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客户的竞争,尤其是对中高端客户的争夺。个人高端客户是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效益的主要增长点。“二八定律”揭示了一个客户贡献度的统计规律。以广东省分行为例,存款余额20万元以上的VIP客户数量仅占0.98%,但其客户资产余额贡献度达到41.15%,存款贡献度更达43.98%,个人中高端客户人均存款是普通个人客户的79倍。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能力如何,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个人高端客户是当今乃至未来中国银行业竞争的焦点,无论是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把主要资源放在为个人高端客户服务上。  相似文献   

2.
李艳 《银行家》2006,(6):58-60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内需政策拉动、个人财富提升,零售银行业务的市场基础越来越广阔,多数内资银行都已提出要将零售银行业务确定为今后大力发展的重点业务领域。但实际现状是,目前内资银行的零售银行服务水平尚处于“开发产品”、“铺设渠道”的起步阶段,而外资银行大都已进入“客户体验”阶段,能够提供给客户个性  相似文献   

3.
于洋 《银行家》2007,(7):50-51
就私人银行业务的传统来说,欧洲私人银行业务做得最强,因为经过了几百年财富的传承积累,这些地区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时间也比较早。目前这些欧洲银行通常在香港或者新加坡设立分部,并建立一个团队,到中国来做客户,并且对客户有着严格的挑选机制。外资银行在华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另一种模式就是通过设立  相似文献   

4.
冯大卫  王颐 《新金融》2005,(3):37-39
到2013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将更快增长,对公银行业务在全行业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绝对份额降到一半。这为外资银行争夺中国最有利可图的富裕客户群、进占中国市场提供了绝佳机会。外资银行要抢占国内富裕客户市场,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恐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由于中国目前多数金融产品市场还未对外资开放,因此只有通过与本土金融机构合作才能先期进入,提前进行适应,获得成功所必备的业务技能。信用卡产品最能体现合作互利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国内的外资银行大都以对公的大宗业务为主,而近日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针对个人客户推出了新版个人网上银行服务。法兴银行大力推广个人银行业务的初衷是什么?个人银行业务在法兴银行的发展战略中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6.
个人银行业务渐露峥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会斌 《银行家》2005,(1):44-48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把企业客户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以往个人银行业务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中不仅起步晚,个人客户所受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及规模大、实力强的公司客户。然而这一切在本世纪初悄悄发生了改变,直观上的改变是不论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纷纷加大对个人银行业务的重视程度,产品翻新、服务升级,各类理财中心层出不穷。在这一系列"新气象"的背后,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利益驱动的问题,这个利益驱动在于个人银行业务利润高,风险分散,更在于国内银行已经意识到个人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发展此项业务是国内银行业参与国际化金融竞争的需要。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发展个人银行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现有的经营机制下怎样与机制灵活的股份制银行、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展开竞争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2日,渣打、汇丰、花旗和东亚四家外资银行在中国正式以法人银行的身份亮相。这意味着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全面升级。就在此前的3月28日,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两地正式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成为首家推出顶级高端个人服务的中资银行。在外资银行获得全面开放的节点,我们无法确认中国银行的这一举动,是长久酝酿之后的坚实发力,还是概念先行、迫于竞争压力的被动应战;我们清楚的是,私人银行业务作为银行超额利润的来源,已成为中、外资银行竞相争夺的“利器”。  相似文献   

8.
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私人银行业务以财富管理为核心,是个人金融业务的高级形式,也是商业银行资源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该业务正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将重点开展的业务,也将是内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面对竞争激烈的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工商银行必须在打造中国第一零售银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竞争实力,争抢个人高端客户,在私人银行业务上做大做强.本课题即在私人银行业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现状及工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开展情况,对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策略进行粗浅探讨,以期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后,外资银行将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众家银行也在苦练内功,加紧备战,银行业务与服务充分竞争的“战国时代”即将来临。作为银行业务竞争的“桥头堡”,银行卡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无论是外资银行,还是内资银行,都不约而同地将竞争目标锁定在“贷记卡”这个业务品种上。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四家外资大陆法人银行汇丰(中国)、渣打(中国)、东亚(中国)、花旗(中国)正式开业,成为首批在华获准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客户等限制。至此,从个人理财、财富管理到私人银行业务,中外资银行开始一同分享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相似文献   

11.
论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拓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把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作为其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银行业务过程中必须清除“三个误区“,进而加快其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资银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营业网点数量、企业文化、人民币业务。首先是营业网点数量优势。中资银行由于根植于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发达的国内经营网点,这是外资银行短期内无法实现的。其次是企业文化优势。中资银行有着深厚的本地文化背景,拥有许多传统优势,为居民所熟悉、信赖,而居民对外资银行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13.
杜娟 《中国信用卡》2010,(11):33-35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走进了国内个人金融消费者的视野。作为2007年最早一批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之一,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是目前拥有网点最多、地域覆盖范围最广的外资银行。汇丰(中国)在内地个人零售市场上的主要业务有哪些?个人客户在汇丰(中国)可以享受到哪些高品质的服务?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长丁国良。  相似文献   

14.
大力拓展个人中间业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完善功能、提高竞争能力的需要,是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入世后金融市场开放的迫切需要。VISA国际组织亚太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熊安平曾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首先发展的将会是个人银行业务,而这一领域恰恰是我们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可见国外银行已将中间业务作为进入中国市场后争夺的主要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个人信贷业务的拓展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现代金融》2002,(3):19-19
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客户、优良客户少,形成了银行业务“吃不饱”、信贷资金闲置的状况,而个人信贷业务却蕴藏着较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扬长补短,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有个人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16.
周枞 《银行家》2005,(7):36-39
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个人银行业务正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中的“制高点”。在这场“白热化”的竞争当中,中国建设银行的个人业务在经过三次质的飞跃之后,“以理财为主线,以客户为中心,坚持精品战略,加强创新,联动营销,锻造素质,全面深化服务,提升经营能力,建设个人精品银行,稳步提高个人银行业务对全行的利润贡献”的发展思路渐渐清晰起来。目前,建设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已经拥有庞大稳定的客户群体,构筑了全行负债业务的半壁江山,对全行的利润贡献度也在稳步上升。而随着2006年人民币业务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的临近,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将越演越烈,作为中国建设银行个人金融部的总经理,许会斌伴随着建行的个人业务一路走来,自然感触颇深,如今面临着新的挑战,他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2日,渣打、汇丰、花旗和东亚四家外资银行在中国正式以法人银行的身份亮相。这意味着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全面升级。就在此前的5月28日,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两地正式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成为首家推出顶级高端个人服务的中资银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管理体制和制度上的障碍。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对中国银行业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原因就在于,和其他业务不同,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面更广,客观上要求为客户提供银行、保险、税务、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电脑》2008,(11):90-90
中国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近日在北京开业。该行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定位于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客户,主要为其提供个人、家族及旗下企业的金融、非金融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所谓零售银行业务,是相对于公司业务而言的,与目前国内各行“个人银行业务”、“私人金融业务”的内涵一样,涵盖了包括个人储蓄存款、零售贷款、银行卡及个人理财在内的所有银行面向个人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近年来,中国零售银行业务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现象一:零售业务走向前台长期以来,在我国商业银行内,公司业务一枝独秀,零售银行业务不过是若有若无的陪衬。然而,进入21世纪,无论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偏安一隅的零售银行业务。2002年年底,工行行长姜建清明确指出,以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的个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