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副食店越开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生意做得好,真得需要千方百计提供便民服务,想尽办法集聚人气.1.门前挖口压水井或安个水龙头.农村副食店的经营对象主要是农民,他们劳动后通常是一身泥一脸汗,有水源就能方便他们洗手洗脸.来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能招揽生意.  相似文献   

2.
报载,陕西省一个贫困县最近开展万干帮万户“订报刊扶贫”活动,要求全县1万名干部每人自费帮助一个贫困户订阅1份报刊,引导他们利用报刊指导生产经营。这种扶贫方法使人耳目一新。时下,说起扶贫,人们便会把思维集中到给点钱济些粮上来。其实,这只是“输血”而已,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贫困问题,钱用完、粮吃净后,依然贫困。有位农业经济学家曾撰文指出:农民不掌握政策,科技水平不高、经济信息不灵,是当前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所以,如何提高当代农民的政策、科技和信息水平,是我们各级党政部门所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报刊是…  相似文献   

3.
1999年,我中专毕业后,四处求职无门。我决定订一部分科技报刊,期盼能从科技信息的海洋里找到一条谋生的路。几年来,我订了《致富时代》、《农村百事通》、《农村新技术》、《湖北科技报》等20多份科技报刊。功夫不负有  相似文献   

4.
一计:订阅报刊引客现在农村大都搞多种经营,农民也在广寻致富门路。通俗易懂的农村科技报刊,由于提供致富信息及相关知识,越来越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倘若能够因地制宜地订一些适用的书报,特别是有关科学方面的报刊,摆放在店里供来往行人或前来买东西或闲坐的人阅读,也可采取出租出借等方式提升营业额。二计:定期出黑板报把每个季节的主要农事活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节气时令的注意事项,及肥料的选择和施肥技巧等都清清楚楚地写在黑板报上,让农民朋友一看就明白。同时,还可以摘抄一些有关农事的歌谣、谚语等活跃气氛。那些喜欢来看…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师高康)“认真办出一批农民愿意花钱订,喜欢看,看了能致富的报刊”,这是新闻出版署4月下旬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的全国部分农村报刊出版座谈会的主要议题。会议总结交流了农村报刊出版工作经验,研究了农村报刊发展思路以及如何更好地面向农村、面向农业、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科技需求等问题。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农村一直是报刊发展的广阔市场。党和国家一贯十分重视农村报刊的出版问题。在五六十年代,各地都出现过一批办得很好、受到广大农民读者欢迎的报纸刊物。后来因“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本人在基层从事会计工作已有五六个年头,每逢征订报刊时,常见有关部门发文件,派任务,然后是一个个经办人员逐村搞推销似的指定或请求订阅某报某刊。迫于无奈或碍于情面,村干部对订刊只好来者不拒却又叫苦不迭。 身为农经站长,我自然关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报刊的订阅。在一次村干部会议上,当我提到征订农经报刊时,几位村主任异口同声地说:“请为我们订一份《农村财务会计》。”我因为在大学学的是工业企业会计专业,又担任过几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觉得村级会计业务不足挂齿,但既然村主任要求订阅,那就试着订吧。于是,我便为各村订阅了《农村财务会计》。在不经意地翻阅一期《农村财务会计》时,我被刊中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以后我几乎是期期必读。从党的农村政策到会计业务知识,我认真地研读着,越读越觉得有味,越  相似文献   

7.
直言快语     
射阳县副书记路启龙自费200多元,为自己的扶贫点订了一份《盐阜大众报》和《射阳报》,引导这里的农民利用报刊指导生产经营,摆脱贫困。这种以订报扶贫的办法,不愧是一着妙棋。时下,一提起扶贫,不少人自然而然地把思维集中到给钱、给粮、给衣物上来。其实,这只是暂时的"输血"而已,却解决不了根本性的贫困向题。从长远看,农村的贫困地区应依靠提高科技水平,掌握国家政策,了解经济信息来  相似文献   

8.
《农民科技培训》2005,(9):45-45
湖北枣阳的宋昌亮朋友来信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偏僻农村的高位截瘫患者,生存是多么艰难。虽然没有多的钱,但妻子还是帮我订了一份上半年的《农民科技培训》。这件事让我很兴奋。每一期我都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知道党和政府对农业是那么关心,我了解农广校和贵刊对我们广大农民倾注着热情。我多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可惜,我残废了,不能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可惜,因为无钱,我只能订半年的期刊,没能实现建一个农村科技文化服务中心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笔到山区县农村调研时发现,有些村虽然订了不少报刊,农民想看却看不上,不少农民因此产生了意见和怨言。报刊都上哪去了呢?原来,或在村委会,或在村干部家里,都躺在那里睡大觉。那些村干部看完了用不着了,或是他们根本就不看,而村民想看却看不上。这种现象在农村并非个别。报刊是用农民的钱订的,他们要求看报天  相似文献   

10.
经纪人是指为买卖双方充当中介 ,促成交易而获取佣金的中间商人 ,是促进商品交换和流通 ,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联姻”的“红娘”。农村是一个广阔而庞大的市场 ,农副产品种类多、数量大 ,但大部分地区比较闭塞 ,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 ,农民的生产和销售 ,都是依靠“道听途说” ,农民兄弟由于“耳目”不灵 ,往往是某商品在某地销售火爆 ,而他们的农副产品却沉睡仓库 ,甚至坏掉、烂掉、倒掉 ,或“三分不值二分”地送掉。目前 ,农村市场经济框架已初步构成 ,但许多农民对市场经济还比较陌生。计划经济时代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都由政府订计划 ,…  相似文献   

