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顶山矿务局1986年全员效率累计达到1.302吨/工,完成部下达奋斗目标1.3吨/工的100.2%,完成计划1.16吨/工的112.24%,比1985年的1.152吨/工提高了13.02%。其中12月份达到1.561吨/工,完成计划1.16吨/工的134.57%,完成目标效率1.3吨/工的120.08%,创建矿以来最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增产和原煤人员的减少。现浅析如下。一、增产 1986年完成原煤总产量1687万吨,完成计划1640万吨的102.89%,其中统配煤矿完成1668万吨,完成计划1626万吨的102.6%;集体煤矿完成19万吨,完成计划14万吨的136.59%。原煤总产量和计效产量与1985年原煤总产量1596吨相比,分别增产75.4万吨和71.7万吨。以增产的计效产量71.7万吨计算,全员效率可提高0.056吨/工;按超计划产量42.3万吨计算,可提高全员效率0.033吨/工。  相似文献   

2.
一、煤炭企业减人提效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近几年煤炭企业减人提效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原煤人员逐年减少。1992年原煤生产人员为116.9万人,比1985年减少7.2万人,年平均递减0.4%,精简、转产人员12.8万人,其中净减6.7万人。二是原煤人员效率稳步提高。1992年原煤全员效率为1.336吨/工,比1985年提高0.37吨/工,年平均提高4.8%,实现历史最好水平,高于原  相似文献   

3.
一、劳动生产率的历史和现状河北省统配矿全员劳动生产率,1949年为0.341吨/工。此后逐年提高,到1956年达到1.001吨/工,比1949年提高了1.94倍。除大跃进三年和“文革”十年外,任生产比较正常的  相似文献   

4.
抚顺矿务局是开采八十多年的老矿区,1983年末全局职工83039人,1984、1985两年来共精简25855人,其中干部2889人。1984年煤炭产量782.6万吨,完成计划的103.25%。1985年煤炭产量821.3万吨,完成计划的105.29%;1984年完成亏损指标1403万元,减亏147万元;1985年在筹措工资改革资金的情况下,完成了2806.5万元的利润指标;1984年原煤全员效率1.237吨/工,比计划提高了4.83%,比1983年提高了5.1%;1985年原煤全员效率1.361吨/工,比计划提高9.75%,比1984年提高10.02%。通过两年来对劳动组织的整顿和改革,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为这次工资制度的改  相似文献   

5.
潞安矿务局继1985年第八年全员效率在全国煤炭行业夺魁之后,今年又进一步运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加强了定员定额管理,狠抓全面劳动组织整顿,1~6月份,矿矿成为高效矿,全局全员效率达到2.9吨/工,比去年同期2.352吨/工,提高18.76%,相当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继续在全国领先。特别是6月份,全局达到3.168吨/工,王庄矿达到了4.047吨/工,漳村矿和石  相似文献   

6.
煤炭企业人多效率低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阜新矿务局是一个年产千万吨的矿务局,1983年与1980年比,职工人数减少5.5%;原煤人员减少5.8%。但由于原煤产量下降5.2%,因此原煤全员效率仅由0.871吨/工提高到0.89吨/工,提高2.2%。与历史较好水平的1966年比,职工总数增加54.4%,  相似文献   

7.
1985年初,随着经济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为适应改革的需要,提高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我队与局、矿签定了以减少人员,增加产量,提高效率为前提的“双定”承包合同,即定效率、定人员,承包产量和吨煤工资含量,并作为煤炭部整顿劳动组织的试点单位之一。经过一年的实践,承包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果。1985年共产煤1001032吨,平均月产83419吨;回采工效率达到50.966吨/工,比上年同期的25.459吨/工提高了一倍;直接工效率(不含联网工)达到70.446吨/工,比试点前提高132.4%;全员效率达到18.9吨/工,比试点前提高65.28%;职工收入也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工作面主要工种平均月收入304.3元,辅助工人月均收入275.98元。其它各项主要技术经  相似文献   

8.
1986年以来,全国统配煤矿全面开展整组提效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整组提效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原煤全员效率逐年稳步提高。总公司所属统配煤矿原煤全员效率1985年为0.962吨/工,整顿劳动组织第一年达到1.027吨/工,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以后逐年提高,去年达到1.157吨/工,与1985年相比,提高20.3%,平均每年增长5.1%。二是精减原煤人员21.4万人。三是扭转了增产靠增人的局面。用人多、效率低一直是煤炭工业的一个沉重包袱。开展整组提效工作以后,1989年与1985年相比,总公司所属统配煤矿计效产量增长9.96%,原煤人员减少了0.81%,即少了1万多人,多出3000多万吨煤,走出了一条增产减人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局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企业整顾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以改革为动力,坚持眼睛向内,靠自我改造发展自己,挖掘了企业内部的潜力.几年来的变化是明显的.一九七八年以前,我局的煤炭产量始终徘徊在年产200万吨左右,年年亏损,最高年亏损额达1000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七年,煤炭产量由230万吨到八五年实现了年产401万吨,将近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由2,650万元增长到8,500万元,增长220%;原煤全员效率由1.062吨/工,提高到1.159吨/工,增长8.85%;亏损额逐年减少,由787万元减少到八四年的222万元,八五年实现利润307万元.  相似文献   

