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冯慧泽 《中国经贸》2014,(10):132-132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模式,但由于P2P网贷处于互联网与金融等行业交叉领域,法律、政策监管等尚属空白,由此P2P网贷也潜伏着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诸多风险。本文主要从P2P网贷这一新生金融模式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模式模式特征及市场现状。最后分别从网贷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技术保障、法律完善及政策监管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微企业通过P2P网贷平台进行融资,具备信息效率优势、信用风险优势和融资便利优势。完善小微企业P2P网贷平台融资模式,促进小微企业与P2P网贷平台共同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小微企业和P2P网贷平台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第一家P2P网贷平台于2007年成立以来,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虽然国内P2P网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其中面临的风险依然严峻,特别是信用风险。文章主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分析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然后从投资者、P2P网贷平台以及监管者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于P2P网贷的信用风险综合度量,基于三重信任关系视角,选取借款人、平台和投资人三方面的影响因素指标,采取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专家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国内20家有代表性的P2P网贷平台进行信用风险度量和评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P2P网贷平台近年来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在为个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便利之外,由于我国监管不力以及个人征信体制建设的不完善,P2P网贷平台的异化问题较为严重,这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P2P网贷平台而言,在现行的《暂行办法》约束下,正确的定位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和行业的稳定与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P2P网贷平台从2006年5月开始起步,截至到2016年7月底,共有2 281家网贷平台运营.运营模式有纯线上、债权转让等.该平台存在流动性、信用性、操作性和法律性风险.加强管控要明确网络借贷的性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落实监管政策和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不断加强网络技术、投资人和网贷平台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确保P2P网贷平台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7.
施俊 《新财经》2013,(12):24-24
今年10月份以来,先后有32家网贷平台出现资金兑付、经营不菩等危机,以平均一天倒闭一家的速度席卷整个P2P(个人网贷)网贷行业,甚至出现福祥创投这种仅成立3天就携款跑路的网贷平台。截至笔者落笔之日,据统计,P2P网贷平台倒闭数量已达51家。而这一切,笔者相信还仅仅是开始。未来的一年中,还将有更多的平台发生类似的状况,因为更大的系统性风险还在持续形成中。  相似文献   

8.
近来,随着"借贷宝"、"人人贷"等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P2P网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到2016年2月,我国P2P网贷公司已多达3944家,几乎每天都会产生几家新的网贷公司,由此可见P2P网贷发展速度之快。然而在此同时,行业内接连发生的"跑路"、"诈骗"等事件值得我们去思考,目前这一平台的发展前景如何还不确定,但行业内法律规范不明确、监管不到位、参与人员信用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文章重在指出P2P网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加以分析,继而提出几点防控对策,以引导P2P网贷行业的有序发展,维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作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新兴产物,P2P网贷也迎来了自身的黄金发展时期。作为一种由传统金融模式衍生出来的全新投资模式,P2P具有很多传统模式不具备的优点,也迎来了发展挑战。本文根据P2P网贷行业当下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分析P2P网贷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风险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2P网贷逐渐成为一个飞速发展的产业,研究其市场结构对于各部门正确决策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对于市场结构的分析方法,分析了P2P网贷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表明P2P网贷行业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较低,属于低集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同时引入Salop圆形城市模型,分析得出该市场结构下P2P网贷企业目前的盈利能力偏低而且企业之间存在过度竞争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市场结构和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一种新的P2P网络借贷模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从2007年在国内兴起至今,P2P网络借贷已发展出不同的模式,改善了民间借贷困难的状况,但也一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分析P2P网络借贷的不同模式,以失败的网络借贷公司案例引出贷款人、借款人、经营者以及国家与社会四方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最后阐明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之一,近年来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以2009-2016年间CNKI数据库收录的P2P网络借贷研究的相关论文为数据源,借助SATI软件和Ucinet作为分析工具,从年发文量、学科分布、研究力量、高频关键词和共词矩阵共现网络等角度分析国内P2P网络借贷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P2P网络借贷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平台监管、风险研究、借贷交易行为研究等四大热点领域,研究实力不容小觑,建议相关机构和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推动我国P2P网络借贷更加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新疆玛纳斯县、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农村农户的实地调查,从社会学制度变迁角度,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控制问题。指出影响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三个关键因素:1.在农村初步构建起制度信任安排约束的信用工程。2.农村信用社对信贷员激励相容的内控机制设计。3.小额信贷额度控制和联保贷款风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企业净资产效应,信贷约束和过度放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隐藏类型和隐藏行动结合在同一模型框架中,研究了不完全信贷市场中企业净资产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解释了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和对大中企业过度放贷会同时出现的市场内生困境。本文强调中小企业面临的“不公平”融资条件并不意味着政府支持和补贴中小企业贷款一定可以提高信贷配置效率。虽然补贴可以减轻部分高能力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但同时也容易加重对低能力中小企业的过度放贷。适当的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中企业的过度借贷并改善信贷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特区经济》2011,(5):86-8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信贷的规模也是不断地得到扩大,而在这过程中,消费信贷的风险问题也逐渐地被暴露出来,其危害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消费借贷的发展。本文简单地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P2P网络借贷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而形成一种金融模式,它的出现给个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便利,是对当前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比分析中国和美、欧发展环境对P2P网贷的适合度,介绍我国P2P网贷的四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P2P网贷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钱金保 《南方经济》2015,33(11):53-69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尚没有研究从民间借贷角度探讨其作用和影响。本文基于P2P网贷数据考察货币政策在民间借贷市场的有效性。利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285家P2P平台的日交易数据,本文分析期间六次货币政策调整对于P2P网贷成交量和平均利率的影响。为确保结论稳健,本文同时使用面板数据和断点回归设计两种计量方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一)货币政策在P2P市场的作用有限,六次积极的货币政策调整中,能够显著地影响P2P市场利率和成交量均不超过两次;(二)利率政策和准备金率政策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差异。上述结论在不同模型设定和参数选择下均稳健。针对上述现象,本文从信贷市场分割的角度探讨了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借款人逾期行为是P2P网贷投资人面临的主要风险,而平台信息披露与信用评级是投资人能够直接获取的有效信息。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人人贷上已完成交易的借款标的数据,通过构建Probit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二者预测拟合度进而选择预测更准确的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借款人发生逾期行为的因素,并建立借款人逾期率的概率模型。帮助投资人根据此模型对借款人的逾期行为进行初步判断,从整体上减少资金回笼不利的局面,并提高网贷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促进网贷平台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how intensified competition in the Indian banking affects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through bank lending channel over the period 1997–2017.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deposit and loan market channels on bank’s credit growth.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two-step system-GMM reveal that a higher degree of market power weakens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the entire banking industry and across ownerships.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market power in the deposit and loan markets weakens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bank loan suppl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extend important policy measures that can strengthe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by reduc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anges in bank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20.
While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racial minorities and residents of distressed urban communities experience relatively greater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mortgage loans, there is little consensus on the causes of such lending pattern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nder profitabil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ir loans and loan dollars that are invested in Milwaukee’s central city and to racial minorities throughout the metropolitan area. Findings suggest that to understand broader industry-wide patterns, it is important to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nding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yield discriminatory lending patterns, and not solely on the income, credit rating, and other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pertaining to the risk and profitability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population groups and community areas. Policy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that will lead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nd more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urban credit availability or redlin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