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在促进区域资本的聚合、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按照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我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非对称性。为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中央银行的区域金融调控。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理论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金融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本文从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之间的联系入手,从宏观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的区域宏观模型、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效应、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金融市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等角度介绍了区域金融研究的研究成果,最后就区域金融的研究视角及对我国的启示作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在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出通过完善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发挥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作用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2003—2016年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伊斯拉姆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在规模、结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均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其中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发展结构的收敛速度在2008年前后有所改变。另外区域金融发展在结构和效率层面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但在规模层面不具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并且不同地区在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以及效率三个层面也表现出不一样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数据经验分析及建立GVAR模型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区域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为:在考虑地区银行风险承担时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差异效应,不同地区的银行风险承担程度与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另外,东部地区银行风险承担短期内对其他地区有示范作用,而长期内则抑制其他地区信贷规模增长,削弱货币政策在这些地区稳定产出的效应。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特别是不同地区银行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区制;属于区制Ⅱ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贫穷地区追赶富裕地区;属于区制Ⅰ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三个区制的门限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在寻求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依靠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而要着重考虑依靠地区金融发展作用,尤其是利用地区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值之后,即当此水平值超过区制Ⅱ的门限值以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倍数效应,使地区的经济增长走上高速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货币供给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供给调控中,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起着传导作用,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努力程度也影响着货币供给调控,目前,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存在使货币供给调控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应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分行在货币供给调控中的作用,逐步推行区域性货币政策,改善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85—2008年间中国东部和西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对中国东部(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和西部(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的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在我国东西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区域间信贷制度的不同。因此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金融机构分布、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微观主体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区域间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意图的实现.考虑到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现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适当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这一因素,在坚持决策权统一的前提下,适当关注区域差异,有选择地进行区域差别化货币政策操作的探索,对不同区域在货币政策工具种类、力度上有所区分,以实现最佳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昕 《时代金融》2008,(5):32-34
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东北、中部、西部逐渐减弱。文章认为,在确保统一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建立充分反映地区差异的灵活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少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运行和发展既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自身也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区域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依赖于金融推动.西方区域金融研究已广泛而较深入地涉及到货币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效应、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间金融流、区域金融市场、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等各个方面,它们对研究我国的区域金融问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算我国28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测算结果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及区域层面上均呈现收敛性特征,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中部地区最快。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借助条件收敛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效应。总体表明: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来看,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8-2017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多个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并使用多种回归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否呈现缩小态势,即金融发展是否具有显著的收敛特征。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金融发展增长率与金融发展水平初始值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省际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呈现明显的递减态势;从东部和非东部地区层面来看,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绝对收敛特征和一定程度的条件收敛特征。本文建议,一是逐步调整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给予各地区平等的金融发展条件,加快金融发展的收敛进度,实现金融均衡发展;二是根据各地区发展需要,选择适宜的金融业态进行有差异、有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相比不论是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区域金融结构还是区域金融积聚效应都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金融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差异和区域金融的辐射效应的差异.因此,在构建珠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同时,一方面要避免区域经济差距拉大,一方面还要发挥区域金融的辐射效应,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地金融业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内蒙古自治区的金融发展就相对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滞后将给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为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采取有差别化的地区政策。通过差别化的地区货币政策实施,消除金融业发展的地区差别,进而推动各地金融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宁 《南方金融》2005,(11):25-27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是以人民银行总行为调控主体的单一总量调控。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存在较大差距,总量货币政策在区域间调控效应差异较大。本文分析当前货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提出建立多级货币政策操作体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协整检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运用泰尔指数法测度中国29个省份1978~2005年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差异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差距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影响区域经济的表现较为复杂,金融资源地理集聚与行业集聚特征明显.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影响差异.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空间效应分解发现,全国范围内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相近.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门限效应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促进作用会随着金融集聚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两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