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四审表决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三鹿事件”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从2007年12月,食品安全法草案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审,再到2008年8月的二审和10月的三审,这部广受关注的法律草案的诞生经历了三个年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回忆说,“在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前,  相似文献   

2.
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是自2009年6月1日施行以来的首次修改。草案从现行法律的104条增加到159条,旨在以法律手段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构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3.
粮食行业如何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全面规定,超越了原来停留在对食品生产、经营阶段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规定,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通过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旨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食品安全。这些都意味着这部法律将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开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继续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单独列明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草案增加条款规定:"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强调:“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5.
<正>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颁布于2009年,实施仅5年即面临大修,无论官方还是学界,都感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早在去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多名专家表示,本次提请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多数修改内容延续了送审稿的思路,比如坚持"重典治乱",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政府失职将被问责。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食品安全事件的作案手法在"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6.
王梓鉴 《现代食品》2022,(5):122-124
为保证人们购买食品的安全性,解决由食品安全引起的个人健康事故,本文对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从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低下、监管标准与监管过程不透明、缺少食品安全问题预判机制3个方面阐述食品生产单位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并在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引进多主体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采用激励式与...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近几年来的食品安全状况,采用博弈论分析方法,把政府、食品供给者、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中互动的分析置于统一的制度分析框架内,探寻三者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范围、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关系,以及相应选择行为,从博弈模型分析中得出结论,并借鉴国外在食品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食品供给工业化比重的逐步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食品监管问题也日益重要。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进程中,法律制度和政府监管固然重要,但生产者的自律以及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也不可缺少,因此,强化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知和教育,形成政府监管、生产者自律与消费者觉醒的共同责任体系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两会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李传卿透露,食品安全法(草案)有望在今年6月前正式出台。据悉,在这部民众寄予厚望的食品安全大法中,地方政府负监管总责、食品违法假一罚十、违法行为处罚标准提到10—20倍等刚性标准,将成为遏制食品违法行为的亮点条款。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故发生前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有效评估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高频率的食品安全事故折射出国家地方政府监管食品安全制度的不足。通过把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20个指标建立成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根据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绩效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出各级指标对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相对重要性,对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据印度《金融快报》近日报道,针对目前印度国内有关食品安全及标准的管理法规纷繁杂乱、缺乏协调的局面,印度政府拟出台一部协调统一的《2005年食品安全及标准法》。目前,该法草案已经提交内阁审议。一旦内阁审议通过,草案就将被提交议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管理日益成为我国行政管理方面的热点和难点。山东省乳山市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入手,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加工、餐饮整个链条的信息监管,具有较强的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薛琦 《现代食品》2021,(6):131-133
做好食品抽样检验工作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本研究对目前国内食品抽样检验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强化制度建设、强化技术团队建设、制定统一检测标准等方法,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提高食品抽样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王众孚近日说,明年我国将采取包括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开展食品专项执法检查、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等五大措施维护食品安全。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王众孚详细地介绍了这五大措施:一是通过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逐步建立总局、省局、市局、县局、工商所五级贯通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二是加强工商所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三是集中开展三次专项执法检查。第一、第二季度开展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营养保健食品、豆制品、腌…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造成后果十分严重。本文分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特点,总结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是,食品安全工作应由统一部门管理并形成独立执行机构,食品标准应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检验技术能力,建立企业自我监控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拟用"重典"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法实施5年来首次修订,修订草案保留了现行食品安全法的基本框架,对现有的一些条款作出重要修改,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等重要表述,完善食品追溯等重要制度,并新增了大量条款,对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网络食品交易  相似文献   

17.
《农村工作通讯》2008,(6):49-49
江苏省率先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后,目前所有乡镇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所有行政村均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人、落实了责任制。 近几年来,江苏省积极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督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和现代流通网建设,目前标准化农家店已超过1.2万家,乡镇食品连锁超市和村食品放心店覆盖面爹别达96.6%和57.7%。  相似文献   

18.
日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规定"因食品犯罪被追刑责的经营者终身禁入食品行业"。(12月4日《人民日报》)近年来,虽然各地加大了对食品生产违法经营者的处罚力度,但是,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还是频频发生。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遏制生产有害食品的制度,加上暴利的驱动,违法成本又低,不足以让这些不法分子望而却步。因为对于食品违法行为,有关部门除了没收、罚款和责令停产停业外,最多也是"吊销许可证"。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治理是通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社会获得安全食品的制度安排以及实施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形成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在食品安全治理法律关系中,最直接发生作用的两大主体是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由于两大私法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不为零及合作的可能性为零,这就要求对私人权利实施司法救济以及政府实施行政监管,确立“三个主体”: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实施市场禁入,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强教育和消费者诉权保护,唤醒食品消费者的主体意识;推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的无缝衔接,落实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监管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管理热点问题。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体制不科学、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新闻媒体导向不明等,因此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与机制,建立合作监管制度迫在眉睫。理念层面,应培养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共识,加强食品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层面,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建设、联合整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建设,最终建立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互动的合作监管制度;操作层面,落实与重视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