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广东地区早籼稻储存期间水分、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发芽率等储藏品质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法每3个月检测1次。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供试稻谷水分、发芽率和品尝评分值均逐渐下降,脂肪酸值逐渐增加,色泽气味正常。利用常规储粮技术储藏早籼稻,历时2年6个月后,所储早籼稻接近或已属于轻度不宜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江苏省2020年新收获稻谷的质量现状,抽取了覆盖全省产粮大县(市)的1 252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依据《GB 1350—2009 稻谷》和《GB/T 17891—2017 优质稻谷》规定的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新收获稻谷三等及以上占比99.4%,粳稻出糙率平均值为82.0%,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7.8%,水分平均值为14.4%,不完善粒平均值为2.8%,谷外糙米平均值为1.2%,互混率平均值为0.6%;达到《GB/T 17891—2017 优质稻谷》三等要求的稻谷样品69份,占样品总数的21.4%。总体来说,2020年江苏新收获稻谷整体质量及优质品率较往年均有所提升,主要优质品种有华粳系列、南粳系列、淮稻5号、金粳818、苏秀867、丰两优香1号、两优688。  相似文献   

3.
充氮气调对稻谷、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研究充氮气调随储藏时间延长对稻谷和大豆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氮气调储藏时,稻谷和大豆的发芽率在各个温度都缓慢下降,在35℃仍然有很高的发芽率;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并与温度呈正相关;稻谷出糙率、整精米率及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与温度呈负相关。与常规储藏相比,低温储藏时两者的品质变化相近.高温条件下充氮气调可降低5℃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江苏省2015年新收获粳稻的质量、品质现状,抽取了覆盖全省产粮大县(市)的1 391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依据GB 1350-2009《稻谷》和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规定的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新收获粳稻三等以上稻谷占比95.9%,出糙率平均值80.3%,整精米率平均值64.3%,不完善粒平均值4.6%,谷外糙米平均值1.4%;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三等要求的样品18份,占样品总数的6.5%。总体来说,2015年江苏新收获粳稻总体质量略差于2014年,其中南通、泰州等苏中地区粳稻质量较好;优质稻谷品质与2014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优质品种是苏州和宿迁地区南粳系列。  相似文献   

5.
对同一储存形式、储存条件、收获年度下的两种稻谷品种进行抽样检测,其结果表明,在第1年的储藏过程中,优良稻比常规稻的储存品质下降要快,而且十分明显;在第2年及第3年的储藏过程中,储存品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种 1亩籼小占优质谷单产就可收 400到 500公斤稻谷,每公斤最少可卖 1 5元,而种普通杂优谷每亩单产最多收 500公斤,每公斤才卖 1元钱。所以呀,我们种植优质谷每亩可增收 100元到 300元,种 1亩的优质谷就等于种 1亩半的普通谷呢 !”当笔者到兴业县沙塘镇了解优质谷的种植情况时,当地农民喜滋滋地给我们算了一笔品质优促效益的帐。   粮食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粮食生产目标要在自给自足、增加产量的基础上,向优化结构、提高产值方向转变,优质谷的推广种植是实现此转变的重要内容。 1999年全县发展以“籼小占”为主的优质…  相似文献   

