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温州的市级国有外贸企业经过长期的酝酿、准备,正进入全面改制。这些国有外贸企业改制后,企业的经济成分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其资本构成形式,除了少数企业可能适当保留少量的国有资本金外,大部分企业将由内部职工或其他组织参股。作为地市级的外贸企业,改制后企业性质发生改变,实收资本不多,经营规模较小,经营业务单一(基本上仅限于从事外贸业务)。如何适应企业机制的巨大变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有更大的发展。笔者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新民 《国际市场》2004,(10):30-3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两年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已完成改制或正在进行改制。国有外贸企业股权在较短时间内被多种投资主体购买,企业性质由国有独资变更为多元投资。  相似文献   

3.
梁红瑛 《新商务》2003,(7):48-49
近年来,国有外贸企业在公司制改组、企业分设、分立、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显成效,但大部分改制企业由母公司绝对控股,股权结构较简单,市场和商品结构没有大的改变,经营总体格局未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竞争力有待于完善和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国有外贸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逐步下降,面对严峻的挑战与压力,国有外贸企业要继续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4.
股份合作制:我国中小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2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股份制成为改革国有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众多国有外贸企业(无论是大型的还是中小型的)都按此形式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以此重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外贸微观主体,增强外贸企业活力。但改革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将在对此加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股份合作制是比较适合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改革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薛言 《国际市场》2003,(4):26-26
随着中国入世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国外一批跨国集团和连锁公司纷纷进入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势迅猛;生产企业频频自营出口;2003年,上海市民营出口企业将增加到3000家。上述各类企业在资金,技术、机制,营销,信息等方面都占有一定优势,势必对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压力和冲击。对此,外贸国企没有退路了,时间也不多了,非改革不可,否则只能死路一条。2003年,是申城外贸国企改制的最后一年,26家外贸企业已改了18家。剩下8家定在年内胜利收兵,谁也不准拖整体改制的后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外贸专营垄断权的丧失、国家优惠政策的淡出、众多外资企业的涌入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专业外贸企业的路越走越窄,并已走到了十字路口。面对新的形势,国有外贸企业如何摆脱困境令人关注。结合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在改革改制方面的实践,谈一下对国有外贸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正> 国有外贸企业改制以后,原来由国家单一所有制形式改为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改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同样面临着诸多经营风险。本文从企业内部着眼,试图分析外贸改制企业经营中的各种主要风险,并从财务监管角度谈点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阐述: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于推进外经贸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完成国有外经贸企业转制和摆脱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我省外经贸企业改革试点的四个公司之一,黑龙江新光国外贸易有限公司经历了由国有外贸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过程,作为参与者,谈谈对改制后,企业实行内部职工持股的体会和看法。一、从理论和思想上完成观念的转变黑龙江新光国外贸易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黑龙…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试图通过外贸体制的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以迎接进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竞争者的挑战。以公有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把国有外贸企业办成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国有外贸企见的经营机制,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对现有外贸企业进行变革就必须从产权入手,正确界定国有外贸企业的存量资产权属,理清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国家终极所有权。通过两权分离建立外经贸行政管理部门与…  相似文献   

10.
国有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想王桂兰,安兆祯,梁德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日益融合在一起,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形势将更加严峻。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的挑战,增强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入世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国外一批跨国集团和连锁公司纷纷进入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势迅猛;生产企业频频自营出口;2003年,上海市民营出口企业将增加到3000家.上述各类企业在资金、技术、机制、营销、信息等方面都占有一定优势,势必对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压力和冲击.对此,外贸国企没有退路了,时间也不多了,非改革不可,否则只能死路一条.2003年,是申城外贸国企改制的最后一年,26家外贸企业已改了18家,剩下8家定在年内胜利收兵,谁也不准拖整体改制的后退.  相似文献   

12.
胡萍 《国际市场》2005,(2):29-29
我们是国有外贸企业,尚未进行正式改制,现归外贸某大集团,业务占该集团半壁江山。年出口3亿,进口7亿。说到体制改革,我认为无非会带来两种变化,积极的或消极的,这取决于改制方案。据我所知,安徽、河北等同类公司改制后,分配机制改变,职工持股后积极性高涨,经济效益提高不是加法而是乘法,某公司原利润六七千万,现效益翻了几番。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国家改革对国有外贸企业现行的出口业绩考核办法,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取消工资总额限制,以税收杠杆调节个人、企业分配。二、规范对外贸易经营秩序,杜绝借权经营、挂靠经营和“四自三不见”业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税收检查,实现平等竞争。三、在公司法中规定员工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即员工离开公司后两年内不得利用原企业商业机密从事商业竞争,保护公司合法权益。四、适当放宽对国有外贸企业部分改制子公司申报进出口经营权中注册资本、国有与集体股比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强化国有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资金管理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国有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资金管理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推进国有商业储运企业改制工作,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商业储运分会最近在北京召开了小型研讨会,交流并探讨与国有商业储运企业改制有关的财务问题。与会代表结合国有商业储运企业资产大、土地多、人员多、经济效益差、资产利润率低等特点,对如何解决企业改制中遇到的有关资产评估、债权债务处置、职工“全民”身份置换等问题交流了各自的做法,并提出有效的对策。现概述如下:一、企业改制后必须搞好产权建设,加强财会管理,建立相关责任制。商业储运国有企业将国有资产退出,改制为非…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问题是非常严峻的。为了保证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其难点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一、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难点1、国有外贸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从静态资产存量看,企业资产负债率高,有的已步入严重资不抵债的困境。从动态方面看,国有外贸企业近一年来,效益普遍不佳,亏损逐月上升,企业偿债能力极度脆弱。尤其是资不抵债的外贸亏损企业怎么办?有的地方曾尝试过兼并、收购资产、债权变股权、划小核算单位等办法,皆难以行通。如果按《公司法》要求,对部分国有资本实质…  相似文献   

17.
<正> 尽管国有企业3年脱困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无须讳言,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和困难并没有完全解决。特别是国有外贸企业的改制,一直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除了改革导向和观念问题外,改制中有关产权界定的若干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外贸企业的原始资本来源,主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国有外贸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外贸企业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的作价问题进出口配额许可证是我国为了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出口数量而采取的一种对国家资源的保护手段,它是国家给予国有外贸企业的一种权利和支持。由于配额许可证类产品国际市场的价格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相差很大,利润相当丰厚,因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导刊》2004,(14):28-29
自2002年9月苏州市开展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以来,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截止今年3月底,一般性竞争领域中952家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按照“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国有(集体)资本退出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其中449家改制后重新注册登记新企业,148家原改制企业实施了深化改制,355家停产歇业企业进行破产关闭。改制中涉及评估总资产267亿元,  相似文献   

20.
一、导致国有外贸企业陷入困境的外部因素如果只有少数外贸企业不景气,我们可以归因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因素;但当大量国有外贸企业长期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时,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客观地看,大部分国有外贸企业的窘境确与生存环境巨变密切相关。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国民经济体制和外贸管理体制开始了历史性转变,由此也给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经营主体多元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外贸实行国家垄断制(或称国家统制),即进出口经营权仅授予国有外贸专业公司,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