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江  欧书阳 《农村经济》2006,(12):90-9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最新战略决策。无论是客观需要还是着眼于现实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正确导向、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资金支撑、制定新农村建设蓝图的设计规划、提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组织保障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不同层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关系、政府资金投入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等。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政府才能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群策群力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农村?什么是新农村?谁来建设新农村?准确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所必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具备三个特点:有新的结构,包括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城乡结构和新的组织结构;有新的主体,以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主体,政府的作用重点在服务;有新的功能,新农村要有现代农业生产功能、传统优秀文化保存功能和生态功能。新农村建设既不是把农村变为城镇,也不是把农民固化在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型农民社区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4.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艳  孙科 《农业经济》2006,(12):26-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资源、环境、人口、教育等多个学科。因此就人的作用而言,必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各级工商机关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要全面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认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努力提高支持“三农”工作和保护农民利益的自觉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如何才能有效动员和集聚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浙江省湖州市在探索建立“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中,通过抓好“市校合作共建、军民共建、省部共建、村企共建”四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积极性、创造性,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灾后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政府主导体现在从宏观上规划灾后新农村建设、健全机制、强化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农民主体应积极参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形在国家、地方、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户结合的多元联动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构筑平台。  相似文献   

9.
靖培建 《南方农村》2012,28(8):75-78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观念正确,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还有许多地方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培养新型农民能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1、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新农村和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是构建和谐农村的物质保证。价格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抓住重点、有所作为,必须在农民增收上创新突破,尤其要探索建立以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但许多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目的不明、主体错位、内容简单、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农民,深化农村改革,注重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农民素质提高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的全面发展,而新型农民的培训离不开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使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相适应,不仅要深化已有改革的成功经验,更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重新认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正确处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正确处理开展经济建设和开展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选择新农村建设具体模式的关系,要求既要坚定不移又要不拘一格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正确处理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保护文化资源的关系,要求把新农村建设和保护文化资源摆在同一棋盘上;正确处理注重当前发展与关注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求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不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农民知识化是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十化"之一.如果没有农民的知识化,新农村建设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农民知识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村是载体。去冬以来,我们安庆市从与农民关系最密切和农民最关心的村庄建设问题入手,启动实施了康居新村建设工程,倾力为农民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一方面坚持以合村并点为基础,加快资源整合,把原来分散的自然村落规划成中心村、基层村,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规划的中心村、基层村建新房。一方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规划,后试点,再分步推广,已经完成了100个康居新村规划编制及50个重点康居新村的初步建设。康居新村建设工程增强了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联系我们工作的实践,我觉得村居建设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农村,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新农村建设是在探索中进行的,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认识上存有偏差.单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上来看,生产发展本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第一任务,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落脚点,但目前许多地方都把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放在村容整治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使得不少群众误认为:农村环境整治、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新建,就是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防止“三个偏差”。一是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建设“新村”,单纯地搞基建工程;二是防止就农村抓农村,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一级政府的事,有关部门都应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同时还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防止新农村建设“口号化”和“一阵风”,要坚决制止把这项工作当作政治运动或“面子工程”、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文化力内涵及相关概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落后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的落后.由于文化的落后导致农民整体素质低下.农村发展遭遇了素质"瓶颈".通过探讨新农村建设文化力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借鉴对新农村文化力建设的规律,对新农村文化力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分析,研究文化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构建新农村建设文化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山西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把“三农”置于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新农村建设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添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探索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