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信用证曾被誉为英国商人最伟大的商业创造,并因其具有融资便利、交易安全、运作规范等特点,成为国际贸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算工具之一。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信用证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因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为不法商人实施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如何处置和防范信用证欺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是商人们的天才创造,被誉为国际商业生命的血液。为推动和规范信用证交易,国际商会制订了全球公认的最成功的结算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无论最初创造信用证的商人,还是后来不断修订规则的商会,他们对信用证交易都有相同的假设,即所有参与方必须诚实守信、善意行事。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信用证欺诈已经超出了统一惯例的范畴,统一惯例没有也不可能对信用证欺诈等法律问题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3.
何谓第三单据?国内有关专业书籍说法不一,国际商会出版物也没有正式定义。但在国内开出的信用证中,常可见到“第三单据可接受”的条款。译在国际商会出版的《跟单信用证研究》2000年春季版的杂志上,读到本篇章,认为对我国的信用证实务有现实意义,特此推荐给国内的同仁们。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曾被誉为英国商人最伟大的商业创造,并因其具有融资便利、交易安全、运作规范等特点,成为国际贸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算工具之~。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信用证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因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为不法商人实施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如何处置和防范信用证欺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结算实务中,各方当事人普遍认为发票、装箱单、产地证、运输单据、保险单等等商业单据是信用证项下的“规定单据”(Required Documents),而对于汇票是否也是信用证项下的“规定单据”这一问题则莫衷一是,观点不尽相同。汇票究竟是不是信用证项下的“规定单据”呢?  相似文献   

6.
企业以“假远期信用证”融通资金,实际上是一种变相举借外债的行为。从企业办理“假远期信用证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看,企业通过“原材料—应付账款—其他货币资金—假远期信用证—短期借款”等会计科目相互对转,最终记入“短期借款”科目。从银行办理“假远期信用证”的业务流程看,企业通过“企业—国内银行—境外银行—供货商”等环节,巧妙地利用国内银行与境外银行之间的信誉,通过延期付汇并偿还本息的方式变相地申请到了境外银行的贷款。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冯小东自恃为“商界奇才”,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后,先离开北京到深圳“发展”,后北窜桂林,利用自己熟知的信用证“融资”知识,以境外香港某某公司为“受益人”,疯狂利用虚假的进出口合同与信用证附随单据进行信用证“融资”,并骗取信用证项下款港币2400多万元、美元213多万元,在金融界制造了轰动南国的信用证诈骗大案。  相似文献   

8.
出口信用证是出口贸易中主要的结算方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这种传统的“银行信用”面临被颠覆的局面。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的信用证拒付案例呈递增态势,出口企业遭受了很大损失。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日益深化,许多出口企业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出口企业采用的结算方式也更为保守,致使信用证成为了首选。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种传统的“银行信用”已出现被颠覆的局面,信用证拒付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下单据不符点“存在”与“成立”一样吗?信用证下可以“神秘”交单吗?前者涉及信用证下申请人和不同银行的审单责任,后者涉及信用证下交单人的交单责任和银行的确认接收交单责任。这两个问题不仅将影响信用证结算,还将影响信用证融资,值得深入探讨。笔者通过对2008年“中国新时代案”的剖析,试着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证尽管作为一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地使用,被誉为“国际商业的生命线”,但有关信用证的法律规范在各国的立法中还是空白,只有美国在其《统一商法典》中设专章对信用证作了规定,但也并不完备。在实践中遇有争议,法院只是根据合同法、代理法的一般原理以及银行界的习惯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2008,(4):25
信用证是当前国际贸易业务中运用较广的一种结算方式。信用证实际上就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只要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开证行或其指定的银行必须向受益人付款。由于信用证下开证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且付款的前提是相符交单。那么,相符我单将关系到信用证能否最终顺利承付。但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不符单据往往多于相符单据。“不符点”成为国际贸易进行信用证结算最为常见的词汇,也是国际贸易交往中诸多“陷阱”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论信用证的特殊担保形式:开证保证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王涛 《上海金融》2003,(2):49-51
商业信用证的实质是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信用证责任是第一性的,信用证不仅仅涉及开证行(或被指定银行)与受益人的关系等,在特殊情况下,信用证本身就是担保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备用信用证)。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开证保证金这一特殊的信用证担保形式的法律性质、责权、属性、实现条件、实现方式、利息的归属。  相似文献   

14.
许多银行认为信用证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诈骗的机会,银行按照国际惯例开立了信用证,结果陷入了“信用证诈骗陷阱”,表面上看来是方便了企业,损害了银行利益,其实从法规的角度看,信用证的基本交易原则是保护银行利益。  相似文献   

15.
“陷阱条款”是指试图把信用证从付款工具转变为非付款工具的信用证条款或措辞。这样的条款也称作软条款。而在信用证中加上一些软条款的不良风气始终无法消除,一旦把这类纠纷诉诸法庭,则受益的只有律师。因而了解这些陷阱的伎俩应该可以作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为了让读对如何识别和避免这类陷阱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这里提供一份我在过去28  相似文献   

16.
张Wei 《金融科学》2001,(3):56-59
本文介绍跟单信用证欺诈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分析跟单信用证支付主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信用证支付的两大基本原则--“独立抽象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的理论弱点,分析跟单信用证欺诈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欺诈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跟单信用证种类繁多,比较特殊的一种是红条款信用证(RED CLAUSE CREDIT),也叫预支信用证(Anticipatory Credit,Prepaid Credit)。它是指开证行允许受益人在货物装运前,可凭汇票或其他有关证件向指定银行提前支取全部或部分货款的信用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信用证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由于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为保证,远期信用证可以提供融资的便利,有个别企业便利用远期信用证进行非法融资,通过“转口贸易”进行“假转口真融资”的逃套汇活动,对国家和银行的权益构成了侵害,潜在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19.
在信用证操作实务中,由信用证装卸港名称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应对这类纠纷,存在着一些小“技巧”一如何运用技巧,“四两拔千斤”,避免业务纠纷,是每位实务操作人员部须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20.
陈标  郑玮剑 《金融纵横》2011,(10):59-62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交往中最被信赖的结算方式,被誉为“国际贸易的血液”,但与“独立抽象性”和“表面一致性”两大信用证鲜明特点共生的内在弊端和一系列外在因素,造成了信用证欺诈阴霾始终无法消除并威胁着业务发展,本文试图从研究信用证欺诈成因着手,解析欺诈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对银行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