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日本有家味精公司的新产品销量太少,总经理发动全体员工想办法。一位清洁女工回家烧菜时,发现他们生产的味精由于瓶口的眼儿太小,味精很难倒出来,便用锥子扎了几下,味精顺利地流了出来。第二天,当她把这个发现汇报后,总经理决定立即进行改进,结果销量大增。这位女工因此获得了总经理颁发的一笔巨额奖金。这位女工获得的是发明奖?革新奖?创造奖?显然都不是。她的可贵之处就是动了脑筋,或者说是动了一般人不爱动,甚至不屑于动的脑筋。员工即人,是人就有思  相似文献   

2.
《企业世界》2004,(6):12-13
新近获悉,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敬德获得了浙江省创业企业家殊荣。金敬德这位睿智而有远见的硬汉子,他出任“仙药”掌门人十七年期间,以企业发展为己任,带领全体员工,不断深化企业改革,不断地推进管理变革,促进企业长足发展。他任职十七年,打造了一个崭新的“仙药”。他的创业事迹富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
邓晓燕 《新前程》2006,(10):1-1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失恋的人在公园哭泣。这时,一位哲学家走来轻声地问她说:“你怎么啦?为何哭得如此伤心?”失恋的人回答说:“呜……我好难过,为何他要离我而去?”不料这位哲学家却哈哈大笑,并说:“你真笨。”  相似文献   

4.
《中外企业文化》2009,(3):50-53
当今企业与员工的维系组带远远不是一纸合同那么简单。现在欧美国家的一些中小公司乃至大公司,企业与员工维系的纽带更多的是靠“心灵契约”。比如,北欧的很多国家的小企业可能与员工之间并没有合同,也没有一定要说明你该如何上班、如何获得保险等福利、何时发薪。因为大家都会按照一个企业应该给员工的福利给,不用担心苛扣。如果一个员工已经对老板心存疑虑,离开是迟早的事,一纸合同是束缚不位的。逸时,企业与员工维系的纽带更多的是一种软性的、心灵层次的,东西。 对此,作为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的老总,他们站在企业文化实践的前沿,有什么体会跟我们分享?本期“文化大家谈”栏目邀请了生命人寿河南分公司总经理范中刚、长城人寿河北分公司总经理范少国、国华人寿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牛兴源三位嘉宾,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蔡毅 《企业文化》2012,(12):79-82
有这样一段对话,员工甲:“早就知道按这样的设计加工,两个零件的对接肯定出问题。”员工乙:“那你为什么不告诉领导呢?”员工甲:“他们能听吗?再说了,出了问题,有他们顶着,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位员工拿着企业的工资,说着如此不咸不淡的话,着实令人气愤。但在感慨于职工对企业的责任与忠诚缺乏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管理到底要...  相似文献   

6.
刘红霞 《人力资源》2005,(12):76-78
一位员工被末位淘汰后。要求零底薪留在公司;另一位员工在公司“三起三落”后。仍然对公司高度认可并充满信心;还有一位员工已经决定离职了,但是面对朝夕相处的老总,却始终开不了口……那么。究竟这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又是怎样的一个团队?企业老总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够将员工的心拴得死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冀光。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可谓天下闻名,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  相似文献   

8.
蕊冰 《上海质量》2007,(3):13-16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管理也全球化。追求卓越绩效取得成功,有一个标志,在美国表现为获得波多里奇质量奖“波奖”,在中国是获得“全国质量奖”。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实施,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举办了“世界级卓越企业高层论坛”。先后任美国波音公司军用飞机和导弹系统空中运输机及空中加油机部门总经理和美国波音公司航空支持事业部总裁并带领这两个重要组织获美国“波奖”的大卫&#183;斯帕恩先生,担任论坛的演讲人。先后任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和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并带领两家公司获“全国质量奖”的徐龙先生等,担任论坛的特邀演讲嘉宾,在上海电力公司专场作了演讲。  相似文献   

9.
开场白一个真实的故事,胜过一打枯燥的说教。“说真的”,就是给您开辟一个讲故事、听故事的小栏目。企业里,天天都在生产故事,许多企业已把这些故事视为珍宝。为什么?因为故事中有人物,有矛盾,有情节,有细节,有人的身影、人的足音、人的心声、人的情感,更有人的品格、操守与志向,因而也更有那些抽象词汇无法比拟的感染力。众多活生生的故事,汇集在一起,就是一部企业的《史记》;交到员工的手里,就是一本最适用的企业文化教科书;展示给世人,就是任何广告也描绘不出来的企业形象。栏目刚办,热诚希望您不吝赐稿。大家都来“说真的”,还愁听众不叫好?  相似文献   

