化也不容忽视,加之不少国家国内石油供应不能满足需求,保障石油安全刻不容缓,因而替代能源的发展仍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7.
巴西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惟一缺乏化石燃料。20世纪40年代,巴西开始着手由政府主导国内油田开发。1953年建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以实施国家的石油政策。最初,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重点进行油田开发和进口原油加工。尽管巴西陆上南部有丰富的油页岩.但在亚马逊河流域以外,没有发现大规模可生产开发的油田。因此,50年代后期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开始海底油田勘探,60年代着手进口原油、加工生产油品。  相似文献   

18.
从供需前景看世界石油储量的中长期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测世界石油储量的中长期趋势,要吸取70年代“资源枯竭论”僵化思维的教训,从资源供应潜力和需求有限性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供需关系的发展前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世界石油资源的供应潜力仍然很大,这是因为:(1)世界上还有近100个边远新区的沉积盆地未经勘探;(2)老油田的增储潜力十分可观;(5)规模巨大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基本上尚未开发。常规石油的剩余可采储量有望达到2万亿桶,足以保证世界石油工业平稳发展到2050年。石油需求的增长面临更多的制约因素(1)21世纪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会加强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不断降低的趋势;(2)在价格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中石油的比例在缓慢下降;(3)天然气工业的兴起将成为抑制或取代石油消费的最强劲力量;(4)其他替代能源的开发成功也将挤占石油在能源市场中的份额。因此可以预言,世界石油工业的长远发展将更多地受制于需求的不足,而不是储量的枯竭。  相似文献   

19.
美国石油贸易变化趋势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石油贸易格局发生了重要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油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外依存度大幅下滑,同时,原油进口来源发生重要变化;二是2011年美国出现60年来首次油品净出口,2012年以来油品净出口量进一步增加.美国石油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对全球石油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全球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获取原油资源腾出更多空间,同时使油品出口导向型国家或地区面临更大挑战,也增加了中国主要石油公司海外炼厂开拓市场的难度.美国能源自给率提高为其他石油消费国的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比2000年放慢1%左右,同时由于1999~2000年世界油价持续走高,节能和替代能源再度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估计2001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将下降。2001年,非欧佩克的石油供应量将增加,欧佩克将会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调整石油供应量,以使世界油价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预计2001年世界平均油价将在25美元/桶左右。我国石油需求增长率也会比2000年下降0.5%左右,大约为5%,在正常情况下,估计原油净进口量将达到6000万吨左右。原油加工量大约为2.15亿吨。国产成品油将满足大部分国内需求,有些油品特别是汽油供大于求,需要组织出口。LPG、燃料油、高品质航空煤油仍需进口,但净进口量有可能下降,我国成品油供需的地区和季节性不平衡仍将存在。政府将会运用燃油税等手段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持在一定的高位,并会进一步促进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