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粮食企业的下岗职工潘德贵,下岗后又重拾老本行做起了粮食生意。不同的是,这次他的粮食生意做得有些另类,并在这另类的粮食生意中找到了条另类的财路。2003年盛夏的一个午后,东北一位粮食经销商接到以前的一位老客户潘德贵的电话,想从他那里弄点大豆。这位经销商很是奇怪,潘德贵不是从粮站下岗了吗?他疑惑地问:“老潘,你又要做粮食生意啊?”电话的那一边。潘德贵哈哈地笑着说:“我是要做粮食生意,但是这次不需要发车皮。你只要把粮盒从邮局给我寄过来就行了。“不发车皮怎么做粮食生意?潘德贵这次做的就是一次另类的粮食生意。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一直活跃在伟人理论的研究宣传领域,是伟人理论和中国现实问题方面研究的重量级专家。他常常勉励自己:山水同乐,又仁又智;学思相兼,不罔不殆。采访李君如,给人最深的感受是,他不像一位省部级高官,更多的却是学者的本色。  相似文献   

3.
一天,为了买粮食,我来到街上某私人粮店。粮店规模并不大,只有两小间门面房,门口却大书着一副对联:“凭良心做生意,靠道德来挣钱”。这对联促使我下决心就在这里买了。店门口买粮的人排成了队,可见其生意确实不错。询问一位老主顾,他说这家做买卖,老少无欺,一视同仁,不短斤少两,不掺杂使假,对人热情,服务周到,到这里买粮打油,放心得很。他还告诉我,小店虽小,但听说每年要销售几十万斤粮食,获利很可观。凭良心做生意,靠道德来挣钱,这对联实在是太好了。时下,一些“精明人”做生意,不讲道德良心,唯利是图,只要能赚到…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的人口增长与粮食供求前景(一)专栏编辑:詹长智编者按:1996年7月8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中国人口增长与粮食供求前景"论坛。50多位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出席论坛。本期先刊发表有关专家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5.
挖掘ERP金矿     
林晓 《电子商务》2002,(4):66-67
一位职业经理人,将被派往欧洲,考察当地一家经营不善的工厂是否需要关掉。这位经理人了解到那家工厂曾经实施了ERP,于是他找到一位ERP专家,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搞清楚了在ERP系统中,成本、利润等财务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明白了之后,他才有把握去欧洲完成这项任务。讲这个故事的人,就是那位ERP专家,现任IBM全球服务事业部企业资源服务部中国区经理黄定峰。干了多年的ERP,经历了ERP的成功和失败,对于ERP 在国内的应用情况有很多的经验和体会。ERP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每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决策实施ERP之前都要问:ERP…  相似文献   

6.
改变     
《电子外贸》2004,(5):1-1
我将要告诉你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位牧师和他的妻子在田纳西州的乡村游历,他们在一家餐厅吃晚餐。这时,一位男士走进来,所有的人都好像认识他,他从一张桌子走到另一张桌子,和每个人打招呼,人们很高兴地向他问候。  相似文献   

7.
一粒粒普普通通的小麦、大米、大豆、玉米,却被一位叫罗红柱的山区农民通过开发和生产魔术般地变成一幅幅灵动飘逸、具有独特效果的粮食书法艺术作品。仅一斤普通粮食经过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在市场就可卖到成千上万元。其作品不但在中国市场供不应求,就连国外友人也纷纷抢购收藏。面对外国人要出几百万买他的技术,他却毫无保留地把粮食字生产技术传授给中国的贫困人。在他的帮助下,已有十多位学员走上了致富路,有挣几十万的,甚至还有挣上百万者。当他热心扶贫帮困的事迹被几十家报刊媒体作了连篇累牍的专题报道和评论后。罗红柱,这位有着突出贡献的农民艺术家也在三秦大地被人们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8.
种昂 《商界名家》2003,(9):8-10
有这么一位技术专家,他研发的技术在同行业首屈一指,而且,他的技术让60多家濒临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试问,倘若此人将其技术市场化运营,岂不财源滚滚?这个人就是被雀为“制革巨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时也是我国民营企业中出现的首位院士候选人——王全杰!他确实如人们想像的那样去将技术市场化,而且花去了十余年的时间,但结果却非人们(包括他自己)所想像,他对《商界名家》记者感叹:“技术专家未必就是成功的企业家,自己创办的企业自己未必就能成功管理。”  相似文献   

