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棉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扩大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美化和改善人民衣着和生活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棉花等原辅材料连连提价,使总量失衡、竞争激烈的传统棉纺织工业日子十分难过。现在,中国纺织总会提出了棉纺织工业转移的战略,江苏也提出了地区分工的新思路。面对这样的形势和机遇作为主要产棉区之一的盐城棉纺织行业应在提高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接受和适应棉纺织工业的战略转移,在下面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南通第一棉纺织厂是大型棉纺织企业,拥有工业设备近4000台,设备资产原值达7362万元,其中进口设备原值3477.2万元,占全厂设备资产原值的47.23%。该厂为使纺织品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狠抓进口设备的管理,效益显著,目前已进入全国纺织行业百家创汇大户之列,年实现利润1801.82万  相似文献   

3.
目前,棉纺织工业的原料正面临新的考验,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开发新型纤维以及多种纤维的混纺。纤维混纺由来已久,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棉纺织工业加工的纤维原料品种开始不断增加,化学纤维中的粘胶短纤维、涤纶短纤维、维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逐步成为棉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并使棉纺织品扩展了新领域。原料走向多样化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一系列天然和多种差别化纤维,先后进入了棉纺织加工业。后来,赛络纺等新型纺纱方法使棉纺织工业的原料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服装业在满足和丰富国内衣着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以及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服装业发展较快,不但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而且约60%的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已成为世界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要实现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近年服装生产发展态势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服装产量持续增加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出口的增加,我国服装制造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纺织工业和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据统计,1998年-2002年五年间,我国服装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提高了52.1%,年均增长11.1%;规模以上企业数增加2082户,增长35.6%,同时,规模以下服装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棉花价差严重倒挂,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以及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将继续困扰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抱着老一套睡安稳觉,不改变、不转型,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走创新发展之路,持之以恒抓创新,才能克服困难、实现增长。传统棉纺织产品以纯棉、涤棉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差别化、功能性、环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入世,市场范围不断拓宽之际,我国棉纺织行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及时调整传统的棉纺织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发展消耗原料少、附加值高的“三高二低”纺织新产品(即利润高、创汇高、质量高;用料低、能耗低、成本低),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棉纺织产品,扩大内需,增加出口。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纯棉精梳纱的质量档次和比重 精梳纱历来是我国棉纺生产的薄弱环节,精梳纱的比重低。1999年底,国家纺织工业局统计,全国精梳纱全年累计74.19万吨,只占棉纱总量的13%,国际上发达国家精梳纱的比重达50%左右。我国远远低于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行业经济运行分析。2012年棉纺织行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调整之外,依靠政策增加企业流动性资金,增强市场信心,拉动国内纺织品的消费需求是企业亟待解决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原料价格差的扩大给我国棉纺织企业带来高成本原料压力。与此同时,我国棉纺织品在中低端市场已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印度等国家凭借其原料和加工成本优势与我国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使国内棉纺织企业充分了解这些国家棉纺织行业的发展状况,本刊联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开设"走近亚洲纺织"栏目,对这些主要纺织品生产国在政策、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纺织工业技术管理得到重视1953~1957年,我国棉纺织工业在技术进步与企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力推广提高细纱机千锭时产量、织布机台时产量等先进技术,以及工人看锭、看台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管理的各项  相似文献   

10.
聚酯及其纤维工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粮棉争地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后道纺织产品出口创汇、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纺织化纤工业的发展规划、生产安排、科技开发以及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聚酯及其纤维工业得到了高度重视,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量高速增长。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1983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我国的棉纺织行业在纱布产量、技术进步、进出口以及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进入2011年来,棉纺织行业的形势却变得异常严峻。受国际、国内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信心不足,棉纺织市场持续走弱,一直到最近两个月市场才趋于稳定。基于目前的形势,未来我国棉纺织行业将围绕科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以及效益提升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先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线在我国棉纺织企业的应用,劳动生产率较以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进一步探索推进行业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保持行业竞争力优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近日向广大纺纱企业提出倡议:“加快推进棉纺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进程”,尽快实现夜班无人值车,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向纺织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棉纺织业的重要地位 中国棉纺织业是中国纺织工业中基础最好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棉纺织行业的发展对稳定国内市场、保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维系社会稳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棉纺织企业承担了60%的纤维加工量;第  相似文献   

14.
在棉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棉纺织企业要积极采用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和低消耗设备。这也为棉纺织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档次和产品附加值,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目前,我国棉纺织企业可分为精品型、普通型和小微型三种类型。精品型企业一般是瞄准高端和未饱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棉纺织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棉纺织行业是纺织工业基础行业,占全国纤维加工总量的65%以上,棉纺织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产品的品种、质量、效益进出口情况,直接影响到针织、印染、服装、家用纺织品等下游产业的发展。搞好棉纺织业的调整,对整个纺织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棉纺突破口战役 “八五”、“九五”期间,棉纺织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技术改造欠帐较多,生产能力增长很快,1997年纺锭已达4252万锭,大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全行业已连续7年亏损,全国棉纺织十分困难。从一九九八年开始,国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2013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拟定于11月中旬召开,现向各棉纺织企业及相关单位征集论文。
  目前国内纯棉中低支纱线生产受到印、巴产品冲击很大,市场低迷,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非棉纤维加工,寻求有利润的纱线产品,但由于大部分企业的自身技术限制和前期市场没有开发,产品一般都集中在常规化纤纱的生产上,造成了目前部分产品供大于求,企业依然面临较大市场压力,企业急需开发各种结构、各种形式的新产品,拓展市场,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为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前景,本次论坛将主要围绕纱线新产品的技术应用和开发两个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 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化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能够保持平稳发展,十分不容易,同时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青翠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介绍. "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产品调整步伐加快,规模集约化、生产自动化程度继续提高,粗细联、细络联等先进设备占有率不断增加,同时紧密纺、高速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应用面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8.
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使得棉纺织企业在纯棉产品发展上越来越艰难,市场份额逐渐被东南亚一些国家抢占。尽管当前棉花政策已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但是棉纺织企业发展的方向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格局。一部分棉纺织企业向新型纤维、差别化等非棉纤维方向发展;而另一部分继续在纯棉产品上投入研究,提高产品支数,走高端化路线。  相似文献   

19.
棉纺织行业是纺织工业的基础行业,纱线、面料质量和档次的提高对后道深加工以及整个纺织产业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培育出一批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提高棉纺织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几年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积极推进"中国名牌"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地提升,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针对棉纺织业,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棉纺织业经过不断地改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利用各种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提升棉纺织业的生产质量和水平。本文通过对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深入剖析棉纺织技术发展的趋势,采取有效地措施推动我国棉纺织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促进棉纺织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