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王晓慧  彭化英 《新财经》2006,(6):108-109
香港金融市场十分发达,并具有内地资金进出门户的天然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为各方资本试水QDII新政的第一站。在香港业界紧锣密鼓地研究相关金融产品的同时,他们更渴望看到QDII相关细则尽快出台  相似文献   

2.
《沪港经济》2008,(8):45-45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近日推出新一期“基金挂钩系列——港股指数先锋”代客境外理财(QDII)产品.该期产品的募集资金将投资于香港3大上市指数基金——恒生指数上市基金、  相似文献   

3.
《沪港经济》2004,(7):46-46
据权威人士透露,中央政府计划再向香港送出三份“大礼”,以刺激房地产和投资市场。 这三项支持香港的措施包括批准深圳居民透过在港置业,取得多次往返两地的签证:容许中资驻港机构资金保留在港投资:放宽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香港股市及房地产。 目前港府的投资移民计划,准予  相似文献   

4.
李亦 《沪港经济》2010,(11):38-39
首批发行的QDII收益低迷期尚未走过,今年以来券商却争先"出海",对QDII情有独钟,且投资范围主要集中在港股。 香港地区为何能得到QDII的更多青睐?QDII的重新出海是否真能赚到钱?QDII今年迅速在港扩军9月15日,结束募集的华安香港精选的首发规模成功突破7亿元大关,打破近年来QDII基金首发人气一直较差的局面,也创下了QDII首发规模两年半来新高,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QDII的认购环境出现局部回暖的信号。  相似文献   

5.
我国QDII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纪纲 《特区经济》2010,(2):237-238
本文以中国QDII投资现状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QDII投资风格、QDII基金失败的原因以及QDII基金的治理措施,旨在发掘改良我国QDII投资发展的对策,寻找中国经济新增长的潜力,从而推动我国QDII投资全面活跃和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QDII制度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DII机制的推行是我国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一个过渡环节。QDII机制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积极利用QDII有利影响的同时务必要加强QDII可能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防范,并想方设法减轻QDII对我国金融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詹芬萍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6):31-32,71
本文简要介绍了QDII机制的由来及涵义,探讨了实行QDII机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意义所在及其负面影响,针对目前我国现状提出我国实施QDII机制的必要性,并总结出我国实施QDII机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8.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近日推出新一期基金挂钩系列——港股指数先锋代客境外理财(QDII)产品,该期产品的募集资金将投资于香港3大上市指数基金——恒生指数上市基金、恒生中国H股指数上市基金和ABF香港创富债券指数基金。香港市场是内地投资者比较熟悉的资本市场。今年以来,香港恒生指数从年初27,812点的高点一路震荡下行,跌幅已超过20%,平均市盈率也已降至12倍左右,已处于近2年的低位,为价值投资者创造了投资良机。另一方面,内地经  相似文献   

9.
周斌 《上海经济》2007,(8):55-57
券商系QDII政策推出,释放出管理层对股市降温的政策信号,并为香港资本市场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郭丰晨 《产权导刊》2008,(10):31-33
2006年4月13日,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按照规定集合境内资金或购汇进行境外理财投资。而后有关部门又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2006年7月31日工行的第一款QDII产品开始募集资金。QDII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徐建兵 《魅力中国》2009,(10):83-83
QDII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QDII制度由香港政府部门最早提出,与CDR(预托证卷)、QDII(外国机构投资者机制)一样,是在外汇管制下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2.
近期香港证券界有不少关于QDII的传闻,给市场的感觉是有关政府有可能在今后数月内实施。QDII为英文Qualified Domestic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简写,即经过认可的国内机构投资者,这类机构投资者被允许投资于海外市场。这一政策的出台,打破了中国资本市场只许外资流入、不许内资流出的樊篱,可谓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之先河。在这一制度下,凭借地  相似文献   

13.
《特区展望》2003,(1):18-18
证监会主席周小川表示,认可内地机构投资者(QDII)及中国预托证券(CDRs)的推出并没有时间表。QDII将允许境内投资者买卖海外挂牌的股票。继管理层早前表示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在12月开始参与A股市场后,市场揣测QDII亦将出台。CDRs则仿效美国预托证券(ADRs)。但该投资工具在中国的运作亦异于美国,因中国实施资金管制,禁止居民投资于海外资产:CDRs让中国投资者投资于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但ADRs则让美国投资者投资于海外公司。QDII及中国预托证券推出没有时间表  相似文献   

14.
包谈QDII     
7月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投资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执行。《办法》允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投资于海外,这是继以前批准的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华安基金已获出海后的又一新举措,旨在疏导境内过多流动性,与此同时,也使境内投资者可以分享海外市场投资收益。QDII从试点阶段,发展到逐步放开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我我国的QDⅡ是2001年上半年由香港政府部门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引进内地资金进入香港证券市场,激活香港股市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人港,促进香港金融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1 进与出的矛盾资金是具有流动性的,表现在证券市场上,我们既需要引进QFII,同时也需要有流出的QDII。从当前的股市来说,作为国内的投资者,大家最希望的就是引进境外合格的投资者,即QFII,这从双Q机制中管理层率先推出QFII已表明,然而,QFII与QDII是相辅相成的,有引进就必须有流出,有QFII就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QDII制度渐成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QDII制度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利弊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当前社保基金的投资应该加强风险控制,要加强证券市场的内部改革,进一步考虑QDII主体资格问题,发展和完善国内托管清算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8.
郭颖 《北方经济》2004,(4):35-37
中国已经加入WTO,不论是WTO制度的要求还是中国客观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中国开放资本项目.中国的现实条件,决定了资本项目的开放应该有步骤有策略地推进,而不宜直接大幅度地开放.QFII和QDII被看作一国间接开放资本项目的理想制度,因为这两个制度能够绕开外汇管制壁垒,实现资金的跨国界流动.自QFII实施以来,QDII的实施成为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内地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内地投资者现在可借着QDII(“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投资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场。要了解一个市场的表现,反映该市场的指数便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和恒生中国内地25这3项分别追踪不同类别中国企业股份的指数,便为投资者提供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表现指标。  相似文献   

20.
H股市场的持续低迷 ,既影响了其融资功能 ,也影响了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的市场形象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采取适当的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H股市场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CDR、QDII和H股企业增发A股三种短期恢复H股市场活力的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 ,增发A股方法政策实施成本最低 ,QDII政策实施成本次之 ,CDR政策实施成本最高。从短期激活H股市场效果看 ,QDII效果最明显 ,其次是CDR ,最后是增发A股。因此 ,就恢复H股市场活力而言 ,QDII最为适合 ,比较了三种恢复H股市场活力的方法 ,分析了对内地居民开放后 (如推出QDII制度 )H股的可能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