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为"教育经费总量投入有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财政经费分配结构不合理,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落后;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不规范,导致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不公正".解决这些主要问题而构建新的教育财政体制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进对学校拨款制度".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重视的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依然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第二部分分别阐述了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没有义务教育的奠基就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教育发展和需求.教育问题具有时代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城市间义务教育的差距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寻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德政工程。然而,要真正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还必须考虑创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效安全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仅仅是增加学校经费的问题,它是一个包括学校预算编制、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综合改革等在内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重构和完善,必须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5.
2006年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范围,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新机制,为全国义务教育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我国的义务教育开始名副其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效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惠及亿万群众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然而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及时思考并调整解决,以求能竞全功.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自2006年起在西部地区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义入手,分析了这项改革对当前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及其使用情况,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提供主体、管理方式、运作方式以及经费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最后,建议建立以结果为标准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模式,健全基本建设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规范预算编制、加强经费管理、构建规范的财务管理新体系以及加大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以此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国家审计就是要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助力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全面开展,让农村义务教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工程、奠基项目和人才摇篮。本文探讨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下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揭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审计应当关注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指出今后农村义务教育审计整改的方向,以期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得到更好开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同扶贫攻坚成果实现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三农点滴     
政策●巨额财政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问题。会议提出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一惠及百姓的举措实施后,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可取消学杂费达150亿元,分摊到每名中、小学生身上,分别为180元和140元。二是根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的合理需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筹措体制,经费保障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级政府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的定位不明确。回顾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演变,总结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各级政府地位的变化,揭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各级政府责任定位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廓清现阶段各级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汪柱旺  蒋敏 《企业经济》2004,(10):29-30
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但当前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义务教育投入出现了种种尴尬的局面。本文从体制上着眼,分析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中央政府责任、规范政府行为出发,对进一步改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解决义务教育资金不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和教育"一费制",在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学生上学的同时,也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一些困难。这是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的严峻现实。一、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匮乏现状及引发的问题1.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的减少农村税费改革前,维持农村义务教育运行的经费,除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外,还有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两项收费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根  相似文献   

13.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是党和国家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审计实践,就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潼关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娟 《价值工程》2011,30(17):259-260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潼关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三点建议: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师待遇;优化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城镇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立规范、高效、健全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有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立规范、高效、健全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有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综述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义和内容,指出编好农村中小学预算,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立规范、高效、健全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有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义务教育负债与化解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月27日至4月2日,笔者随省厅赴湖口县审计组对湖口县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对该县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情况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下面就湖口县农村义务教育“普九”负债形成原因、现状和化解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瑛  路宏 《教育财会研究》2007,(2):31-35,39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及社会各界的难点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各省"普九"工作的完成及西部义务教育"新机制"的实施,辍学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虽然如此,如何使辍学儿童能够入学并接受教育,仍然显得很有意义.本文正是在2006年秋季对中西部地区四川、湖北、河南、甘肃四个省份抽样进行调研的数据基础上,试图在关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的同时,对造成辍学现象的原因做一些新的发现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