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培强 《魅力中国》2013,(10):143-144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学习观,从传统的知识培养转变到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上。物理是一门重要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2.
兰季新 《魅力中国》2010,(25):278-278
物理教学是整个自然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实践陛很强的应用学科。初中物理作为中学生学习的起始课程,教师更应该把物理教学从传统的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功能模式,转变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功能模式;把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为教育目的,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为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孙书敏 《魅力中国》2013,(34):226-226
英语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基本任务的课程。新课程改革以及英语学科实用性、灵活性较强的特点,要求教师更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我曾经讲授的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修七Unit 19--Lesson 3--Body Language这一课为例,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学科资源整合、实践能力培养、语文知识积累、语言环境熏陶、地方资源挖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范建勇 《魅力中国》2010,(8X):104-105
<正>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罗伟 《魅力中国》2014,(2):225-226
新课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起来,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下面结合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要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今教师必须营造创新氛围,培养自力探究能力,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改下的新生事物,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注重小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小学生现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认知为核心,旨在培养发展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它是一门打破原有课程类型单一性,涵盖活动课与社会实践的综合类课程。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传统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是一门注重区域性、地域性的学科。由于它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新课改对学生综合  相似文献   

9.
李新艳 《魅力中国》2011,(6):214-214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应该在了解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探究能力的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家庭实验等舞台的作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教育规律,苦练内功,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家庭实验室,加强实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林洛峰 《魅力中国》2010,(31):344-344
高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起着重要作用。高中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下面,我依据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谈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发展赋予生物教育新的内涵,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该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婉梅 《魅力中国》2014,(2):221-221
古人对学习有极其智慧的阐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有指导意义。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擞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相似文献   

13.
贺禹祥 《魅力中国》2009,(17):134-134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是要求我们改变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去尝试一种给学生独立思考,有足够思维空间的新型教学模式。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是一种综  相似文献   

14.
霍金莲 《魅力中国》2014,(22):206-206
物理学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新内容,初中物理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张兰锋 《魅力中国》2010,(34):283-28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中学物理.既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也是一门实践陛很强的学科。物理学科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求索、探究、纠错、发现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学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被动接受了多少物理知识或结论,而在于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而物理教学过程就应该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现就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来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吴书娟 《魅力中国》2014,(14):216-216
物理属于科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物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物理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好物理有一定难度。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多学生觉得束手元策,一拿到题目,就只能“太眼瞪小眼”,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重点探索的课题,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宏 《发展》2008,(9):93-93
物理学习过程,是一种知识的自主构建过程,这一过程,学生既要获得必要的物理知识、物理技能、物理学科思想,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与策略,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吴晓华 《魅力中国》2013,(25):232-23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思路。积极创新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具体改革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9.
余进修 《魅力中国》2013,(22):246-246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程把这一理念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