9.
八卦成功学     
张春红 《商界》2006,(8):87-87
这里有一位少年的有趣经历: 1.6岁时,一位非洲的主教跟他一块儿玩了一下午的滚球,他觉得从来没有一位大人对他这么好过,认定黑人是最优秀的人种。 2.8岁那年,他有了一个嗜好.喜欢问父亲的朋友有多少财产,大部分人都被他吓了一跳,只好昏头昏脑地告诉他。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科技开发》2007,15(B11):67-67
日前,中国粮油学会粮食物流分会举办了“粮食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物流和粮食行业的25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并作了精彩的演讲,会议内容包括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对于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研究探讨以及各位领导和专家对于分会发展和工作的建议,会上对一些粮食现代物流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观点、新技术也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经国家粮食局领导批准,国家粮食局软科学评审专家委员会已正式成立。成立专家委员会的目的是:加强和规范国家粮食局的学术研究活动,调动全国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政策研究和理论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粮食部门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水平,表彰在粮食流通理论和政策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受理、审定和批准国家粮食局优秀研究成果获奖项目;组织全国粮食系统研究成果交流、重要学术活动和重大课题论证、评审;负责筹集和使用奖励基金,制定《国家粮食局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等。专家委…  相似文献   

12.
美一学者撰文排出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中国人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在他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一文中,排列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位人物.其中我国有八位人物入选,他们分别是─-孔子:列第五位。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独创了一套信仰体系.蔡伦:列第七位....  相似文献   

13.
曾晓 《商界名家》2005,(6):88-89
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不会否认.他是一位非常具有个人魅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拥有企业家的胆识和资深管理顾问的睿智。从他严谨而又深刻的文章里,从他儒雅而又不失风趣的谈吐中,我们领略了他思想的火花.并深切感受到一份对于时代.对于社会的深沉的责任感.这在我们商品化如此广泛和彻底的今天.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4.
林宁 《国际市场》2003,(4):40-41
一位美国丈夫幽默地说:“现在找不到像美国女人这样不给老公做饭的女人了。”一位研究消费市场的专家说:“美国人是越来越懒。为孩子做三明治并不困难,但15年来,为孩子做三明治的人越来越少。”“不愿在家做饭”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年轻一代美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带工具的人     
《商界》2005,(8):9-9
任何带工具的人来到你面前,你都会意识到:他类似于专家,他在他擅长的领域肯定比别人干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广告大观》2008,(11):126-127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新一期互动行销沙龙走选搜狐演播室。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两位非常重要的嘉宾,一位是柱子,他是诗人,是画家、也是博士,同时也是传播人:另外一位是北京未来广告公司策划中心总监尹铁钢。我们今天的话题将围绕着活动营销而展开。  相似文献   

17.
秦邦建 《商界领袖》2003,(12):52-54
在外人眼里,于雯的经历充满着传奇:10年前,他“一不小心”闯入保健品营销行业。如今,他已是保健品营销圈内惟一荣获“中国杰出营销人”大奖的营销人。作为一名本土成长起来的保健品营销实战专家,他是怎样闯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定格的?7月27日,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一楼咖啡厅,于斐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张晓岚 《广告大观》2005,(12):38-39
在一次提案前的内部演练会上,公司的一位曾在数家国际4A广告公司呆过的同事不屑地质疑我们提案不够专业、不够国际化,我很奇怪地问他:“你在街上看到两个人打架,一人手握铁棒,一人手拿板砖,你说是握铁棒的国际化呢,还是拿板砖的专业?”他思考半天答不上话。我告诉他:“谁先打倒谁,谁国际化;谁不被打倒,谁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秦洪  周忠华  樊力  雷辉 《商界》2009,(8):22-29
有这样一类企业家,当他来到你面前,你会明显意识到这是一位带工具的人。他类似某类专家.他有着某种专长。关于企业生产力上的每一场革命.都可以追溯到他手中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粮食危机迫近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不足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美国人布郎曾写过一本《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书。从近年全球及中国粮食产量锐减的事实看,这一提醒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再不从生产、储备、鼓励种粮等关键环节上下点功夫,“粮荒”问题就可能成为现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加大、库存减少,以及粮食政策调整的滞后性等因素都可能推动粮价持续温和上扬。涨价是粮食进入短缺期前夕的一个信号,专家预测,未来3年我国粮食供求有可能出现平衡点,粮食供给将显露偏紧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