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实践形式,探究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的现实基础、绩效状况并审视其一体化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域,利用构建的模型并对其旅游合作绩效水平与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是一个天然具备一体化合作现实基础的文化生态旅游区;河西五市间的旅游合作较好地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合作绩效水平相对较低,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还处在合作启动实施阶段。本文针对阻碍区域内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提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实践已随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蓬勃展开。本文介绍了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论述了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探讨了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因其综合贡献持续增长越来越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及当下时代背景推动其向跨界融合全域旅游的方向发展.本文以辽宁省为例,探讨以"旅游+"为原点,以"旅游+互联网"为平台界面,以"旅游+文化"为吸引力界面,以"旅游+新型城镇建设"旅游+金融"为内生动力界面,以宏观公共管理服务为保障,实现跨界融合全域大旅游的发展模式,将带动我国宏观产业结构调整及东北区域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盘锦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城市,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了融入"一带一路" 战略, 应实现旅游与大农林的跨界融合、 实现旅游与大交通的跨界融合、 实现旅游与大金融的跨界融合及实现旅游与大网络的跨界融合. 同时要依托战略, 转变观念; 区域协调, 资源共享; 彰显特色, 打造精品等, 将旅游和其他产业融合, 推进盘锦经济高速发展, 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旅游空间的连续性及区域文化的相似性奠定了中三角旅游合作的基础.随着中三角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旅游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区域旅游合作将更加深入,这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中三角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以旅游空间合作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中三角33个城市间旅游空间联系状态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中三角旅游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智慧旅游为区域旅游合作提出了新的合作理念、指明了新的合作途径,对有效促进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在智慧旅游大发展背景下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是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适合未来旅游业发展需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旅游可以优先进行旅游营销、旅游产品、旅游信息和旅游交通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中、越跨界旅游联合营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莲 《特区经济》2011,(3):153-154
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跨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联合营销对双方旅游市场成长态势的有效识别有助于增强跨界合作的有效性。中、越旅游联合营销既具有广阔前景,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跨界合作组织,成立旅游合作发展基金,加强中小旅游企业的准入,吸纳亚洲开发银行(ADB)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参与,是推进两国联合营销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旅游合作的障碍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学  李秀斌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8-141
文章分析了粤港澳的区域特殊性,剖析了该区域的旅游合作中存在的社会制度差异、“行政区经济”制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三大障碍;评述了该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得失。文章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的四个方面:统一区域发展观并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调整行政区划结构并创新旅游合作宏观协调机制;创新区域旅游合作的制度和环境,整合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开展旅游产业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有效的微观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构建嘉峪关、酒泉、哈密、吐鲁番区域旅游文化圈,实现区域经济和旅游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甘肃省委、省政府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决策部署,为加快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化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构建嘉峪关、酒泉、哈密、吐鲁番区域旅游文化圈,实现区域经济和旅游文  相似文献   

10.
辽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空间与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然而各个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情况却是各自为战,竞争多、合作少。文章基于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在对辽宁各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及地域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辽宁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问题,旨在为辽宁乡村区域旅游合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新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珠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是中国区域旅游发展较早,发展模式也较成功的区域。通过对珠三角区域与中部区域基本条件的介绍以及中部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及模式的分析,启示中部区域旅游合作应加强省区政府间的支持与合作;充分利用自身区域内的优势;形成品牌效应和改进营销方式;加强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以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思想已经广为接受,但什么是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合作的模式和策略有哪些,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辽宁为例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期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一路一带"战略给区域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加快旅游业跨界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连续8年来辽宁省的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呈现增长趋势,入境游给辽宁旅游带来的收益是很可观的,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辽宁旅行社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但星级饭店的数量近2年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旅游服务的质量。"一路一带"战略下为推进辽宁区域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区域旅游战略联盟;开展整合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发展智慧旅游,构建区域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在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富民  郑元同 《特区经济》2008,(10):167-168
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包含政府合作和企业合作的多层次合作体系。政府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公共产品。但是,由于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在提供区域旅游公共产品时,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和"斗鸡博弈",最终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和投资结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地方政府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罗富民 《改革与战略》2009,25(4):125-128
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文献,既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又忽略了实证检验和旅游经济的特性。根据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特性,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而实证结果也表明,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旅游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也刻不容缓.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打破地方局限性,突破行政和地域界限,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之路.在区域旅游的合作与发展中,区域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也是区域旅游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将在区域旅游的合作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区域各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中俄人文合作机制成效显著、 跨境旅游持续发酵;中韩人文合作机制稳步推进、 跨境旅游蓬勃发展;中蒙人文合作机制亟待推动、 跨境旅游有待开发;中日韩人文合作机制务实推进以及中俄蒙三国旅游交流日益加强.通过联合打造"东北亚旅游年"系列活动,传播独特人文资源更好地推进区域跨境旅游+人文交流合作,有助于各国在经贸、 教育、 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展开合作,加快东北亚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旅游区域一体化开发是近年来旅游区域合作的重要成果,是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全国范围内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兴起,辽宁省内各城市工业遗产旅游也已逐步展开,但开发的无序性阻碍了其更好更快的发展。文本在分析工业遗产旅游区域一体化开发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各区域政府协调合作、生态环境共同治理、强化旅游企业开发合作、共同做好营销宣传四个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辽宁省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任筱楠 《特区经济》2012,(4):128-130
区域旅游合作已是当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由于资源和文化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海南和澳门的旅游合作也逐渐成为探讨的热点。本文从文化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了琼澳旅游合作的基础和可行性,并指出了琼澳旅游合作存在的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以及相关文化产业三个方面阐述了琼澳旅游合作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