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4月30日北京商学院科研处和厦门大学历史系在首都联合举行纪念傅衣凌教授逝世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商学院的部分学者和国家文物局、国家教育部、光明日报的有关专家出席了座谈会.九十高龄的著名学者李文治教授给会议寄来了怀念傅衣凌教授的诗:学海文山万里程,盘涉艰苦勤奋争。学风严谨多创见,一代宗师永留名。他表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这次座谈会而遗憾.北京商学院院长王根铁教授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傅衣凌教…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本刊创始人傅衣凌教授诞辰 90周年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国明史学会联合举办“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 ,以纪念这位为明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前辈学人。本刊自今年第 4期开始 ,将陆续刊登在这次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我们愿以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献祭给傅衣凌教授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从创刊至今,出版了一百期。作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兴办的学术期刊,迎来了二十五岁生日。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壮大发展的二十五年,前辈学者在本刊留下了鸿篇巨制,现今驰骋史坛的少壮名家在本刊留下了成长的印痕。这一百期,承载了一段学术史,留下了可贵的群体记忆。1980年,在厦门大学举办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术研讨会前后,傅衣凌教授就酝酿筹办一份中国社会经济史期刊。当时对创办这份杂志是存在争议的。经过一年的沟通,才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曾鸣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顺利达成共识,并获得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和省…  相似文献   

4.
序 傅衣凌教授是我国当代知名的老一辈历史学家之一,他在史坛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论著宏富、影响深远。他的著作,如《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1944)、《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956)、《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1957)、《明清农村社会经济》(1961)、《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1982)等,启发和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国和日本、美国许多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学者。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发凡起例,反响不绝,由附庸而成大国,形成一个流派,对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年是傅衣凌教授治史五十周年,为了表示后学对他的衷心祝贺和崇高敬意,同时向海内外学术界全面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我从他已经出版的著作和尚待定稿问世的专著《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论明清时代的土地关系》之外的大量文稿中,选编了这部集子。所收文章共三十篇,起于一九三四年,止于一九八四年,定名为《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 傅衣凌教授对历史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这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以社会史和经济史相结合为特征,从考察社会结构的总前提出发,探求经  相似文献   

5.
1987年12月14—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厦门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北师大明清史研究所、广东经济史学会、深圳市社联、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市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共192人,提交论文129篇,其中外国及港澳地区学者的论文47篇。大会由组织委员会主任傅衣凌(厦门大学)致开幕词,韦庆远(中国人民大学)、李侃(中华书局)、章开源(华中师大)、滨岛敦俊(日本大阪大学)及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的领导人,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开幕式之后,采取分组报告和评议论文的方式,使全体代表都能各抒己见,畅所欲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重要奠基人傅衣凌教授诞辰100周年,学生们为了纪念傅衣凌教授的学术贡献,以及感戴他老人家的培育之恩,组织编辑了《相聚休休亭——傅衣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一书,由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元月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于1982年5月创刊,当年出版3期,刊物创办者为我国著名的社会经济史学家傅衣凌先生,他也是首任的刊物主编。自1985年起,杨国桢教授担任主编,一直至今。①刊物现已走过了30个春秋,为我国历史学重要领域之一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今天我们重读《发刊词》,颇能领略到30年前傅衣凌先生、杨国桢教授创办这份刊物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三年四月至次年一月,我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和中国教育部双方协定所派遣的长期研究员,就“中国明代土地制度研究”这一总课题,在中国的复旦、厦门、武汉、南京以及北京五所大学学习。其间,除荣幸受邀参加在昆明市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学术讨论会之外,还给我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市南开大学等学术机构的机会。关于这些活动的概况,记述于另稿《和中国史学界的十个月》中(载《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九二、史学三一,一九八五年)。本文所述,是为了把八三年九月在厦门大学度过的一个月间,本人与傅衣凌、杨国桢二先生为首的厦大历史研究所以及历史系的研究生们所进行的共同研究会的情况传告于诸位。同时本文能够作为战后给我们极大影响的厦门大学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现状报告,也是荣幸之至。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1月9—10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厦门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融合与创新:新中国史学研究七十年"为主题,回顾和总结新中国史学七十年发展历程,提倡跨学科研究与学术创新。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总结新中国史学七十年发展成就论坛中多篇文章回顾新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涉及近代史、经济史、社会  相似文献   

