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志红 《魅力中国》2010,(17):256-257
教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解数学题,教会学生“数学地思维”。学数学,就要解数学题,数学解题学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对有关数学解题已有很多研究,但大多集中于具体的解题上,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非是通过传授获得的,而是通过培养而逐步发展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必须与数学知识教学以及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需要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帆 《发展》2009,(11):93-93
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学生也有类似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几十遍,数学成绩却得不到提高。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多个方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的“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例题只是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3.
刘微 《黑河学刊》2010,(5):116-116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教学生养成“读”、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讲”、“想”,广开思路、勤动手、会复习获得主动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玉林 《魅力中国》2010,(36):63-65
长期以来,我们数学教育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定理-例题-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机械式课堂教学,大多数同学走出课堂后便不知道学数学干什么。这主要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没有贯彻好“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所以只在乎学生“学”了多少,而没注意学生“做”了多少,这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个错觉,其实数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使自己的数学课更显魅力。  相似文献   

5.
王家玉 《魅力中国》2010,(20):269-269
构造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解题方法,广泛的应用于数学解题中。在某些问题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构造法.可以达到开拓思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对学生学好数学、提高解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构造函数、构造方程、构造复数、构造数列几个角度,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解证,说明构造法解题的类型以及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师加样 《发展》2009,(8):105-105
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和考验,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笔者就从教学目标之设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于淑芳 《魅力中国》2013,(11):185-185
在教育的大形势下,课改被提到了日程,我们怎样应对课改呢?面对新课改,要落实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地思维”,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理性精神,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丽 《魅力中国》2013,(10):167-167
怎样使学生爱上数学课?这是教学中的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学生爱上数学课的关键。可是低年级学生天性好玩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知识了解甚少,针对这一问题,怎样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现在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关于低年级数学新课的导人与兴趣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浅显体会。  相似文献   

9.
刘惠莲 《魅力中国》2010,(6):179-179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任焕林 《西部大开发》2011,(1):161-161,174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了读书能力,学生就能独立地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本中寻找和摄取大量的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算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实现由“教”向“不教”转化。  相似文献   

11.
何道明 《魅力中国》2013,(8):250-250
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人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  相似文献   

12.
“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两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和表达方式,但其内涵是相通的且密切相关。数学解题中,图形常是一种形象,直观的工具。借助于“形”的直观,常能活跃思想,找到解题的思路或迅速地求得题解。因而,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是优化解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常斐 《魅力中国》2010,(11):241-241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美的。因为数学是一门既真又美的学科,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独特的数学美。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擞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如形式结构的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内容的严谨美,语言、方法的简洁美,解题思路的创造美、奇异美,逻辑抽象美,应用美等。数学美不仅给人们以极大精神享受.而且给数学的发现、发展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鉴别、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能力,可变“苦学”为“乐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学生解综合题无从下手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综合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就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提高学生的解综合题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下面通过解综合题的六种思路与技巧,阐述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综合题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崔宗波 《魅力中国》2013,(10):192-192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相似文献   

17.
彭攀 《魅力中国》2010,(32):182-182
高中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但数学题浩如烟海千变万化,有些学生采用题海战术,但效果甚微,遇到新题或难题,还是一筹莫展。其实我们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就可以由不多的几个公式演化出千变万化的生动结论和解题技巧。具体的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整体思想,二是化归思想,三是归纳和猜想。学会了这些,就可以学会透过题目的表面去剖析题目内在的价值,弄清解题套路,做到“百战不殆”了。  相似文献   

18.
王荣斌 《魅力中国》2014,(16):211-212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阐明了数学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昵?下面是本人就这一方面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9.
陈森 《魅力中国》2013,(11):123-123
解题是数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检验知识、运用知识的基本形式。经常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恩,以求从解题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升思维品质。那么解题后要反思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张翠平 《魅力中国》2014,(4):196-196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的新特征。在初中数学教材中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例题和习题,它们所体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其蕴涵的数学思想却更显重要,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一、了解《数学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