11.
致富平台     
农民如今流行一句口头禅:长个“市场眼”,生意无风险。于是订报刊、装电话、买电脑成了农家投资热点。江苏省东海县浦南镇养殖大户张发达,以前总是动用双腿为“贡鸡”找销路,结果总是因信息不灵而错过了销售的机会。近年来,先后安装电话和购买手机之后,各大宾馆饭店求购“贡鸡”的信息通过电话源源不断地向他传来,在家里就把买卖做成了。一年下来,纯收入3万元左右。唐顶村农民张景顺一家订了好几种报刊,他按报刊上介绍的全国农贸市场行情,把七彩山鸡销往上海,把南京野鸡苗销往农村。仅靠报刊这个“市场眼”就给他带来纯利数万元…  相似文献   

12.
长个“市场眼”生意无风险农民如今流行一句口头禅:长个“市场眼”,生意无风险。于是订报刊、装电话成了农家投资热点。江苏东海县一养殖户以前总是靠双腿为甲鱼找销路,结果总是因信息不灵而错过了销售的机会。1996年他装了2部电话,购买了1部移动电话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各大宾馆饭店求购甲鱼的信息通过电话源源不断地向他传来,在家里就把买卖做成了,靠电话做“火”了生意。某村农民孙富贵一家订了好几种报纸,他按报纸上介绍的全国农贸市场行情,把猪内脏销往小城镇,肥肉销往农村,瘦肉销往大中城市。仅靠报刊这个“市场眼…  相似文献   

13.
编读     
“9亿农民早就应该有这样一份自己的刊物”——湖北省大悟县大新镇农民张积明“我就是再穷,也要订《中国改革·农村版》,订我们农民自己的杂志!”——为了寻找失踪的父亲和弟妹,从黑龙江一路乞讨流浪到北京的28岁农村姑娘赵丽在看到《农村版》后,斩钉截铁地说。“第一份为农民说话的杂志,对百姓是一件好事。我们村的老人,大多数和共和国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50多年,当他们失去劳力,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希望你们刊物关注他们,关注农村中的老有所养的问题。”——福建省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的王天赐老读者来信表示对“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在下村调查中听到相当多的村民反映他们很难看到报刊和科技书刊。经调查发现,由于部分村干部缺乏学习意识或报刊收发管理不善等原因,村里订阅的那几份报刊不是悄悄地“躺”在地板上“休息”,就是静静地挂在墙上“张望”,甚至被一些人拿回家包东西、作燃料、当手纸……报刊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种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的重要媒体,是广大农民朋友了解山外世界和天下大事的主要渠道,在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后,农民迫切需…  相似文献   

15.
乡镇村级是我国社会的基层,也是离知识、文化、教育、信息等社会资源最偏远的地方,需要报刊杂志等媒体,特别是农业类报刊的宣传和关注。但是在不少农村地区,农业类报刊却订得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有几个主要原因。一是上面要求基层订的报刊杂志太多太滥,农民负担不起;二是乡镇村级财务困难,在订阅了上级安排的报刊后,已无财力再订其他农业方面的报刊;三是部分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下乡发现这样一件新鲜事,几户农民自发合股订阅报刊杂志。他们或三五家共同集资订阅报刊,在其中一家设阅览室集体阅读,或三两户合资订阅报刊,然后互相交流阅读。笔者认为,这种合伙订报刊的做法很值得农民朋友效仿。 报刊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传递市场经济信息的“桥梁”,农民多读报,便可吃透党的富民政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一些企业负责人对报刊订阅不够重视。不少企业打着“双增双节”的幌子,把一线班组订的报刊砍去,象征性地订几份党报党刊和专业报刊,供领导和科室“专用”。众所周知,好的报纸和杂志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之。社会不断进步,文明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需要高品味的精神食粮,而报刊以“快、新、广、活”的特点,自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读物。据美国一家权威新闻机构调查反映,目前社会上传播的各类信息百分之八十以上源于报刊。日本一位著名企业家深有体会地说:“不读报刊,简直无法启动…  相似文献   

18.
值得深交的朋友──《农村财务会计》我是一个农民通讯员,平时有收集、阅读报刊的习惯。在我珍臧的众多报刊中,《农村财务会计》最有实用价值,是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贵刊不仅是一份融政策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专业刊物;而且还是农村财会人员和通讯员练笔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我高中毕业回乡被大伙推选为村会计,当时村上订阅了好多报刊,但就是没有适合我这个当会计阅读的。为此,我在一次会议上将此事提了出来,征得领导同意,我到邮局订了一份《农村财务会计》。  相似文献   

20.
开门办店、经商做生意最怕顾客不上门,那么,怎样才能凝聚人气,吸引顾客上门来呢?聪明的商家自有办法,他们想出了免费服务的高招:免费读报:小丽开着一家农资店,经营以蔬菜种子为主的农用物资,可是一条街上开着20多家同样的店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小丽明显感觉到钱不好赚了。聪明的她缍想出一招。她花3000多元邮局订了科技类、到富类、信息类、技术类报刊20余份,又买了一个报夹,将这些报纸夹在报夹上,摆放在店内显眼位置,旁边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