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前不久笔者赴日访问,发现兵库县等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设立了招商引资的专门机构,制定了招商引资的产业目录,印刷了大量英文、中文等国文字写成的招商引资宣传画册.地方政府主要官员在欢迎客人的宴会上都要大力宣传本地良好投资环境,欢迎客人来此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2.
民意的充分表达是实现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决策者“以人为本”决策观念的淡薄,导致政府决策中民意表达的严重缺失;关于民意表达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缺失,导致民意表达的组织化、法定化程度低;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政府与公民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因此,地方政府官员必须树立科学决策观念,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决策中关于民意表达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必须建立有效的公共决策回应机制,从而确保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在“租税互替”机制的研究框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来解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对租与税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在现行的地方官员晋升制度和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偏好于追求短期的土地租金收入而非长期的税收收入;(2)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地租收入的强烈偏好,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3)推进不动产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由偏好短租转变为偏好长税,是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土地财税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刘金松 《东北之窗》2010,(19):34-35
近年来,很多地方把招商引资作为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对官员实行“层层分指标,级级抓考核,个个有任务。人人忙招商”的硬性分配,出台相应的处罚和鼓励措施。调查发现。尽管招商引资促进了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但这种片面追求政绩和对官员奖励的做法.也刺激一些官员冒险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招商引资不失为一种捷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角色地位?地方政府应如何招商引资?如何规范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地方政府在对外招商引资活动中的自身位置定位进行了阐述,也对地方政府制定招商引资策略时的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且为地方政府提出招商引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在“招商引资”、“经营城市”的过程中,把政府当成企业,强调企业化运作,与之相对应的是党政官员有意或者无意地把自己当成企业“老板”并渐渐养成“老板式”思维方式。在老板式官员的背后,—方面是观念的偏差,另一方面是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完善,甚至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03,(6):51-51
对于组织民间资金投入区开发,有的认为,招商引资是政府的事、企业的事,与老促会无关,不能越位操作;有的认为,政府招商引资尚且雷声大,雨点小,签约多,落实少,老促会受职能、经费限制,更是无能为力;还有的认为,用老区资源招商引资,是肥水流入外人田。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债务膨胀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交织并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而官员晋升锦标赛竞争机制使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具有制度的内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官员晋升锦标赛与地方政府公司化;二是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三是逆向预算软约束与土地财政金融化。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呆账、坏账的信用风险,影响到政府信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诱发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类开发区的实践与高速发展,除了国家给予的各类政策支持和保护优势外,就直接与地方政府制定的气势磅礴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在全国进行星火燎原的招商战役息息相关了.而且,很显然,各级政府各级官员的政绩评价中,几乎都分配有招商引资的任务定额或业绩要求.气势恢宏之下,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创造世界发展史上的惊人奇迹.  相似文献   

11.
浅析制度环境与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改革与战略》2007,23(11):7-8,11
文章从地方政府"经济人"假设出发,阐述了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影响.分析认为,在侧重于经济增长的官员考核制度、"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和形式化的监督体制等制度的激励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政府会将地区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并可能采取一系列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2.
谨防垄断性跨国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招商引资,现如今暴露出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官员及学者认为,垄断性跨国并购将威胁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所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招商引资依然是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并深得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必须更加注重招商质量、更加注重投资环境优化,更加注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归位地方政府职能、创新生态招商机制、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壮大招商引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府作为招商引资的主导,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深入的背景之下,传统的以政府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显然无法更好适应当前不断变换着的时代,为此,需要不断创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模式。文章针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从创新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合理化措施,以便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模式发展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些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经济建设职能,将较多精力投入招商引资、土地经营,从而造成过大的行政渗透和扭曲,影响市场的有效运行.其原因主要是间接税比重过高,不动产收入激励过度,自主性财政收入不足.应改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方向,降低间接税比重,调整现行的与土地、房屋有关的财政收入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发展全面分析发现,招商引资是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准确地把握招商引资的科学性,才能够实现地方招商引资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地方招商引资中还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例如地方的招商引资本身没有较为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在加上没有充分的调动经济实体的积极性,导致招商引资本身的渠道容易出现问题,对于地方招商引资环境的构建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导致很多招商引资并不成功。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要全面的加强招商引资的规划水平,通过全面的构建招商引资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全面规划和管理,最终实现招商引资项目的综合协调服务,推动地方招商引资工作的全面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中,财政分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提供了激励,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不足等问题。采用各省市1994-2006年的资料,本文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决策呈现出策略性行为特征。总体而言,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财政中科技的投入,地区间竞争的压力削弱了财政分权对科技投入的正向作用,而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分权下地方政府提高科技投入的倾向。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应完善对于官员的考核制度,提高科技政策的权威性,加大对地方政府预算监督的力度,并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2013,(7):12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为实现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提升市县区级政府的公共决策水平已到刻不容缓之际。这一方面有赖于政府机构的改革、官员认知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学会从政府力量以外的地方寻找利于决策的信息、观点和方案。因而,民间智库理应得到决策者们的更多重视,让来自民间的思路、智慧更多汇聚到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09-2018年289个地级市数据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金融官员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具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相对于非金融官员,金融官员能显著地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表现为"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巡视未覆盖地区、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佳和制度环境越好时,金融官员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效果越明显。文章实证分析了官员的金融经历对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作用机理及具体效应,有效地诠释了"金融副省长现象",为金融干部队伍建设和金融监管提供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支持,也为现阶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是一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从财政分权和省级官员特征两个维度,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财政分权程度和省级官员特征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交互影响作用。通过2010-2014年30个省级政府的实证数据进行混合OLS回归,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小。省级官员的年龄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减小,同时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省长和省委书记也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并且财政分权和省级官员特征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据此提出建议,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