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峻峰  蒲勇健 《技术经济》2010,29(10):91-93
知识员工的特性使得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契约不能进行有效激励。本文建立了基于知识员工互惠性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可给委托人带来比传统的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博弈模型研究了垄断市场结构中知识联盟成员组织间在共享互补知识情形下的最优分配率制定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给出了激励成员组织间进行知识共享的最优分配率,并分析了最优分配率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知识联盟成员企业投入知识对总收益的贡献率不相同,因此知识联盟成员企业获得的收益也不相同。均衡状态下知识联盟成员企业的收益率,等于各自投入的专有技术知识对产出的贡献率,即等于其技术价格。只有当收益与成员企业的知识贡献一致时,才能达到激励知识共享、防范知识共享不足、实现联盟目标的目的,之后通过案例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技术经济》2015,(9):104-109
基于供应链合作创新的视角,考虑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属性,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供应链企业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交易的多任务激励契约机制。研究表明:如果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成本函数相互独立,那么激励相容条件下两类知识交易的最优业绩报酬也是相互独立的,且最优激励因子是各类交易下知识买方边际收益的增函数、知识卖方绝对风险规避系数、各类知识转移边际成本变化率和业绩方差的减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效率风险的概念;如果两类知识的转移成本函数相互依存,那么在激励相容条件下隐性知识交易的最优激励契约是"门槛型激励契约",并定量地给出了知识卖方的"门槛激励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5.
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在激励模型的产出函数中引入贡献系数变量,深入分析了核心企业设计的激励舍约的特征.研究表明,当非核心企业的贡献系数较大时,核心企业应提供高风险、高激励强度系数且低固定收入的激励合约.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知识团队成员激励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地激励团队成员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激励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所有者与知识团队成员间存在的信息极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博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知识团队成员激励的路径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委托-代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型,企业的核心要素正由劳动力和资本转向知识,企业纷纷开始实行知识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许多企业员工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其它员工共享,而且企业缺乏有效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从经济学的角度构造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委托—代理模型,并且讨论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员工共享知识的努力水平离散情况下,另一种是员工共享知识的努力水平连续情况下,企业共享知识激励机制应该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把关系合约引入知识链管理的研究中,定义了知识链组织合作中的关系租金、核心企业与代理组织的知识专用度的不同涵义,分析了贴现因子与知识专用度对知识链的关系合约的可自执行性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关系合约的可自执行性与关系租金、贴现因子正相关,合作双方较高的知识专用度才能保证关系合约的可自执行性。  相似文献   

9.
风险投资人、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使得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问题较一般企业更加复杂。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形成风险投资中的激励形容机制,防止严重的道德风险,对风险投资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在信息不对称和线性支付契约下的最优努力水平和最优报酬支付比例问题。研究表明,报酬支付比例对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的激励及风险投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的最优报酬支付比例与风险企业家的产出呈正向变动关系,但与他们的保留效用无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企业可分为决策层、经营层、执行层、竞争者、债权人、客户等六个层次。企业各层次对知识转移的动机不同,在衡量企业各层次知识转移效率时应根据其各自的地位、属性及环境的差异对影响知识转移的各个参数赋予不同的权重。本文同时给出了企业知识转移的通用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从仿生学和生物进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知识转移,基于知识发酵理论,剖析了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转移发酵模型,重点分析了知识转移发酵过程,并就如何促进知识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深入分析了知识创新的内涵,提出了知识势的新概念,运用模型对知识势加以阐述。以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知识创新过程,从而注重对势的营造、利用和控制,实现知识创新循环。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其外延绝不仅仅限于知识领域,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核心环节、而知识的创新又是技术创新之源泉。在分析了知识创新与知识的创新在许多方面的不同后,指出了正确理解知识创新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链的知识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链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市场主体间的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知识集成、整合与创新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在对知识链的内涵、特征和二个维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知识链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影响知识扩散速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知识流程是企业业务流程中知识活动和知识生命周期的反映,利用知识流程系统为企业员工提供个性化知识需求服务成为提升知识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分析企业知识流程明晰化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内部员工个性化知识需求模型及兴趣相似度的估算方法,提出了企业内部满足员工个性化知识需求的知识推送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关于知识和人才流失的知识生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一个知识生态模型,讨论了知识重叠和人才同质对知识和人才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内部人才的同质性越强,越容易导致人才流失;组织内部间的知识相关性越大,越有利于内部人才流动,也越有利于降低人才流失率。  相似文献   

17.
根源于团队成员知识异质性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冲突是知识管理中两个重要的要素,它们对团队乃至整个组织的运作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构建一个能解释知识差异和知识共享以及知识冲突之间内在关系的知识整合框架。通过分析团队成员知识异质性的程度分布结构和团队异质性特征互动结构两个方面,建立导致知识共享和知识冲突程度大小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大学在知识经济的环境里做知识的经纪人的方法,即通过对知识 的预测、寻找、获取、管理、传播和应用,促进大学成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以及与企业创新互动,提高大学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具体研究了知识经纪人的特征、基本活动、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及大学在做知识经纪人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客观存在但却未受关注的知识权力,结合自适应知识交互行为,采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知识权力的动态变化导致的产业集群多重知识网络演化。结果表明:知识权力差距及知识交互行为是促使产业集群多重知识网络形成及演化的基础,产业集群多重知识网络的演化过程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其网络结构呈现出网络节点密集性与稀疏性相结合、强联结与弱联结并存、度分布高度异质性的特征。利用实际产业集群网络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该仿真模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0.
王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26-132
运用知识存量理论、知识转移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知识联盟中知识存量演化问题。根据理论模型,构建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存量演化过程模型。基于郑州超硬材料知识联盟案例分析,认为知识转移频度、破缺度和共振度3个因素影响知识存量演化方向。通过案例讨论发现,在3种非均衡作用力的影响下,知识存量演化过程呈现波动性特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沿着非线性路径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