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邓小平理论发展粮食经济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阶段。用邓小平理论指导粮食经济的加快发展,是提高思想理论素质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事业的需...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作通讯》2011,(13):22-23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是我们党由弱变强、中国革命转败为胜的十三年。这一时期,我们党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积累了治党理政的宝贵经验,培育形成了伟大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3.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创立中国会计改革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当今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全球性粮食安全的现实,把粮食工作推向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新时期的粮食工作,必须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把“重监管,活流通,促发展,保稳定”作为载体,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中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异化消费     
《农村工作通讯》2008,(10):49-49
所谓异化消费,是指人们把消费作为一种自我满足的手段,把消费当作人生的唯一乐趣的一种状态。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分化出一个新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派。该学派从社会生态观的立场出发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危机,第一次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当今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践.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全球性粮食安全的现实.把粮食工作推向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新时期的粮食工作,必须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把“重监管,活流通,促发展,保稳定”作为载体,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中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探索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要注意掌握的几个问题李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跨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纲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  相似文献   

8.
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座编者按语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是坚实扎根子中国土壤之中的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转化为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方法。自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我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活力,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与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张晓雯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及其实践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农村》2005,(2):1-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其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21(10):F0002-F0002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新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必须努力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学习江总书记的指示,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商业职业道德建设,把“窗口”行业办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商业职业道德的现状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基础所决定的。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发展过…  相似文献   

13.
王建 《中国改革》2006,(3):9-11
去年以来,出现了一场关于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主流的争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第27个年头来争论这个问题,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应指出的是,不论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部已经难以解释当代的许多重大经济现实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内容,并以文化形态实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逐渐内化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和价值标尺。当前,我们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树立理念,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生活化与传播方式通俗化的有效结合;要抓住重点,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发展中传播普及的应用性难题;要找准依托,利用多种文化形态多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中国化,具有最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性作了新的阐述,尤其对"三个规律"、"总根据、总布局、总任务"和"道路、理论、制度"的总体性阐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五大报告"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学习,我觉得"十五大"至少有两大贡献。第一,首次提出并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而且把它作为我党的行动指南。以前,我们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概括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但在十五大报告中并没有继续使用这一提法,而是将"特色理论"称之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写入党章,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并作为我党的行动指南,而且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历史意义正如江总书记在报告中所说的:十五大将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这一点为标志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犹如一座灯塔,每当世界出现重大历史事件,每当人类处于转折关头,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马克思,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研究,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文化角度的研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样法,虽然马克思主义没有把自己的目光专门聚焦于文化现象,没有构建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或者文化理论,但是,它在人类社会历史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为关于文化的理解奠定了更加宽广的视域和扎实的理论根基。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由衣俊卿、胡长栓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一书,深入研究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内涵、重要思想与价值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和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先导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职能要得到充分发挥,单靠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是难以凑效的,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作用,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能完整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要着重解决干部职工的“四信”问题。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解决重科学信科学的问题;二是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三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由虚变实,引导员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与员工所在行业…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批准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指出中国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真汲取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坚决摒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将生态环境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自私自利行为。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