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随即产生,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以及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出发,从教育、就业渠道、户籍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中国农业、农村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深入分析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和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所必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历史沉淀,更有现行体制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低下,非农产业就业能力不强。有关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高低与…  相似文献   

4.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建设工业化国家的一大重要课题,是解决农民增收,建设和平社会的重要途径.辽宁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也非常严重,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和难题。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并重点分析了其制约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加速小城镇建设 ,引导乡镇企业发展 ,促进农业开发 ,适度向大城市和境外转移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民工荒"背景下,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针对我国当前"民工荒"和新老农村剩余劳动力代际交换的客观现实,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制度、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9.
赵瑜 《南方农村》2012,28(2):32-3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合理有序的转移,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和扩大内需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不合理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在分析广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基础上,围绕广东“双转移”发展战略的要求,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尹梦霞 《农村经济》2005,(3):125-127
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是推进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但是,四川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表明,该地区的非农产业还很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认为,沿海发达地区“民工荒”的出现以及SA8000标准的推行将迫使我国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我国其它区域转移,而四川民族地区将是其落户的极佳区域。因此,应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吸引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四川民族地区,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贺宇 《南方农村》2007,(3):19-22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约束,不仅有学界公认的户籍、土地、教育、社会保障等正式制度的约束,而且还存在不少非正式制度约束.非正式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表现出来:一是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在转移就业中的影响;二是传统行政文化的"傲慢"和城市政府的"偏见"对劳动力转移的阻碍;三是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制约着转移就业的进程.因此,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工作,不仅要着眼于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对于一些突出的非正式制度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贺宇 《南方农村》2007,(3):19-22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约束,不仅有学界公认的户籍、土地、教育、社会保障等正式制度的约束,而且还存在不少非正式制度约束。非正式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表现出来:一是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在转移就业中的影响;二是传统行政文化的"傲慢"和城市政府的"偏见"对劳动力转移的阻碍;三是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制约着转移就业的进程。因此,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工作,不仅要着眼于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对于一些突出的非正式制度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从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测评结果来看,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不是自然资源的短缺,也不是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更不是土地生产率低下,而是农村中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这是制约江苏农业现代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所以缓慢,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现行户藉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劳动要素市场发育的滞后等方面原因外,其深层原因还包括: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的竞争加剧导致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中高新技术的采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矛盾;农业劳动力文化技术低水平现状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等。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成为江苏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叶玉琴 《农村经济》2007,(8):113-116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郊区517个已转移就业劳动力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了城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是二、三产业,农民文化素质低是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障碍;重点分析了广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特点与政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加快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山西省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对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山西省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及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开始由“隐性”转为“显性”。据有关部门统计,20余年来,虽然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转移,但目前仍有剩余劳动力1.5亿人,近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近些年,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而要成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应该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制约因素,而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内涵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描述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基于时间序列模型,运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对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进行预测,并对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顺畅转移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四川宜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由于历史及经济原因,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本文以宜宾为研究对象,结合统计数据,在分析了影响宜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基础上,采用岭回归对影响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宜宾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