10.
山西怀仁县峙峰山煤矿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自1983年以来,连年实现了增产、增收、不增人。三年来,原煤年产由29.2万吨,提高到43.4万吨,增长了48%,全员效率由1.88吨/工提高到2.38吨/工,提高26.6%,利润增加79%。他们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不养闲人。这的确是企业管理中很高明的一招。这一招,主要高在他们大胆改革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实行了矿、队两级管理,不设工区一级,合并了不必要的科室,干部配备“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管理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5.6%。当前,有不少企业摊子铺得大,可有可无的人员多,在企业改革中优柔寡断,不肯拆“庙”搬“神”。长此下去,不仅人浮于事,互相攀比、扯皮,往往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怪现象;而且还会有“害群之马”无事生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人多、效益低是煤炭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979年全国统配煤矿全员效率达到0.965吨/工,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之后劳动效率逐渐下降。1980年下降到0.912吨/工,下降了5.5%,1981年又下降到0.87吨/工,比1979年下降了9.8%。全国统  相似文献   

12.
五阳煤矿于1963年6月建成,年生产能力90万吨。1985年12月改扩建竣工,新增生产能力60万吨。现有职工4700余人。我矿在潞安矿务局是个条件比较困难、指标相对落后的单位。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们甩掉了“唯条件论,和“满足现状论,两大包袱,树立了新的经营思想。1985年生产原煤1400150吨,比1984年增长13.64%;全员效率1.601吨/工,比1984年增长7.12%;其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今年1~3月份全员效率达到1.879吨/工,3月份为2.187吨/工,迈上了两吨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晋城、潞安局的劳动效率,80年代初期在全国就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又有大幅度提高。晋城局原煤全员效率由1984年的2.024吨/工提高到1989年的4.684吨/工,5年增长了1.3倍;潞安局的原煤全员效率由1983年的2.027吨/工增长到1988年的4.209吨/工,5年也增长了1倍多。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原因之一——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按照局长任期目标要求,1988年要精减安置富余人员5020人,达到目标效率1.45吨/工。为此,我们学习青岛、株洲和北京等地的经验,按照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和矿务局领导的部署,认真开展了优化劳动组合工作。经过努力,去年减员5088人,全员效率达到1.503吨/工,比原定目标提高效率3.7%。通过开展优化劳动组合,加强了企业管理,促进了煤矿的现代化建设,激励了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下面简述一下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统配煤矿总承包实行两年多来取得了很大成绩。煤炭生产主动,改变了过去月月催产量的局面,1985年、1986年都超额完成了产量承包任务,两年比承包指标增产667万吨,比1984年增长1922万吨,保证了国家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用煤,改变了多年靠增人增产的局面,实现了减人增产,统配煤矿原煤全员效率摆脱了多年在0.9吨/工左右徘徊的局面,1986年突破了1吨,1987年上半年,达到1.05吨/工;安全生产有很大好转,1986年百万吨死亡率比历史上最低的1957年还低16%,1987年以来又进一步降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一) 编者的话煤炭工业的劳动效率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用人多、效率低已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大问题,也是造成煤矿五大压力的关键性一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煤炭部已决定今年要把整顿劳动组织,搞好定员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素质的突破口之一来抓,并要求全国统配矿全员效率今年要突破0.9吨/工,明年力争达到1吨/工;今年回采工效率要提高3%,掘进工效率要提高2%。煤炭工业劳动效率多年徘徊不前的原因何在?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怎样完成部提出的上述任务?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很好地研讨。本刊开辟这个专栏,其目的就是为了交流这方面的观点、看法和经验,欢迎各企业和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开滦矿务局目前的年产水平为2000万吨,比设计能力提高45%;原煤全员效率为1.3吨/工;百万吨死亡率是历史最好水平。按照煤炭“一番保两番”的战略目标,国家对我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到本世纪末,全局产量4000万吨,职工10万人,全员效率2.5吨/工。也就是说,按现有水平,产量要翻一番,职工减少3万人,效率要提高一倍。这个任务能否完成?回答是肯定的。如何实现?我们认  相似文献   

18.
平顶山十二矿,核定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在册职工3634人,有一个综采队和两个炮采队。1985年产煤75.14万吨,超过核定生产能力25.2%,比历史最好水平提高10.7%;全员工效1.122吨/工;实现利润743.7万元。该矿在实行吨煤工资包干中,对内部分配办法进行过多种探索。初期,由于忽视了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的重要性,在局下放分配自主权后,他们产生了错觉,把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19.
矿井劳动生产率不仅是煤炭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而且是衡量煤炭工业及其企业技术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多年来不少煤矿围绕着如何提高矿井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这其中最值得提倡的煤矿之一是潞安王庄矿。特别是近六、七年以来,该矿原煤全员效率大幅度提高,在1982~1985年期间连续四年名列全国第一,1985年达到3.23吨/工,比1979年提高了65%。这一事实说明,认真研究、借鉴王庄矿的经验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双氰胺是由电石→石灰氮→双氰胺系列生产而来。目前我国双氰胺生产能力约 4万吨 /年,实际产量约 2万吨,开工率约 50%左右。 根据近 4年双氰胺进出口统计,我国年出口双氰胺约 13000吨左右,价格逐年下降,从 1997年的 1475美元 /吨下降到 2000年的 1047美元 /吨。而双氰胺进口量在逐年上升,从 1997年的 304吨上升到 2000年的 800吨左右(按 1~ 8月折际),平均增长速率达 39.4%,价格也维持在 2600美元 /吨左右,为出口价格的一倍以上。详见附表。 我国双氰胺进口之所以舍近求远,“嫌廉求贵”,是国产双氰胺适应不了覆铜板生产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