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理财产品大体上可以按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一是按收益类型划分可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投资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投资者在到期日可收回本金,但不一定有投资收益。投资保本固定收益产品,投资者在到期日不仅可收回全部本金,还可以获得商业银行所保证的固定收益。投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不仅收益不确定,而且,投资者还可能损  相似文献   

2.
结构类理财产品是银行根据风险分散的原则,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规避风险,为更好地达到投资目的而设计的理财产品。其风险度介于股票、基金和定期存款之间。结构类理财产品根据投资者获取本金和收益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三种。  相似文献   

3.
细看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过程中,银行只是接受投资者的授权管理资金,其投资风险与收益一样,需由投资者独自或投资者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一般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将其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3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有新股申购类、银信合作、QDII、结构型产品等。各类产品细比较保本固定收益与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相似文献   

4.
《大众理财顾问》2012,(4):20-21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67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1723款个人理财产品,较1月增加314款。其中,63家中资银行发行1702款。当月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959款。其中,保证收益型515款,保本浮动收益型271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1173款,见表1。  相似文献   

5.
自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问世以来,对其的法律属性并未予以明确,资管新规颁布前,学界对其法律属性的界定主要是基于对保本、非保本理财的分类而进行的,资管新规颁布后保本理财不再属于银行理财范畴,在过渡期内明确理财产品的法律属性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从监管当局对理财产品的定义及分类入手,对学界持有的委托代理关系说、信托关系说、合同关系说进行评析,并结合法院判例,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属性界定为"由委托代理合同、信托合同、行纪合同的部分特征耦合而成的委托合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投资管理》2014,(4):46-46
看什么? 1.产品类型。要读懂产品说明书,最要紧的是辩明产品的类型。目前市场上,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大体可以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大类型。若再进行细分,还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保收益型产品.以及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7.
数字 资讯     
《现代商业银行》2013,(6):11-11
2012年银行业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 银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共发行理财产品32152款,理财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从产品销售渠道来看,一般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占整体余额的62%,机构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分别占32%和6%;从产品收益类型来看,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分别占整体余额的10%、20%和70%;  相似文献   

8.
新年的保本理财产品,除了延续一贯的保本稳健的特征外,其预期收益和非保本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相比,并不逊色。其中,部分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达到12.5%,  相似文献   

9.
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新发产品数量已达万款,较2009年同比涨幅增长约70%。2011年,发售需求和理财需求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发售数量的大幅增长,粗略估计发售数量全年将达1.5万款左右。股票类理财产品中保本类产品的数量最高,为62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数量位居其次,为54款;其余为保息  相似文献   

10.
《大众理财顾问》2012,(10):22-23
8月,境内新发行2525款个人理财产品,较7月增加40款。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25天,环比增加4天;平均预期收益为4.15%,环比再度下降20个基点。新发产品特征发行银行分布当月,91家银行在境内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具体分布见表1。新发产品市场分布8月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25天,平均预期收益为4.15%。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发行1092款,市场占下滑至43.25%。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454款,市场占比上升至17.98%。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1537款,依然是最主要的产品收益类型。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534款。  相似文献   

11.
《大众理财顾问》2013,(2):18-19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2月,87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2888款个人理财产品。新发产品特征当月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26天,平均预期收益为4.43%,各类银行发行数量见表1。新发产品市场分布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发行1276款,外币债券类产品发行93款,结构性产品发行80款,信贷产品发行量发行5款,包含组合类和未公布投向的其他类产品发行1420款。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518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2019款,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351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2771款,外币理财产品发行117款。  相似文献   

12.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统计,2013年6月,全国104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965款零售理财产品,其中普通类产品为2836款,同比增长26.4%,环比下降4.8%;结构类产品为129款,同比下降5.8%,环比下降9.2%.参见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 6月,除保息浮动和保息固定收益类产品外,其余类型产品的数量较5月均有所下降.保息浮动和保息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数量分别为28款和228款,占比为0.9%和7.7%.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发售2060款,占比69.5%,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数量为649款,占比21.9%.  相似文献   

13.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统计,2013年3月份,全国93家商业银行共发行3012款零售理财产品,其中普通类产品为2926款,同比增长37.5%,环比上升33.9%;结构类产品为86款,同比下降14%.(见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 3月,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数量较2月有所增长,占比为20.9%,较2月上升0.7%;保息固定收益类产品较2月下降0.5%,保息浮动收益型和保息固定收益型产品的占比分别为0.2%和7.8%.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未见变化,为71.1%,但产品数量较2月增加526款.(见图2)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会财会》2014,(2):46-46
正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并非稳赚不赔。特别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未来收益将由投资对象的市场表现来决定,因此,其中蕴含的投资风险应引起投资者的注意。然而,许多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标明的风险等  相似文献   

15.
《大众理财顾问》2012,(12):20-21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0月,80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2128款个人理财产品. 新发产品特征 10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27天,平均预期收益为4.20%.各类银行发行数量见表1. 新发产品市场分布 10月,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发行903款,外币债券类产品发行91款,结构性产品发行108款,信贷产品发行量发行2款,其他类产品发行1014款.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350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1404款,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374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2008款,外币理财产品发行120款.其中美元理财理财产品37款,澳元理财产品发行了30款,欧元理财产品发行了19款,其他外币产品发行量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会财会》2011,(11):45-45
一般而言,银行理财品分为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等几类。保证收益型产品风险小,一般都能实现其承诺的预期收益率;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风险略高,它除了不保证投资者一定能获得预期收益率外  相似文献   

17.
李要深 《金融博览》2009,(22):49-50
理财产品发行回落,外币产品受冷落 2009年10月,银行理财产品共计发行493款(见图1),相对9月份703款的发行数下降明显。其中保证收益产品有132款,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有36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有325款。但整个市场仍然是以稳健为主流,因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中大部分是信贷类产品,就目前情况来看基本上到期都能实现预期收益。市场在稳健的同时也偏向保守,这点从期限上可以看出来,1-3个月投资期限的产品目前最为普遍,10月份此类产品的市场占比为30%,超过其他各期限(见图2)。  相似文献   

18.
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商业银行总发行量明显提高。从币种来看,人民币产品依然为主流产品,增幅高于外币;从期限来看,短期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从投资方向来看,混合类产品成为市场主导;从收益类别来看,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同比大幅增长;从发行银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救市财政政策和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和实施,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企稳回升。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已逐步回归“规避高风险,博取高收益”的正常轨迹,主要表现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多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0.
《大众理财顾问》2008,(6):19-20
5月,银行理财产品遭遇监管风暴,几乎所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都踪迹难觅,取而代之的是保本产品大行其道.加之去年同期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投资于证券市场的非保本产品出现大面积本金亏损,银行理财产品又重新回到保本增值的产品理念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