10.
王颖  四海 《英才》2007,(5):76-77
田中孝明坐在桌子的中央,周围七八个中国员工七嘴八舌,“你家里几口人?”“你孩子几岁了?”“你有哪些爱好?”……一连串涉及隐私的话题让这位东芝公司新任中国区总裁有些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11.
黄蜂与蚂蚁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之名,可谓天下尽知。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更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而且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样,成功企业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最大程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用人性化的经营,调动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有些企业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诺基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广告上说:“科技以人为本”。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文化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由此可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那么,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昵?本期《保险文化大家谈》栏目邀请了新华保险吉林分公司总经理范国举,民生人寿湖南分公司总经理汪明芳两位嘉宾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报载,北京麦当劳总经理赖林胜到下属的餐厅检查工作,他看到一位员工在收拾顾客的餐桌时只擦干净桌子就离开时说:“要是你能顺手将桌子腿也擦一下就更好了。”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这位员工服务上是有“缺点”的。而麦当劳则称这种“缺点”为“机会点”,内含着“你有机会干得更好”之意。 其实,缺点不仅是“机会点”,也是“商机点”。试看几例“改缺点生财术”:我们中国的陶器口杯曾在西欧独领风骚,可是好景不长,这一市场很快被日本人夺去了大半江山。原来,日本人在刻意研究中国陶器口杯时发现了一个缺陷,就是中国出品的平口杯对西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叫什么一位害羞的男生,相中一位相貌姣姣的女子。羞涩的他每天偷偷地观察她的生活,终于发现一个规律———她每星期某日必在某一面店吃面。他觉得时机已成熟,这日他在面店等她。待她进店坐定,他鼓足勇气,大步向前问她的名字:“小姐,你叫什么?”那小姐睁大眼睛,说:“我叫牛肉面”。醉汉两个醉汉在铁轨上走,一个抱怨道:“这楼梯怎么没个完。”另一个哼了一声,说:“它的扶手还那么低。”一把椅子女秘书正坐在总经理腿上的时候,总经理太太突然出现在门口,总经理立刻严厉地对女秘书说:“总之,无论多么困难,一个公司也不能只有…  相似文献   

15.
你我或许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你不满意是吗?打电话去我们的顾客服务部好了……”好不容易你这位顾客找到了这家企业的“顾客服务部”,结果你得到了“服务”吗?没有,因为在那家传统企业里,只有一个办公室门口的牌子叫“顾客服务部”,却并无具体的顾客服务系统。这是我们不少企业的顾客服务写照。有一个统计数字,在生意现场如能立即解决一位抱怨顾客的问题,95%的机会这个人会再回来继续成为你的顾客。反之,你不但永远失去了这位顾客,你可能同时也失去了另外的八到十位顾客,因为一位不满意的顾客,根据调查显示他将会把他的不满…  相似文献   

16.
李源 《中国新时代》2004,(12):92-94
李春晖是个非常“华远”的人,律己、有责任心、计划性强……这些华远集团员工手册中的词语,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工作中的李春晖。也许是工作性质使然,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在华远工作了10年的李春晖,不论是做事风格,还是待人接物都或多或少贴上了“华远”的标签。而同时,作为华远集团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一位身处高层的职业女性,李春晖又有着她非常个性的职业特点:她活跃、敏锐、要求完美,对工作尽心尽责。李春晖始终相信,她的成长之路是典型“华远”式的成长之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到今天的人力资源总监,…  相似文献   

17.
“某公司代理的XX、XX等新款文胸?美体内衣,让女性一穿就变,塑造由内而外的自信与美丽。送员工有新意、实用、够品味,是企业发福利、奖先进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陈嘉良是联邦快递的第一位华人总经理,也是这家美国公司的第一位华人副总裁,他在联邦快递十几年的奋斗中创下了好几个第一,在一次联邦快递公司中国员工的调查中,许多员工把陈嘉良的名字列入了自己“最崇拜的人”一栏,他成功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但他自己却说:“我其实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那么,他的魅力来自哪里?他有什么成功的诀窍?  相似文献   

19.
在某乡镇龙头企业的会议室里,每逢双周五下午,都要开一个同样命题的会议,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汇报研讨会。会议由总经理主持,车间主任、行政主任、行政主要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开始直插主题。总经理:“对找出的问题解决了多少?又发现了那些问题,准备怎么解决?”。接下来,与会者完全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进行发言。企业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才会发展和进步。因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管理者应尽职责。管理者能否尽到这个职责,在这个会议场全将得到最有说服力印证。作为管理者,如果你总不能发现问题,或解决问…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激励机制关乎发展,但什么才是最好的激励方式?加薪?或者提供更多提升机会?韦飚的理解却是服务于员工。酒店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他坚信一个真理:“有让人满意的员工。才会有让人满意的服务;有让人满意的服务。才有所谓的星级酒店。”[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