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宋代江南水利田的开发和地主所有制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宋代的江南,水利田的大规模开发和土地的高度集中是引人注目的二大重要历史现象。本文依据大量翔实的史料,主要以太湖平原和丹阳湖平原为例,探讨、分析了水利田开发和土地集中的关系。文章指出:水利田的大规模开发不仅使南宋时江南的大部分土地落入地主之手,而且使水利田(尤其是地势低下的水利田)密集之地土地集中的程度显然高于其他地区。上述地主所有制的特点使江南水利田密集之地成为南宋地主势力最强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当前关于土地制度的讨论中,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想象,以为只要换了一种土地制度,农民就可以从中获益,就可以人人成为地主,农民就可以富裕起来。当前农村之所以还是穷,农民之所以还是苦,就是因为制度不行,尤其是土地制度有问题。这种观点认为,分田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分田到户后,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无法富裕起来,小岗村人称之为“一夜迈过温饱槛,三十年未过富裕门”。  相似文献   

3.
从模糊到明晰:中国古代土地产权制度之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天安 《中国农史》2003,22(4):41-49
西周是以村社小共同体为基础的多级贵族所有制,商鞅变法使土地产权向单级所有制过渡,公田与私田开始分离。西晋占田制后,对土地所有权的争夺从从暴力形式转向平和、从法外形式转向规范。唐两税法后,国家对土地所有权由诸多限制变为更加尊重和放任,匿田漏税与查田均税的争夺代替了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总之,中国古代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经过了从模糊到明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5.
试析清代陕西的折丁、折田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耿占军 《中国农史》2000,19(1):67-71
本文根据大量的方志、政书从及实录资料,对清代陕西人口和土地统计中存在的折丁、折田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清代前期文献记载中陕西的人丁数并非实际人丁数,而是经过折算的下下人丁数,并提出了下下人丁数与实际人口数之比值;同时,在对各地折田具体分析之后,提出了延安、榆林等地的折田比例,这对反映当时的人口状况和土地状况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耕地丢荒情况四川省蓬溪县下东乡高石梯村,位于县城东5公里,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土地经营粗放的城郊丘陵山村。现有9个农业合作社,317户,993人,其中包地人口908人,农村劳动力437个。有耕地面积89001亩,农...  相似文献   

7.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迭放于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热感。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揉采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方向揉按,后逆时针方向揉按各36圈。叩双手半握拳,用两拳的背面(手心向外)轻叩腰骶部(以不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8.
化解回流:农村土地流转的新课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农民种田负担减轻,粮食价格回升,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争田要地的现象,过去已经流转的土地出现回流,由此引发的土地承包纠纷和矛盾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大兴区位于首都南郊,面积1035平方公里,为永定河冲积平原,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1999年,大兴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区委、区政府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把土地整理作为土地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做到田、路、林、电、水、渠全面配套,把土地整理推向了一个新水平。一是在开发规模上由原来的分散开发转为集中连片开发,二是在资金上加大了投入,在设施建设上提高了档次。1999年至今共新增耕地2.55万亩,真正实现了“占一补一”的耕地动态平衡。改造后的土地成为粮增产、果飘香、瓜满地、花满园的富民田,同时…  相似文献   

10.
土地开发整理专家系统的试探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土地开发整理专家系统的结构,对知识获取过程和推理机推是的实现进行了阐述,并以湖北秭归县为例,对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家系统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土地田村现在乡风文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已初成规模,这与我村作为钦南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是分不开的。”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镇土地田村村干部说。  相似文献   

12.
推行土地租赁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刘维新一、推行土地租赁制的理论基础土地租赁是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支配权在一定时期租给承租人使用并收取租金的经济行为,它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关系。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就必须推...  相似文献   

13.
在藕田藕池中饲养克氏原螯虾,是充分利用藕田藕池水体、土地、肥力、溶氧、光照、热能和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的一种养殖模式,能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在起来,可达到藕、虾双丰收,这与稻田养鱼养虾的情况颇有相似之处。我国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藕田藕池资源丰富,但进行藕田藕池养鱼养虾的很少,使藕田藕池中的天然饵料生物白白浪费,单位面积的藕田藕池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浅谈“稳制活田”中的问题与对策张柏齐“稳制活田”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下来;另一方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搞活,使农村土地流转从计划机制转移到市场机制的轨道上来。“稳制活田”,既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  相似文献   

15.
失宠的黄土地──农村弃田抛荒现象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宠的黄土地──农村弃田抛荒现象扫描王晓铭,李爽自古以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农民的传家宝,土地是农民幸福的摇篮。然而如今,有一些农民却失去了对土地那种如痴如醉的深情。他(她)们纷纷背起行囊,从与之相生相息的故土离去,留下的是一片一片被遗弃荒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连续三年减产,土地中出现荒芜田。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滥用土地使土地面积急骤减少。今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农民直接补贴等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土地,我们是否想过怎么样才能从制度上防止出现荒芜田与地方政府滥用土地的现象呢,我做了具体分析,希望对保护土地  相似文献   

17.
浅谈“稳制活田”中的问题与对策张柏齐"稳制活田"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下来;另一方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搞活,使农村土地流转从计划机制转入市场机制的轨道上来。"稳制活田",既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  相似文献   

18.
清至民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徽州族田也受到总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清朝时期,宗祠或公堂逐渐失去了对佃农的强势地位;族田出现双层地权分化并逐步加深,单纯的宗法土地所有制被打破。民国时期,族田地权分化更加普遍,宗族主要掌握族田的田底权,田面权则主要被佃农分割;徽州祠堂只能作为一个普通土地拥有者参与土地租佃和交易。  相似文献   

19.
一、起因及纠纷焦点黄某某(下称申请人)一家是浙江省乐清市乐成镇某某村第十四生产队农户,世代以农为生,申请人承包了村组耕地4.9亩。2005年,由于乐清市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申请人所承包的土地全部被市政府征用。土地被征用后,市政府按比例返还村里“回扣田”(指农户的承包田被征用后,政府依一定的比例返回给被征地单位,用于农民生产和生活之需的土地)。乐成镇某某付第十四生产队(下称被申请人)将部分“回扣田”出售,  相似文献   

20.
民国前中期土地贸易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三谋 《中国农史》1998,17(2):62-70,78
近代土地贸易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土地贸易活动甚为频繁,国有土地不断走向私有化,回赎制度日趋崩溃,分割土地产权──一田两售的习惯逐渐衰落下去,日益显示出中国封建性农业经济因素的萎缩和资本主义农业状态的逐渐形成。同时,半殖民地的中国土地市场,常常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冲击,特别是其对中国土地的掠夺与占用,成了一项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