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商业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价值早已超越有形资产,无形资源的重要性早已超越有形资源。品牌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的竞争之本,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无形比有形更重要,软件比硬件更强大.张瑞敏说,企业现存的最大弊病,是从各级领导一直到下边有形的东西太多、而无形的太少.他总结海尔成就时说,海尔十几年的成就首先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在于无形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无形比有形更重要,软件比硬件更强大。张瑞敏说,企业现存的最大弊病,是从各级领导一直到下边有形的东西太多、而无形的太少。他总结海尔成就时说,海尔十几年的成就首先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在于无形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是品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创新、优质、科技、诚信、和谐,是波司登对"名牌"的理解与认识.也是波司登特有的品牌文化波司登相信,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把文化财富转化为企业竞争的资本,是品牌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源优势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竞争对手可以很快拥有实物和资金等有形资源,但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优势却是很难超越的。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其无形资源价值一般要超过有形资源的价值,甚至是有形资源价值的数倍。成为这些企业进行技术贸易及占领国际市场和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武器。同时。随着经济网络化、知识化的发展,物质生产、货物配送所创造的价值不断降低,一些企业便将自己的核心业务逐渐转向研究与开发、品牌经营、资产重组、产权经营等价值增值高、利润高的业务领域,而将那些需要大量有形资源和重复性劳动的物质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业务外包或委托出去,交给那些专业化公司完成。重视企业无形资源的开发、运用与管理,已经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6.
蒋磊 《企业研究》2003,(3):39-40
知识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则在知识经济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开始从传统的有形产品竞争转向无形的技术、知识型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开始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对于企业而言,这便意味着品牌。历数全球知名企业,无不是以品牌资产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手段,通过广泛的联合、购并,实现资源的整合,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以无形驾驭有形,以知识驾驭资本,这是品牌经营的最高境界,也是企业经营的最高修炼。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则在知识经济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开始从传统的有形产品竞争转向无形的技术、知识型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开始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和认识。 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整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与竞争相伴而行的.在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今天,竞争已经不啻停留在产品、技术、服务、管理、人才、品牌、文化等方面,一切都需要以一种有形的模式存在或出现,企业要力求把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资源都整合在一个商业模式中,并赋予这个商业模式以特殊的生命力,依靠这个独特的商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合内化外,参与市场的角逐.由此可见,建立牢固而现实的商业模式已经是尤其重要和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吕永红 《企业经济》2003,(10):124-125
知识经济是指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它是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泛指当今世界上一种新类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知本”时代,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的实质就是高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能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从有形产品转向无形的技术、知识、信息形式的竞争,而此时企业的导向也已经转变为人力资源导向,人力资源已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价值的最重要驱动者,在过去,是财务资本决定企业的价值,而如今,衡量企业的价值,最…  相似文献   

11.
齐艳民  邹彧 《企业研究》2003,(11S):24-26
我们正处在激烈的竞争时代。经济全球化、技术同一化、组织模式趋同的现实,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形”物质力量变得相对脆弱,而那些无法触摸到的“无形”力量却在日益强化。未来的竞争越来越上升为文化力的竞争。在员工队伍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为企业赢得未来,是一个既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资源观。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资源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资源即企业的生产力要素,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企业的现金流量、负债能力等财力资源,原材料、厂房设施、机械设备等物力资源,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岗位工人等人力资源,应用、开发和储备的技术资源等。无形资源包括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企业的信用、商标、品牌、管理模式等等。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总和,构成了企…  相似文献   

13.
酒店品牌的三道光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酒店管理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品牌的价值。成功的品牌将无形的服务变成了有形的体验,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大为提高。从万豪到希尔顿、香格里拉等世界级著名酒店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品牌的威力,更能从这些酒店业巨子实施品牌战略中得到教益。  相似文献   

14.
肖军 《上海房地》2012,(10):35-36
房地产企业的三要素是土地、资金和人才。如果说土地和资金主要体现和落实于项目的话,那么人才则更多关乎于企业的能力。房地产企业运作的有形成果是实现工程、市场、财务等目标,而无形成果则是企业出人才、出品牌、出机制、出文化。有形成果可以视为项目发展的指标,无形成果则主要体现出企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品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消费者依赖品牌来辨别、选择产品和服务,依靠品牌表现自身的口味、价值和情感取向。制造商和服务商则通过品牌来传达产品质量、情感价值及其取向,以赢得顾客忠诚和随之而来的长足发展。对企业而言,最具价值的是品牌。本文从海尔品牌振兴之路入手,分析海尔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及自身文化的管理模式,以树状图结构重点探讨了海尔的基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从海尔管理模式中得到启示: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信誉、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无形驾驭有形,以知识驾驭资本,这是品牌经营的最高境界,也是企业经营的最高修炼。  相似文献   

16.
实施品牌战略 不断开拓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是企业实力、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品牌商标的无形资产可以变成有形的财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市场体制的建立,我国已进人品牌竞争的时代,创品牌、树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已成为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品牌形象是传播中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企业在营销活动渴望建立的,受形象感知主体主观感受及感知方式、感知前景等影响,而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联想性的集合体,品牌形象是一种资产。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品牌形象内容主要包括有形的内容(名称、包装等视觉识别)和无形的内容(理念识别)。品牌形象的有形内容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功能性满足与品牌形象紧紧联系起来,使人们一接触品牌,便可以马上将其功能性特征与品牌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感性的认识。品牌形象的无形内容主要指品牌的独特魅力,是营销者赋予品牌的,并为消费者感知、接受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无形高于有形,无形统治有形,最终无形化为有形,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是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和企业经济的"灵魂"所在.从抓品牌人手,目前已成为搞活企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举措.这里,一方面是品牌创建、提升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品牌经营、扩张问题.从长远看,如何做好品牌经营与扩张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总结国内外品牌发展的实践,下列一些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生产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本,如厂房、机器、设备、人员、资本、原材料等.有些资本是无形的,但对推动企业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指"道".能壮大企业的"道"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工作作风、企业能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等.人们往往看到的是有形的资产,而无形的资本却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重视企业无形资本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已转向知识的竞争.转向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集团不仅仅是企业有形资源的简单合并,更重要的是以企业文化为中心的无形资源的优化组合。但由于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历史、经历、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导致集团内企业文化的冲突与不相融。尤其是价值取向上的鸿沟.更是严重影响着核心能力在集团内的转移扩散。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前提.那么企业文化的战略整合则是企业集团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