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了创新及创新理论,界定了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然后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依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2.
在对高师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参与科技活动情况为核心的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问卷调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最终给出测定高师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定量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支撑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在26个备选具体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测试检验,最终选取14个具体指标,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模型,对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和江苏省十三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予以定量评价,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最后从科技创新投入、成果转化等七个方面对徐州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学全面地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地区经济水平。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4个维度,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指标优先级的影响,采用不完全指标排序关系修正方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进而使用修正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选取陕西、北京、河南、辽宁4个不同地区代表性省市,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包括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四个方面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京沪创新轴各城市创新能力,采用聚类分析找准济南的对标城市,重点研究济南的创新发展水平及与对标城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进一步提出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都市圈作为辐射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门户,定量评价其科技创新能力对推动都市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各项指标得分相对较低,但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基础,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合理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各省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广泛关注的焦点。针对江西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分析探讨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定性分析,给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然后,针对创新能力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专家因素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出一种融合区间层次分析的模拟退火算法用于定量计算评价指标最优权重分配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有效解决不确定环境下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决策问题。最后,提出可有效引导江西科技创新发展方向聚焦的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区域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现状、评价使用的指标体系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法三个堆度对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研究认为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而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建立科研非企业科技活动单位创新能力评价方案,正确评价山东各地市的科技创新实力,对山东省科研非企业科技活动单位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构建了包含科技创新资源和科研产出两个层次10个指标的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山东省各地市科研非企业科技活动单位的科技创新资源和科研产出及总体数据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各地市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根据评价得分,分析不足,提出加强山东省各地市科研非企业科技活动单位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能力是由该区域的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六方面要素所构成;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由六大要素、25个指标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各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际评价和比较分析。认为青岛、济南两市的创新能力最强,东营、菜芜、威海、淄博、烟台、泰安、潍坊七市次之,济宁、滨州、聊城、德州、日照五市一般。临沂、枣庄、菏泽三市相对较弱;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知识流动和创新交流、重视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加快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程、提升创新的综合产出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提高山东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个复杂的工程,对于产业创新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至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可从创新群落和创新环境入手,确定研发应用种群、政府决策种群、创新环境和创新市场4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科技金融、产业政策、创新人才、创新经费、孵化环境、知识能力、技术产出和应用产出等10个二级评价指标,从已有成熟指标体系中选取可量化的三级评价指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资讯     
《中国高新区》2006,(8):4-7
动态74项指标评价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联合开展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究,将从四个方面全面评价城市创新能力,并对全国建制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排名。据该课题负责人介绍,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包括研发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总额、发明专利数量等74个指标,主要从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城市创新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该课题计划于9月中旬完成,研究成果以《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06)》形式正式出版并向国内外发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的特性出发,在国内外专家对科技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框架。文章将反映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确定为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4个方面之后,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等原则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求解,计算得出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揭示其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为今后提升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研究区域创新系统与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选用29个指标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且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相应的结论,为以后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方法应用为导向,建立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内部因素构成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在分析各因素对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权重基础上,得出创新方法与有关因素相比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对影响程度,从定量的角度证明了创新方法对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决定性成分,是衡量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创新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从知识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创新、环境水平创新3个方面构建符合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检验,对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其创新风险与管理难度远高于连续性技术创新。因此,在企业进行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前,有必要进行创新风险评价。而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创新项目决策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构建了不连续性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度(GRA)分析方法建立指标评价模型,并以德尔菲法进行指标数据赋值和综合评价计算,为企业不连续性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企业财务创新保障能力等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在内的企业财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抽样方式选取安徽省不同行业17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小板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厚古薄今"的时间贴现原理对所有样本企业2010~2014年度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到不同类型企业财务创新能力各项指标动态综合值,引入云重心评价方法对不同企业财务创新能力各项指标动态综合值进行评价,揭示了不同类型企业财务创新能力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张杨 《中国经贸》2012,(2):104-105
当今科技对国家经济的推动力日益显现,特别是正处在发展转型期的新兴国家。目前评价科技创新体系和测度的大多是发达国家为蓝本的评价体系。本文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分别综述了当前较为完善和成熟的评价体系和测度指标,以及各自的不足。多层面的综合评判有助于构建较为准确和适宜的评价新兴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体系和指标,为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新兴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风险进行评价。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具有3层结构、5个二级指标和20个具体指标的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评价体系。利用专家打分,并引入三角模糊数进行计算,实现了对于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的定量评价。最后,通过一个新产品开发的案例说明此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