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及时了解2020年辽宁地区玉米的质量状况,为中央储备玉米收购提供科学依据,对新收获玉米质量情况进行监测.方法:本次监测采取田间取样为主、庭院取样为辅的方法进行,本着有代表性和重点突出的原则选择3~5个乡,每乡选择3~5个自然村,每个村选择不少于5个有代表性的农户.将所采集的村级样品混合均匀,形成一份样品.共采集...  相似文献   

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粮食储备局、农业部发布了《稻谷》、《小麦》、《玉米》等8项粮食国际标准 ,自2000年4月1日起实施。新的粮食质量标准已与国际标准接轨。这8项粮食国家标准包括《稻谷》、《小麦》、《玉米》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优质稻谷》、《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优质小麦———弱筋小麦》、《饲料用玉米》和《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新标准对《稻谷》、《小麦》、《玉米》等3项强制性标准的修订 ,主要考虑目前我国粮食的质量状况和拉开质量差价、季节差价 ,不再划分地区、种植季节等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粮食库存消化,国家有关部门新增部分地区2013年产稻谷和2012年产跨省移库小麦的销售.据统计,2017年7月国家政策性粮食销售计划5099.1万吨,实际成交1308.3万吨,成交率25.7%,成交金额210.9亿元.分品种看,成交玉米1099.8万吨、小麦17.6万吨、稻谷190.9万吨.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HP滤波法,对1949~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及稻谷、小麦、玉米产量的波动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判断,并对1985~2004年中国、世界、美国和印度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波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三点结论.  相似文献   

5.
今年大春形势看好,粮源充足 我市今年大春水稻、玉米总的形势是面积增加、产量略增,质量较好,商品粮源丰富.据统计,全市水稻面积13.79万公顷,比去年13.56万公顷增1.7%,玉米9.76万公顷比去年9.71万公顷增加0.5%,预计产量,稻谷116.2万吨,比去年增加6.3%、玉米56万吨,比去年增加0.5%,小杂品种基本保产.从质量方面分析,由于大春粮食作物在生长成熟期末遭遇较大自然灾害,除少数地方有少量的稻瘟病发生以外,其余大部分质量较好,但收割期雨水较多,影响稻谷品质,预计50%左右能达中等质量。  相似文献   

6.
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在粮食收购过程中,以陈顶新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完善稻谷新陈度的检测方法,本文对研究稻谷新陈度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稻谷新陈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相应支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稻谷新陈度的检测方法,其主要包括感官及物理检验法、氧化还原法、酸度检验法、挥发性物质分析法、光谱法和其他快速检测仪法,并简述其原理,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稻谷的质量检验手段和检测水平落后,多采用感官评价法,主观性强、检测速度慢、检测精度受到影响。尤其是前几年"转圈粮"等问题的出现,对收购过程中新鲜稻谷的合理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满足稻谷质量检测的需要,经过10多年的努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了多项先进的稻谷质量检测技  相似文献   

8.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于12月6日正式发布2006年我国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最新预测数据。2006年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2750万公顷,较2005年增长69万公顷,增幅为2.6%。玉米产量预计为1.42亿吨,较2005年的1.39亿吨增长263万吨,增幅为1.9%。2006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20万公顷,较上年增长37万公顷,增幅为1.3%。稻谷产量为18074万吨,较上年的18060万吨略增。主要原因是四川、重庆和湖北等稻谷产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和病虫害,单产水平同比下降,影响了年内稻谷的增产。2006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27万公顷,较上年的2279万公顷增长48…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苏省2015年新收获粳稻的质量、品质现状,抽取了覆盖全省产粮大县(市)的1 391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依据GB 1350-2009《稻谷》和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规定的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新收获粳稻三等以上稻谷占比95.9%,出糙率平均值80.3%,整精米率平均值64.3%,不完善粒平均值4.6%,谷外糙米平均值1.4%;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三等要求的样品18份,占样品总数的6.5%。总体来说,2015年江苏新收获粳稻总体质量略差于2014年,其中南通、泰州等苏中地区粳稻质量较好;优质稻谷品质与2014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优质品种是苏州和宿迁地区南粳系列。  相似文献   

