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角度,探析了梁山武术的起源、文化表现形态、主要特征、历史文化价值和存续状态,提出了发掘、保护和传承的见解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武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东方古老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健身、竞技、表演和欣赏价值.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新市区初中学生的调查,了解该区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武术的态度,为今后该区武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自古就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流传着河北梆子、武术等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强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内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但是目前河北省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保护措施。本文试图探寻一条符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道路。  相似文献   

4.
花山文化是壮族先民骆越族群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现代表征,是基于花山岩画延伸出来的综合文化体系,具有优势较为明显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和相关人才资源。花山文化遗产在产业化的开发保护中面临着文化资源整合重组不够、"大花山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创意产业链尚未形成等挑战,需要从"大花山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创意产业链等方面打造"三维一体"的花山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体系。花山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保护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文化遗产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产业资源和市场供给的多元性,也规制了其产业绩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地名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北京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要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急需建立适合北京城市的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本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使用年代、历史文化意义、感知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再进行细化。根据评估结果对地名进行分级,以确定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7.
郝晓蔚  张伟  杨希  赵卫利 《价值工程》2014,(30):266-26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高校有序展开。本文就高校开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背景及其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性依据,在对相关政策及文献梳理的前提下,以探寻黄河文化遗产的构成为出发点,通过对概念认识、构成原则和构成体系的解析,围绕黄河水利资源的特性,初步建立起黄河文化遗产构成的研究框架.经过分析,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体系应包括水工遗存、各类伴生遗存、历史街区村镇,以及相关联的环境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同时,近代以来兴建的黄河水工设施,凡具有文化代表性和突出价值的,也属于黄河文化遗产的构成元素.最后,本研究还提出了理顺机构、明确权责等相关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春英 《价值工程》2011,30(24):294-295
媒体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提高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媒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实际上是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对体育文化多元化的有力补充。但媒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由于媒体性质和追求经济利益等因素将会导致公众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分析、评价能力的下降与偏颇、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物质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在长久历史发展中所沉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粹。然而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城市进程,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形态开发给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的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文创产业价值形成价值评估体系,将相关物质文化遗产划分等级,探索相对应的保护利用模式和具体有效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沈阳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遗产概念的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探索一种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迄今已设立了15个。在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特点分析基础上,对文化生态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以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从民族历史文化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间的整体性保护以及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三个层面,对整体性保护的内涵与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各国已引起广泛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熟潮.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初始宗旨--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实践并不完善,其中显著问题便是非物质文化保护严重缺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关系,认为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完善应重视研究非物质文化对于城市历史环境的精神意义,并从管理体制方面和非物质遗产保护方式表达方面探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落实2 01 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近日农业部部署开展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对潜在的农业文化遗产开展普查,准确掌握全国农业生产系统分布状况和濒危程度,为国家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基本情况、编制农业文化保护规划、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奠定基础。农业部从201 2年开始分三批认定了6 2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填补了我国遗产保护领域的空白,有力地带动了遗  相似文献   

15.
中东铁路是我国少有的大尺度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的突出代表,具有空间分布完整、历史演化连续、文化内容多样和遗产价值典型等特征.通过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综合价值、各段落及主要节点工业遗产分布特征的分析,从法律机制、规划管理、区域合作和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等方面探讨跨区域、大尺度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为解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现实困境,促进遗产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2004年5月成立了桐乡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以来,桐乡市开展了本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普查、保护工作。通过多次收集和整理,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充分展示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状况和保护成果,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筹资50万元,于今年年初开始筹建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展览馆设在桐乡市文化馆内,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工厂、建筑群、矿山等物质性遗存为主,传统工业时期的工业遗存尤其是大量赋存的非物质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和效果都不容乐观.文章认为,建构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工业遗产挖掘、认定,建立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得到保护,在现有的2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部分.文章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特征、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老城厢地区的道路街巷传统地名为例,从地名的产生时间、命名特征及演变、保存及消失状况等基本特征分析入手,借鉴联合国及我国所公布的关于认定地名文化遗产的标准及原则,从历史悠久程度、持续使用时间及文化的独特性三个方面探析该类地名文化遗产的评价体系,以确定保护内容,并据此建立保护框架,为推进关于地名文化遗产的认定以及保护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加强建党建国历史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和当代重要建设成果的保护传承,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名城保护传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将新中国时期的工业遗产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外延拓展的重要对象,将其保护传承有机纳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两办意见”题中应有之义,契合高质量城乡建设工作方向。从背景和对象、工作基础、价值和名录、保护传承举措四个方面初步探讨“新中国城市型工业遗产”的特点及其保护传承框架构建思路,以期为建设更加全面、系统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朱会华  潘灯 《企业导报》2012,(10):268-269
民族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但是因政策法规不健全、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保护更是匮乏。本文拟以广西容县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在民族地区开展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