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以全球央行加紧研发法定数字货币CBDC为背景,介绍了主要国家的相关工作和研究成果.作者以CBDC具有的实物现金属性为切入点,以双离线场景和支付系统可能的结构变化为研究主线,对双离线场景下的法定数字货币支付解决方案进行了构想,分析了我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对支付系统在设计选择和功能特征方面的影响,同时构想了数字钱...  相似文献   

2.
双层利率体系的央行数字货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数字货币(CBDC)可被视为继中央银行隔夜存款、纸币之后第三种形式的基础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可分为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前者仅向银行等特定法人提供,而后者可供公众使用。如无特殊说明,本文研究主要针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的利弊分析现有研究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在四方面具有优势,但对此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3.
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与实践如火如荼,但主要集中在国家内部的零售层面,鲜有涉及不同国家间的跨境支付探讨。为更好理解CBDC的跨境支付,本文首先分析其主要动机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与结算风险等动机,以及取代本币、削弱金融稳定性等风险;其次,总结全球CBDC跨境支付项目的实践进程。当前,大多数项目集中于批发型CBDC,且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加强兼容性、CBDC系统相互连接,以及整合成单一系统;最后,深入探讨CBDC跨境支付的前景。藉此给CBDC跨境支付研究带来一定借鉴,也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专利申请信息和相关专家公开论述,系统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演变、双层投放体系及其对金融体系、政策调控的潜在影响。研究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心化、双层投放体系设计下,定位于现金替代,对商业银行存款挤出及货币乘数影响较小。央行数字货币在保护用户隐私、提高监管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简化跨境支付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对现有第三方支付业务产生替代效应。央行数字货币也会影响以支付为重要入口的金融科技业务和数字金融解决方案输出业务的发展,但若数字货币支付交易数据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向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开放数据分析接口,则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推动金融科技业务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期,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发布报告《历史视角下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货币历史上的又一个十字路口》称,历次货币变革主要由技术发展、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驱动,中央银行及货币的演进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推出奠定了基础。基于CBDC的经济性、安全性、普惠性等优点,全球央行正加速研发进程。论文认为,CBDC利率将成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计息CBDC可以改善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透明度。同时,在全球开放经济环境下,CBDC可以大幅改善跨境支付,对国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现将有关内容编译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考虑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家庭、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经济行为影响的局部分析与包含五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研究CBDC对货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部门兑换CBDC方式、派生存款机制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共同影响货币结构,CBDC替代存款比例变动通过融资利率变化影响经济增长。CBDC替代存款的经济影响总体可控,中央银行具有货币政策调节融资利率职能。数字人民币以不计息形式发行最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数字人民币发行初期,需要定期对数字人民币兑换与发行情况进行货币流动性监测,并基于货币流动性监测结果制定与实施结构型和总量型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钟红  于梦扬 《新金融》2023,(10):44-50
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境需求场景日趋丰富,这对跨境支付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各国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CBDC跨境支付克服了传统代理银行支付模式下的低效、不透明等缺点,使得支付系统更切合多元支付需求。在全球支付体系中,CBDC跨境支付体系一定程度上实现支付系统“去中心化”,从而规避发达国家的长臂管辖。此外,CBDC跨境支付改变国际货币竞争格局,让新兴经济体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金融秩序建设中。当前,诸多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着力研发跨境CBDC支付体系,以谋求数字经济时代下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中国掌握着先发优势,应当在保持技术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合作,推动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让更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益。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9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向G20递交了联合报告《央行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ZW(1〗〖HT6SS〗报告的英文题目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for Cross-border Payments——Report to the G20。〖HT〗〖ZW)〗。报告调查并评估了当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的制度设计和试点情况,包括三种实现跨境支付系统之间的兼容模式,分析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宏观金融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并提出未来工作思路和展望,对各国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央行数字货币是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支付手段,有效推动了国内数字支付、数字金融和税收监管的生态创新。本文从第三方支付与数字货币比较视角进行分析,揭示了央行数字货币在交易资金安全、数据信息保护、税源监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深入剖析第三方支付造成的税收信息失真、税收流失等税收治理难题,分析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在解决数字经济税收监管方面的优势,并从加强税收信息共享、遏制税收流失、强化金融和税收协同共治等方面,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助力解决数字经济税收治理难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0月,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提出了各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13项公共政策原则,其中第一条便是“货币和金融稳定”。在肯定CBDC给宏观政策调控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其中可能蕴含的风险,本文对央行数字货币给货币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姚前 《中国金融》2022,(9):31-33