10.
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民信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序 傅衣凌教授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特别是傅教授把经济现象和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及现象联系起来,具有很宽广的研究视野。笔者在1980年夏天津的明清史学会上,曾谈起研究农村、农民“共同体”的必要性时,傅教授当场就表示同意,并谈了他自己对“乡族”的兴趣,这情景笔者至今记忆犹新。 本稿的主题是分析明清时代江南的“城隍庙”这一“宗教”及“信仰”现象,但实际上,这种宗教、信仰现象,和傅衣凌教授等先辈师长所开创的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特点和发展道路学术讨论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山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会议代表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广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师大、华东师大、河南师大、天津师大、河北师大、安徽师大、北京师院、昆明师院、上海师院、华南师院、中央民族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中国经济史专家、教授、学者,  相似文献   

12.
厦门大学的专门史(中国经济史)和中国古代史是全国第一批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两个专业点。长期以来,这两个专业相互渗透、结合,形成以社会史和经济史相结合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史学特色和教学科研联合实体。粉碎“四人帮”以后,作为厦门大学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也重新唤发了青春。1978年,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历史研究所;1980年,以台湾史研究室为主骨,建立了台湾研究所。1984年,建立人类学系和人类学研究所。1985年,又和中国海关学会联合,建立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在事业发展、单位细分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和发展社会经济史学的传统和学术优势,更好地培养人才,为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他们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开通、健全和发展专门史(中国经济史)和中国古代史联合实体的网络,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自己的特色。这里,仅就这一联合实体的近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主办,1950年6月5日至1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与会者50余人,来自十三个省、市二十三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提交论文共31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黄宗智付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不能发展的原因》的学术报告.会议集中就明清社会经济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诸如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历史特点、农业资本主义萌芽、明代流民运动的性质、明代海上贸易的性质、徽商的商业资本与佃仆制等,进行了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会议的部分论文汇集入《中国古代史论丛》第二辑,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代开始的一次革命,在改革开放的这次新革命中,《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杂志于1982诞生。这份杂志,是在经济史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傅衣凌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在厦门大学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诞生的。这份杂志的诞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扼要介绍了日本明代社会经济史的开拓者清水泰次先生的史学论著,也谈及傅衣凌先生等人对促进中日两国学术交流、推进明史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日本富山大学人文学部付教授访问了厦门大学,和历史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有关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就明清社会经济史感兴趣的问题举行了座谈。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四日至十九日,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会在泉州召开。会议就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对中外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海港的兴衰变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是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17.
简历.陈少晖,男,1962年11月出生,祖籍福建安溪.1980-1998年间,分别就读于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福建师大,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我国著名财政经济学家邓子基教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财政金融系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学科博士点经济史专业学科带头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经济史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人大财经委专家团成员、福建省劳动保障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传统中,厦门大学是极具特色的一方重镇,与中山大学的社会经济史传统并称双姝,但又各有特点,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共识。厦大的这个传统是傅衣凌先生开启的,而杨国桢先生则是其身后重要的承上启下者。关于东南数省的地理特征,民间有个说法,浙江和广东是"七山二水一分田",而福建更甚,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因此,研究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史,离不开对山区、沿海,甚至海洋的重视。傅衣凌先生特别重视山区的研究,他曾认为中国农业中  相似文献   

19.
著名史学家韩国磐先生生于己未年(1919)12月24日,卒于公元2003年8月6日。他生前历任厦门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主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历史学会会长;第四届福建省政协常委、第五届福建省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20.
1921年出生,福州人,1947年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现任厦门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顾问,福建省《资本论》研究会和经济学会顾问,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顾问。曾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1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