10.
关注稻谷     
正库存高企、稻强米弱……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稻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将走向何方?如何既保障13亿人的口粮安全,又激活稻谷市场,促进稻米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各方十分关注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我国首次全面下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玉米之后,稻谷供给侧改革开始逐步深入,一些地区和企业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江苏省2020年新收获稻谷的质量现状,抽取了覆盖全省产粮大县(市)的1 252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依据《GB 1350—2009 稻谷》和《GB/T 17891—2017 优质稻谷》规定的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新收获稻谷三等及以上占比99.4%,粳稻出糙率平均值为82.0%,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7.8%,水分平均值为14.4%,不完善粒平均值为2.8%,谷外糙米平均值为1.2%,互混率平均值为0.6%;达到《GB/T 17891—2017 优质稻谷》三等要求的稻谷样品69份,占样品总数的21.4%。总体来说,2020年江苏新收获稻谷整体质量及优质品率较往年均有所提升,主要优质品种有华粳系列、南粳系列、淮稻5号、金粳818、苏秀867、丰两优香1号、两优688。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风险价值法,以我国小麦、玉米、粳稻、早籼稻、晚籼稻、大豆的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度量了我国粮食市场的风险大小,评估了我国粮食市场风险的发生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是一个风险发生频率较高的市场,并且还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不同品种粮食市场风险的发生大小有所不同,其中大豆的市场风险值最大,其次为玉米、粳稻、早籼稻、晚籼稻,小麦的市场风险值最小;粮食市场价格下跌风险与市场价格上涨风险的发生频率基本相当,两者同等重要,在重点关注粮食价格上涨风险的同时,更应重视粮食价格下跌所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四川省粮食生产变化、供给侧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政策提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对策,为四川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应用 Excel软件对1985~2016年四川省粮食总产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粮食单产和主要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粮食总播种面积和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人口数量等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化整理,统计和比较分析四川省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及其供给侧结构特征。[结果](1)总产量基本稳定在3000~3500万t之间, 32年间增产23年,减产9年。近11年来单产连续增长,变化幅度范围为4218.9~5397.5kg/hm2,涨幅为21.8%。播种面积近年来基本稳定在640万hm2。(2)玉米的总产量增产贡献最大,中稻在减产中份额最多,小麦的产量连年持续减少,豆类的产量总体持续增加,薯类产量增加多于减少。全年粮食以及中稻和玉米在2016年单产水平达到最高,其中玉米增幅最大,其次为薯类。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为95%~99%。中稻占比最大,其次是小麦,两者占比高达50%左右。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占比逐渐增加。(3)口粮总消费量总体呈现下降特征,与粮食总产量相比,足以满足口粮需求; 但饲料和酿酒用粮需求缺口较大,需要从省外调入,调入品种主要是玉米、小麦和杂粮; 全省粮食供求形势产不足需、转化用粮缺口较大。居民粮食消费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升级为注重满足质的需求。[结论](1)粮食总产量总体平稳波动增长。总产量变化因素中,单产贡献率大于面积贡献率;(2)粮食单产总体逐步提高,全年粮食以及中稻、玉米单产水平突破了历史水平,单产受中稻单产影响最大;(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中稻和小麦占比最高。玉米、薯类、豆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4)口粮总消费量整体减少,饲料和酿酒用粮缺口较大,全省粮食供求紧张、转化用粮缺口较大。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急需由量到质升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生态效率的方法,评判粮食生产能否协调好口粮保供、粮农保收和生态保育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政策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以生产力和赢利性双重目标为约束,以碳排放和农田污染为非期望产出,运用DEA-SBM模型,以粳稻主产省为测评对象,分析我国粮食连年丰产期粳稻生态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诊断生态效率的短板。结果 2004—2018年我国粳稻生态效率年平均值为0.858 4,无明显上升趋势,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东北稻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江苏、安徽,以及西南稻区的云南,粳稻生产处于生态相对高效水平,华北稻区和西北稻区则处于生态相对低效水平;生态效率损失主要由农化物资及排灌费的高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的高冗余造成。结论 我国粳稻实现高产的环境代价仍较大,全国粳稻生态效率地域差异明显,未来粳稻生产可适当向生态相对高效区域集中。  相似文献   

15.
粳米干米线的工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鑫 《现代食品》2020,(6):88-91,99
粳米米线的研究可以拓宽米制品的品种,提高粳米的附加值,具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可以满足人们对米线日益扩大的需求。本文基于籼米米线加工技术,结合米线加工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水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玉米粉添加量、水分含量和老化时间作为影响因素,以米线的感官品质、断条率、蒸煮损失和最大拉伸应力作为参考指标,优选出最佳工艺方案为水溶性大豆多糖6 g·kg^-1、玉米粉75 g·kg^-1、水分含量38%和老化时间18 h,以期为米线加工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20年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蔬菜监督抽检数据.方法:下载2020年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抽检相关通告,从蔬菜品种、蔬菜细类、不合格蔬菜检出详情及不合格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199批次蔬菜10个蔬菜品种中,检出62批次不合格,平均不合格率为5.17%.鳞茎类蔬菜、芽菜类蔬菜等不合格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常温储藏1年及未储藏的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1540、秀水134、嘉花1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新鲜度、脂肪酸值、食味品质、发芽率等储藏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稻谷水分为11.8%~13.4%的条件下,2017年收获的优质稻谷常温储藏1年后与2018年收获的相同品种优质稻谷比较,其新鲜度、食味品质、发芽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脂肪酸值上升。籼粳杂交稻谷比粳型稻谷更耐储藏,储藏品质下降最快的是晚粳稻谷秀水134和嘉花1号,其次为粳型杂交稻谷甬优9号和籼粳型杂交稻谷甬优12号,籼粳型杂交稻谷甬优1540和甬优15号各项储藏指标变化幅度最小,耐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着中国粮食进口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分析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和影响对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分析了2019年以来小麦、大米、玉米、大豆4种粮食产品的国内外价格走势,从供需状况、贸易政策、气候变化等因素分析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探讨了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结果 当前全球主要粮食品种供应充足,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此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疫情后全球消费逐步回暖的影响;但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国内小麦、大米、玉米价格上涨的主因是国内消费回暖和生猪产能恢复带动的饲用需求快速增长,油用大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结论 为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避免国际市场的冲击,中国要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并引导居民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准确而系统地掌握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为政府部门精准实施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配套扶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301个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运用交叉列表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6312%的粮食型家庭农场有一定风险认知能力,土地经营面积在333~1333hm2(50~200亩)与1333~3333hm2(200~500亩)的家庭农场风险认知处于中等水平, 3333hm2(500亩)以上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低; (2)玉米种植型家庭农场风险认知水平高于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 (3)年龄、是否村干部、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规模、是否有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否“三品一标”认证、金融支持、农推人员技术指导和新型经营主体间合作稳定对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有影响。[结论]应培养家庭农场主个人特质,鼓励支农惠农政策向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倾斜,从流程入手提高家庭农场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