7.
选取广东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优质晚籼稻谷品种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清远市和韶关市种植的优质晚籼稻谷,整体指标可达国标优质三等以上。就单个指标看,各区域种植的优质晚籼稻谷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同品种的优质晚籼稻谷在广东省不同区域种植品质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的优质晚籼稻谷品种有各自适宜种植的地区。美香粘适宜在清远地区种植,其各项品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珍桂在试验的5个地区种植均不能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其品质有所退化;象牙香粘更适宜在清远地区种植,惠州和江门地区次之;油粘更适宜在韶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稻谷储藏过程中脂肪分解快于蛋白质和淀粉,脂肪酸作为品质劣变的指标。但是脂肪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FFA),游离脂肪酸氧化成为过氧化氢和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稻谷长时间储藏中以大米FFA含量增加作为判定存储指标需要谨慎对待。陈稻谷加工的大米饭硬度变大、黏性降低,可能与储藏过程湿热条件导致稻谷淀粉从半晶体向晶体相态转变有关。本文从稻谷遗传育种、生化成分、收获后处理及蒸煮方法概述米饭质地影响因素,提出从米饭质地角度筛选稻谷新陈度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稻谷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选择100份粳稻谷样品,检测食味品质指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质量品质指标水分、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垩白、千粒重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值、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出糙率、垩白、千粒重都有显著负相关性,其中与蛋白质的负相关性最强;出糙率与整精米率有显著正相关性;不完善粒与出糙率、整精米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不完善粒呈极显著负相关。各指标间存在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同一指标在不同范围内显示的相关性程度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对该区常见的拱板式高大平房仓内储存的稻谷,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控温措施,进行了稻谷安全储备3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仓在研究期间最高温度、水分变化、脂肪酸值变化均好于对照仓,实现了稻谷储备3年品质状况仍为宜存的可能性,为广东地区房式仓稻谷安全储藏提供了有使用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及时了解2020年辽宁地区玉米的质量状况,为中央储备玉米收购提供科学依据,对新收获稻谷质量情况进行监测.本次监测采取田间取样为主,庭院取样为辅的方法进行,共监测沈阳、鞍山、抚顺、丹东、锦州、营口、辽阳和盘锦8个稻谷主产县地区.共采集样品234份,代表数量20.11万t.按照粳稻谷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出糙率、...  相似文献   

12.
以稻谷粤农丝苗为原材料,置于4种不同储藏模式下,具体如下:(1)15℃储藏240d。(2)30℃储藏240d。(3)以15℃为开端,与30℃交替储藏(60d交替1次)至240d。(4)以30℃为开端,与15℃交替储藏(60d交替1次)至240d。每隔60d检测1次,比较上述4种储藏模式下,稻米蒸煮品质和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储藏温度的升高,稻米品质下降;在实验时间内,以低温为开端的变温模式的稻米品质要优于以高温为开端的变温模式,但差距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内环流控温结合稻草帘储藏稻谷的储粮技术,稻谷的下层温度低、水分减量小、脂肪酸值增量小、新鲜度高,中层适中,上层温度变化大、水分减量大、脂肪酸值增量大、新鲜度低,且使用稻草帘透气性好,成本低廉,易于消毒、杀虫,保证清洁性,能够更好的提高稻谷销售品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内环流控温结合稻草帘储藏稻谷的储粮技术,研...  相似文献   

14.
稻米适度加工不仅能保留营养物、提高出品率,还能降低碾磨能耗,符合国家政策、健康消费、节能降耗的导向。本文以华南地区主要的籼稻品种——美香占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基本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直链淀粉、粗纤维)、矿物质、蒸煮食用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籼稻基本成分(直链淀粉除外)、矿物质与碾减率成反比,直链淀粉、蒸煮食用品质与碾减率成正比。综合考虑籼稻营养价值和蒸煮食用品质等因素,建议籼稻碾减率控制在8%~1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早籼米、粳米、马铃薯、绿豆和甜藤粉等为主要原料,经单因素试验及感官评价对复合营养方便米粉的配方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米最佳浸泡时间为2.0 h,最适颗粒粒径为80目,最佳熟化温度100℃、时间4 min.以早籼米35 g、粳米30 g、马铃薯10 g、绿豆10 g、甜藤粉0.4 g及黄原胶2%为原料加工的复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东地区收获期一致的22个不同品种的大米为研究材料,探讨原料大米外观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米垩白度与食味品质之间为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大米长度与食味品质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为负相关;食味品质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为负相关。由此可知,稻米外观品质对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垩白度低、粒型长度较长的大米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王懿 《现代食品》2020,(8):61-62,67
脂肪酸值是检验稻谷储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列出乙醇提取法测定稻谷脂肪酸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力求减小误差,提高测定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粳米干米线的工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鑫 《现代食品》2020,(6):88-91,99
粳米米线的研究可以拓宽米制品的品种,提高粳米的附加值,具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可以满足人们对米线日益扩大的需求。本文基于籼米米线加工技术,结合米线加工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水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玉米粉添加量、水分含量和老化时间作为影响因素,以米线的感官品质、断条率、蒸煮损失和最大拉伸应力作为参考指标,优选出最佳工艺方案为水溶性大豆多糖6 g·kg^-1、玉米粉75 g·kg^-1、水分含量38%和老化时间18 h,以期为米线加工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