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二代"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的评价,也才能承担起对家庭的孝心,对国家的忠心,和对社会的爱心。富二代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中国的创二代群体目前是什么样的情况?以我的感知,现在真正优秀的"创二代"占到"富二代”群体的20%左右。他们有的已经成功创业了,有的则正在积极进行创业探索。  相似文献   

2.
茅理翔 《中外管理》2011,(11):64-64
“创二代就是要闯!”黄立波这句话讲出了所有创二代的心声。 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从小又受到父母闯荡江湖的影响,很早就树立了要干一番事业的人生梦想。一些有志气、有抱负的二代们,在大学毕业或者留学回来后,曾一度被“富二代”这三个沉重的字深深扎痛,但他们用行动向社会宣布:自己不是坐享其成、贪图享受的“富二代”,  相似文献   

3.
李靖 《中外管理》2011,(5):58-59
作为国内专注研究企业传承的"一代",浙江宁波方太集团董事长、家业长青学院院长茅理翔从2010年起就发出呼吁:让富二代,成为创二代!创二代,不是一个即兴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乎两代人命运的、沉重的主题,也是《中外管理》满怀社会责任感所做的一个特殊的倡导型专题。  相似文献   

4.
"富二代"粉墨登场 不久前,<福布斯>发布的2010年十位最年轻亿万富翁的排行榜可谓引人深思.与排在首位25岁的"现代版比尔·盖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不同,在上榜的中国年轻富豪中,无论是碧桂园的杨惠妍,还是山西海鑫的李兆会,均非白手起家的创业天才,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坐拥过亿身家的"富二代".  相似文献   

5.
《潮商》2012,(1):36-37
日前,记者采访深圳市潮汕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了解到:既是“富二代”,更是“创二代”,深圳新一代潮商开始登台亮相,深圳“潮二代”正在陆续完成与父辈“接班”。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读者评刊《封面文章:创二代崛起》——2011年5月刊@中外管理杂志:【封面文章】创2代崛起:浙江永康家族企业创业式接班分析(文/@王缨@李靖摄影/@刘犇Rondy)社会对当前富二代的认知——开豪车、比阔气,躺在父辈的家业上混日子。但至少在浙江永康,这一纨绔子弟印象,正在被一群新生的少帅们打破。  相似文献   

7.
董铭的"烦恼告白",开启了一个特殊群体发自肺腑的心门,道出了他们接班创业的辛苦,也告诉社会,当前民企接班的一代不是守业享受的一代,而是创业奋斗的一代,奋斗的道路既漫长又难题重重。这个特殊群体,我的总结就是三个字:创二代。  相似文献   

8.
永康市长卢跃冬认为:要实现基业传承百年,就需要我们很理性、深层地去思考"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和问题。无论富二代也好,创二代也好,现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在关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虽然痛点很多,但"富二代"公司涌现,也是创业环境越来越成熟的注脚这里"富二代"指的是公司而非公子。相对于草根创业,它们系出名门,有棵大树好乘凉。不过,大树提供的并非只有荫凉,也可能扔下个苹果把"二代"砸晕。大公司鼓励内部创业已成风尚,这亦是创始人不希望核心团队流失的激励方式。只是内部创业不同于内部创新,例如微信之于腾讯,是公司体系内的革命性产品,张小龙只是具有创业精神的职业经理人,而阿里巴巴不断分拆业务,以保持灵活性,也是为了激发创业活力,不同于令各板块独立去讨生活。  相似文献   

10.
王缨 《中外管理》2011,(11):62-63
“富二代,只是个名词,它不能代表什么。”浙江五谷实业公司总经理黄立波在与《中外管理》交流时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说自己周围的伙伴更愿意提“创二代”、“闯二代”,因为:“父辈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基础,给了比别人稍微好一点儿的平台,让我们去闯。至于闯得好、闯得坏,那就看你自己的水平和作为了.”  相似文献   

11.
富二代之思     
滕斌圣 《潮商》2010,(1):55-57
未来,富二代们将要面临他们的烦恼和使命——他们是企业管理方式和治理结构上的转型一代,他们注定要扮演的是把一个魅力型管理的企业转为制度化管理的非常关键的角色。也许是因为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还处在年富力强的阶段,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接班人计划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态度,将交出指挥棒的时间模糊化。富二代接班问题并不是一个能够一拖再拖的问题,这关系着整个企业的未来命运,如果仔细研究这些民营企业在传承问题上的做法,就能看出这些企业将来的归宿。富二代是否已经准备好传承家族事业的足够能量?这也许是所有人包括那些寻找接班人的企业家们想知道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转轨经济的趋势下,家族企业面临代际传承和战略转型升级交叠的双重复杂局面。文章梳理现有文献,从家族企业内部层面和微观视角出发,对家族企业代际创业的主动、被动驱动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现实中"创二代"的产生机理提供解释并提出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19岁背着家人创业,不到一年就纯赚120万,22岁就成了600户农民的主心骨.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的林映波,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了亿万资产,成为年轻伙伴们羡慕的对象.但,有谁知道,身为"富二代"的林映波,曾放着年入百万的家庭生意不做,却立志独自创业,他的"第一桶金"是背着父亲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从偏僻的小山村走出伊川县,进而走出河南,走向世界的民营企业;一个从白手起家创建一个小煤矿到拥有36个下属企业的集团;一个从家族小企业到拥有3000名股东、13000名员工的企业大家园,这就是天源,在广褒的中原大地缔造创业神话的天源集团.2005年,天源集团被评为"洛阳市优秀民营企业"、"洛阳市最具活力企业"、"洛阳市安全生产先进企业",集团董事长马荣彬荣膺"河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5.
创二代也有梦。余雪辉的电商梦走出了他的成功。对于他来说,这既是干事创业,又是兴趣使然,这条路让余雪辉的成功接班更丰满、更辉煌,也更具有代表性。从余雪辉的案例,我提炼四句话供大家参考:第一句话:商业源自于真实生活,源自于热爱与信仰,源自于灵感与使命。余雪辉既不想搞技术生产,也不想跑出去搞销售,相反他更热爱于探索"不跑出去也能把生意做了"的新兴商业模式。他结合新市  相似文献   

16.
本案例描述了香港珠宝大王谢瑞麟家族的创业历程。问题集中在创业领袖与从美国学习归来的下一代继任者在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上,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家族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之间的冲突。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家族创业与继任冲突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眼下,"富二代"正成为人们嘱目的焦点、议论的热点.作为"富二代"的一员,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总裁孙翀以其不贪图安逸享受,矢志开拓,锐意进取的品性及出类拔萃的业绩,为"富二代"树起了耀眼的标杆.  相似文献   

18.
本案例描述了香港珠宝大王谢瑞麟家族的创业历程.问题集中在创业领袖与从美国学习归来的下一代继任者在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上,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家族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之间的冲突.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家族创业与继任冲突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换班焦虑 浙江慈溪的家业长青学校有一个宏大的宗旨:"兴教育才,家业长青,国运长兴".从家运到国运,中国家族企业有很多理由应该兴盛下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创业一代到了退休年龄,"富二代"粉墨登场,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焦虑.  相似文献   

20.
王国林 《企业导报》2014,(2):196-198
家族中存在的"假性和谐"为家族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了回应理论和现实需要,借鉴组织理论,以家族凝聚力作为切入点经过理论推理提出创业能力新要素——家族创业凝聚能力,并认为它对于避免家族"不和谐"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