<正>秉持开放、众智、敏捷的现代研发理念,采用包容的技术路线,探索创建高吞吐量、低延迟和富有弹性的CBDC交易处理系统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不断加大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的研发力度并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汉密尔顿计划”(Project Hamilton)是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的CBDC创新研究项目(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DCI)。这项计划已持续开展数年,2022年2月3日,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发布题为“为央行数字货币设计的高性能支付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李重阳  胡志浩 《银行家》2022,(3):106-109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外部冲击,货币数字化进程显著加快.在此背景下,以各国货币当局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为了维护货币主权和货币统一性,多选择开展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研发;而私人部门则从商业生态出发、以支付网络为切入点,提出了稳定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各国央行实施央行数字货币(CBDC)提供参考,此篇IMF的工作论文从六个亚洲电子钱包实践案例中总结了四项经验启示:(1) CBDC应体现四个属性:信任、便利、效率和安全;(2) CBDC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四个渠道促进CBDC的使用:利用数字技术、针对用例、开发商业模式以及遵守法律和监管要求;(3)央行在考虑实施CBDC时,可以激励CBDC服务提供商开发这四个渠道;(4)中央银行应建立保护隐私的数据共享安排,同时为CBDC服务提供商探索数据的经济价值留出空间。本刊编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央行数字货币从国内使用逐步切换至国际舞台,形成一个集货币、支付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世界联通网络,正在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深远影响。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加速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作为生产关系的缩影,货币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变化而革新,走向数字化发展阶段。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快速发展,将加速国际货币体系调整,开辟全球货币竞争与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正>报告总结了BIS创新中心(1)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经验,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进行了研发经验总结,以为各央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提供有益指引。一、BIS创新中心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央行货币具备安全性、结算最终性(finality)、流动性和完整性(integrity)等独特优势。伴随着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央行数字货币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国尝试建立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升级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双边跨境支付系统、多边跨境支付系统。然而,因数字技术赋能升级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旦落地,运营中不仅存在异化传统风险的可能性,还可能滋生新的风险。基于此,本文立足上述三种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模式,依托数字技术研判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风险以及系统重要性风险。面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可从主权国家的货币主权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这两个方面进行治理。而今,我国积极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启动测试,落地之势蓄势待发。面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潜含的风险,我国应未雨绸缪,提前对数字人民跨境支付系统中潜在的风险制定防控措施,从而为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提供安全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传统货币形态变迁陷入"囚徒困境":金属货币(金银)体系下更多是货币短缺,引发通货紧缩;信用货币(纸币)体系下更多是货币泛滥,催生通货膨胀。运用分布式总账等破坏性创新技术的数字货币的诞生为破解传统货币形态变迁的"困徒困境"提供了崭新思路。通过归纳梳理国际、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审慎评估私人数字货币(PDC)核心技术,权衡"双刃剑"的利弊得失,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制度框架与关键技术,并对稳妥渐进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作出审慎周密的演进安排。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数字货币发展几乎影响到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数字货币发展对支付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必将有效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数字货币是现代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货币发展可增强支付体系的普惠性;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央行数字货币的稳妥推出和稳健运行将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是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的客观需要,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由此,本文提出拓展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健全数字货币监管的政策法规;深入推进数字央行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金融素养,优化数字金融生态;加强数字金融发展与治理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数字金融国际规则制定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钟红  李艳蓉  郝毅 《银行家》2022,(5):50-54
近年来,各国不断加大在央行数字货币(CBDC)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竞争力度。2022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认为,目前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CBDC,货币的历史正进入一个新的篇章。2022年3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敦促美联储考虑创建数字美元的可能性,该举措被认为是美国改变以往对CBDC不甚积极战略的一个新动向。竞争加剧的同时,主要国家和地区在CBDC领域的合作联盟也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与各项主流技术深度融合。本文以三个典型场景为例,讨论了区块链在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中的可能应用和解决方案,并进一步论证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可以纳入CBDC的分布式运营与央行的集中管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