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公司治理问题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企业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企业"黑箱"论、企业契约论及基于资源和知识的企业论,再从狭义、广义以及介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公司治理进行研究,着重探索了公司治理理论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围绕解决股东和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小股东和大股东的委托代理以及小股东和大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的委托代理问题,最后得到若干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中的审计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公司治理与审计的共同的理论渊源——委托代理理论(一)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过去20多年中企业理论最重要的发现。委托代理理论大大改进了理论界对股东、管理者、社会公众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经营管理者作为代理人不仅有自己  相似文献   

3.
股权相对或高度集中下的股东异质性特征形成了控股股东与经营者、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在双重委托代理下,控股股东选取内部治理、中小股东选取外部治理.与此相对应,企业财权安排应当是确保控股股东的内部财权统一与中小股东的外部财权结合,即内部实现控股股东的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相统一,外部确保中小股东的财务共同治理权与相机治理权.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由不同类型的资源所有者参与组成的一系列契约组合.这种契约存在明显的不完备性和代理问题,而内部控制就是一种产生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和企业雇员之间的不完备契约和委托代理关系的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治理装置.内部控制治理契约的逻辑目标在于减少内部交易的不确定性乃至降低内部交易成本,而其逻辑基础则是信患以及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组织内各责任单位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交易成本这一核心要素融合了内部控制治理的逻辑目标与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一、民营企业集团双重优化的目标与必要性民营企业集团治理着重解决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委托—代理问题,资本结构引起集团各层次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经理层、债权人与经理层之间等代理问题。代理成本是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研究中的共同问题,因此减少代理成本、缩小信息的不对称、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督、降低投资经营决策风险、规范集团行为,最终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是优化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共同目标。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强调集团结构的动  相似文献   

6.
在由中小股东、控股股东、经理三者构成委托—代理链条中,控股股东既是中小股东的代理人,同时又是经理的委托人,即控股股东具有双重委托代理身份。文章针对控股股东具有双重委托代理身份的特殊性,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模型。本文的分析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有利于增加全体股东的收益和公司的期望价值。文章还依据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理论,提出了我国中央企业改革应保持国有股控股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代理理论区分了两类委托代理问题: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的存在可以减少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然而却导致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大股东滥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的剥夺,以获取私人收益,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企业股权都很集中,公司治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防范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许多学者对控制  相似文献   

8.
廖敏 《企业导报》2009,(6):103-103
<正>一、研究背景在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下,经理人和股东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即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  相似文献   

9.
杜湘红 《事业财会》2003,(2):32-33,40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将关注的重点置于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而公司的股东被看成是广泛分散、具有共同利益且不直接参与公司运营的缺位所有者组成的同质集团。然而现实的上市公司治理中 ,公司的不同股东 ,特别是持有不同股权比例的股东对公司治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参与动机和参与能力 ,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利益激励方式 ,由此可能形成不同股东间的利益冲突 ,进而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个较为普遍的例子是 ,上市公司有控制权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之间利益的分歧与整合。这种分歧和整合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实践上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浅析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治理目标演变下的内部审计 1.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源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对经营的一种监督与制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与经营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股东利益至上”这一逻辑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几乎世界各国的公司法都认定,股东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论是经营者的选拔任用,还是公司重大经营策略的制定,股东都具有最终决策权。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就是如何解决好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何激励经理人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如何制约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研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在根本上是时代理问题的治理,是对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现金股利能够缓解股东与经营者、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冲突,发挥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公司治理特殊性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农发行的公司治理问题,提出农业政策性银行须加强公司治理,并给出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两权分离引发了委托代理关系及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了解决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委托人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来规范、约束并激励代理人,从而减少代理人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委托人的利益。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内部控制问题入手,通过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论述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含义,并指出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股本主体缺位,股东控制权残缺,更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并提出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型中资保险公司由于其庞大的总分公司结构,在总公司、内审部门与分公司间所形成的三层委托代理关系下常出现合谋现象。本文在利用多重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合谋问题在大型保险公司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状态下的激励水平。最终得出结论,大型保险公司中合谋问题存在并且严重,而最优激励水平应该是平衡报酬和惩罚。  相似文献   

16.
股东和经理人之间代理问题形成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经理人和股东在目标函数、风险偏好、期限视野上的不一致导致经理人的行为偏离股东的最优目标。缓解代理问题的机制包括公司内部的经理人报酬设计、公司治理结构安排,外部机制包括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及产品市场的约束。文章还讨论了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在缓解代理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公司的层级结构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存在着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不相容、风险不对称、契约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在公司的层级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却很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文章将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层级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到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安排的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是一个迄今为止尚未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问题。本文拟就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二者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起点,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基础(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根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金融保险业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国内对上市保险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选取了A股主要上市保险公司2008—2016年半年报及年报的数据,探索股权集中度、制衡指数及股东性质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如何,发现股权集中度、境外战略投资比例与绩效正相关,政府持股比例与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冉秋红  李晶 《湖北审计》2003,(12):26-26
“代理理论”是由科斯开创的现代契约经济学领域星的一个重要理论。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是个人间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连结。代理关系就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一个或多个人(委托)雇佣另一个人(代理人)为他们进行某种商业活动,并把某些决策权交给这个代理人。由于代理理论着眼于认识和解决代理问题,以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因而成为以保护股东(委托人)利益为目标的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